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患者的临床、影像及脑电图改变特点。方法收集海军总医院2010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42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DEACMP发作期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发病年龄37~68岁,平均535岁;假愈期5~50 d,平均23 d。DEACMP的首发症状依次为反应迟钝(14例)、言语异常(12例)、傻笑(8例)、记忆力减退(5例)、情感异常(2例)和震颤(1例)。疾病达到高峰时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候群;其中,痴呆症候群(41例)表现为言语异常、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情感异常及精神障碍,运动障碍症候群(38例)表现为肌张力异常、摸索、共济失调、小碎步、肢体瘫痪和震颤,其他症状(30例)表现为二便失禁、癫痫和失语。42例在DEACMP发生后1周内行头MRI检查;其中,脑白质受累型17例,主要表现为侧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的白质脱髓鞘;基底节受累型12例,表现为双侧豆状核及苍白球的弥漫性病变;多灶型13例,病灶弥漫和多部位受累。DEACMP发生后1周内脑电图检查示高度不正常11例,中度不正常13例,不正常9例,轻度不正常5例,正常4例。结论DEACMP常见的首发症状依次为反应迟钝、言语异常和傻笑;疾病高峰时主要表现为痴呆、精神症状、运动障碍和其他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皮质下白质及基底节区累及,临床特点与颅内责任病灶相关。脑电图特点主要表现为α波频率减慢、节律减少或消失,θ波和δ波增多甚至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薄层增强 MR及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51例颅内生殖细胞瘤薄层增强 MR及临床资料。按部位分为 A组(鞍区 +松果体区)17例、B组(侧脑室周围) 22例、C组(基底节 +丘脑区)12例。对三组患者的影像特征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形状、生长方式、边界、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椒盐征、伴囊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的年龄分别为:A组(18.24±4.74)岁, B组(21.68±7.89)岁, C组(19.92±10.6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5)。性别男 /女比例分别为: A组(9/8),B组(18/4),C组(12/0),P=0.010。形状(团块状 /不规则状)比例分别为:A组(16/1),B组(22/0),C组(0/12),P<0.001。生长方式(肿块型 /蔓延型)比例分别为: A组(17/0),B组(0/22),C组(12/0),P<0.001。边界(清楚 /不清楚)比例分别为: A组(16/1),B组(20/2),C组(9/3), P=0.254。强化方式(均匀 /不均匀)比例分别为: A组(14/3),B组(9/13),C组(2/12),P=0.001。强化程度(轻度 /明显)比例分别为: A组(16/1),B组(19/3),C组(11/1),P=0.708。椒盐征(有 /无)比例分别为: A组(10/7),B组(13/9), C组(5/7),P=0.574。伴囊变(有 /无)比例分别为:A组(7/10),B组(18/4),C组(8/4),P=0.031。三组的性别、形状、生长方式、强化方式、伴囊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的边界、强化程度、椒盐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性别、病变形状、生长方式、强化方式、伴囊变表现具有部位特征性,患者的年龄、病变边界、强化程度、椒盐征不同部位具有共同性,熟悉颅内生殖细胞瘤的 MR及临床特征,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黄敏华  郑奎宏  张静  郭勇  林伟 《武警医学》2011,22(2):167-168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困扰患者的一种常见病,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相应的颅神经在脑干前0.5~1cm区域受到搏动性血管压迫所致。MRI由于具有高空间辨力和组织分辨力,可清楚显示三叉神经及其周围细小血管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常人颈髓MR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颈髓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方法,获取正常人颈髓DTI的参数值,为颈髓病变的DTI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36例健康志愿者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在颈髓各节段分别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第1本征值(λ1)、第2本征值(λ2)以及第3本征值(λ3)。结果所有志愿者均完成该项检查,后处理图像上颈髓显示清晰,没有明显图像失真。颈髓ADC值为(914.44±82.61)×10-6mm2/s,FA值为(593.84±52.22)×10-3,λ1、λ2、λ3分别为(1585.10±130.07)×10-6mm2/s、(559.84±66.49)×10-6mm2/s、(613.28±128.71)×10-6mm2/s。λ1与λ2、λ3值比较,λ1值明显大于λ2及λ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λ2与λ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λ1/(λ2+λ3)的比值为2.74±0.32。结论使用SE-EPI序列行颈髓DTI的检查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图像,测得的各项张量参数值稳定。平行于脊髓长轴方向的水分子扩散活动明显强于垂直于脊髓长轴方向的扩散,从而提示脊髓具有圆柱状的扩散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PWI)鉴别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综合治疗后复发与假性进展的价值.方法 纳入56例经手术切除后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在MRI复查时行3.0T MR-PWI及常规T1加权增强(T1-weighted imaging,T1WI)检查,对术区新强化病灶行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值的灌注分析,并行立体定向活检进行病理诊断.使用ROC评估rCBV值在鉴别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复发与假性进展中的最佳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56例患者,经病理证实30例为胶质瘤复发,26例为假性进展.胶质瘤复发组的rCBV值为2.81±1.26,假性进展组rCBV值为0.5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rCBV>2.15作为判断胶质瘤复发的临界值,其鉴别诊断复发与假性进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5%、100.0%.结论 MR-PWI可以较准确区分高级别脑胶质瘤复发还是假性进展,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28例行立体定向活检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例,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探讨该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同时行波谱检查,分析计算病变区Cho/Cr,NAA/Cr,Cho/NAA等值,分别依据常规MRI和结合MRS作出术前诊断,最后再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波谱特征,常规MRI和其他非MILS图像影像诊断正确率为39.2%(11/28),而MRI结合MRS诊断正确率为82.2%(23/28),二者相比差异显著。结论: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可以提供比常规MRI之外更多的信息,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的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方法选取6例成人颅-颈椎标本,改进的四柱式定位框架以螺钉固定于枕颈部,使颅-颈-肩形成统一刚性结构,保持空间位置恒定。CT薄层扫描获取60个椎弓根的空间定位数据,Aero—tech手术规划系统三维建模,设计安全、个体化的置钉路径,导向弓把持下经皮细钻钻孔,套管针导引下置入攻丝,复查CT评价置钉的准确性。结果60个椎弓根置钉中,攻丝与规划路径有偏差者8个,失败率为13%,横突孔方向突破5个,椎管骨皮质突破3个;6例位于C(3-5)(占75%);2例位于C1、C2椎体(占25%)。结论框架立体定向图像引导的颈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入方向精确,减少置钉的并发症,置钉过程直观、简单,能术前虚拟演示,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海军总医院2007-2013年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13~80岁,平均(55±20)岁,以中老年为主(35例),大部分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颅内压增高及认知障碍等.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头颅CT稍高密度影(30例),头颅增强MRI病灶强化(44例);多发病灶37例,累及幕上35例,累及中线结构33例.本组患者均经活检证实,其中立体定向活检44例,开颅活检2例.病理诊断: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45例,T细胞淋巴瘤1例;其中增殖指数Ki-67> 90%39例.部分病例术前诊断困难,其中初诊时误诊为脑梗死5例、脱髓鞘病5例、病毒性脑炎2例.术前使用激素可影响活检结果.结论 PCNSL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颅内压增高及认知障碍等;影像学主要表现为CT稍高密度影,增强MRI病灶强化;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多见;部分病例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术前使用激素可影响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伴钙化及囊变的脑白质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19岁男性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表现并回顾文献。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力弱、智能减退、头痛、视物模糊。头颅影像显示脑内广泛钙化、囊变及白质病变,白质病变区磁共振波谱未见显著异常,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病变区有钙化和微岀血。脑活检病理可见囊壁小血管玻璃样变性及血管瘤样改变,伴钙化和血栓形成,脑组织胶质增生,散在多量Rosenthal纤维。结论 伴钙化及囊变的脑白质病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钙化、囊变和脑白质病变三联征是诊断基础,小血管病变与其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需重视SWI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34例临床疑脊柱结核者,术前行X线平片、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 对比. 结果 34例中,最终诊断结核者33例,另1例为慢性化脓性炎. 33例结核X线平片诊断正确24例(72.7%),MRI均正确诊断(100%);1例慢性化脓性炎平片及MRI 均误诊为结核. 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骨髓水肿、椎体破坏、椎旁脓肿、间盘受累和椎管内改变,诊断准确率高,评价细致全面,并且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