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8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双荧光逆向追踪法研究大鼠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投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向上丘投射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视网膜内的分布、密度及细胞类型上的差异。方法:将 DiI 与荧光金(FG)注射入 SD 大鼠的同侧和(或)对侧上丘,不同时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荧光标记 RGCs 的分布情况。结果:视网膜与视神经内均可见荧光标记;视网膜内标记 RGCs 的数目随时间延长略有增加。DiI 与 FG 的标记效率无明显差异;RGCs 大多数为对侧投射;视网膜颞背侧区域可见双侧投射细胞;视网膜颞腹侧周边区集中存在同侧投射细胞,多数胞体较大;视网膜其它区域可见零星同侧投射细胞。结论:DiI 与 FG 可高效率逆行标记 RGCs 及部分突起;SD 大鼠视网膜内并存着向对侧、双侧及同侧脑区投射的 RGCs,后二者数量较少,分布局限;同侧投射以大胞体细胞为多。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感光细胞缺失对视网膜节细胞 melanopsin 表达的影响。方法:SD 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 N- 甲基-N-亚硝基脲建立感光细胞变性缺失的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视网膜铺片及切片中 melanopsin 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特征。结果:在药物注射12 h 后动物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开始凋亡,细胞数目随时相减少,13 d 后完全消失。在正视网膜节细胞表达 melanopsin,呈串珠样分布在胞体及突起的胞膜上,其树突穿过节细胞层, 在内网层的两侧分叉形成网状结构。在感光细胞缺失动物模型组,12 h 时,节细胞表达 melanopsin 更广泛;而后突起上的 melanopsin 表达随时减少。28 d 时,melanopsin 的表达主要局限于节细胞的胞体。结论:感光细胞缺失影响节细胞突起 melanopsin 的表达。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视网膜发育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所起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 小鼠从出生后7~12 d 饲养于75%氧环境,分别用抗 VEGF、抗 PEDF 和抗 CD31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视网膜切片。结果:持续处于高氧环境时,VEGF 表达处于低水平而 PEDF 快速上升,血管生长减缓。高氧处理5 d 后回到普通环境,VEGF 的表达迅速上升而 PEDF 却逐渐减少,出现了一过性的血管快速增长现象。结论:氧含量变化可调节 VEGF 和 PEDF 表达,参与视网膜血管发育。  相似文献   
34.
视网膜祖细胞干细胞特性及移植入视网膜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视网膜祖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及移植入视网膜后的存活和迁移。方法:体外培养胎龄18d 大鼠的视网膜细胞,用 RT-PCR、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增殖分化;成年 SD 大鼠腹腔注射 N-甲基-N-亚硝基脲形成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化的动物模型,培养的视网膜祖细胞用 CM-Di(?) 标记后,移植入模型鼠的玻璃体腔。结果:视网膜祖细胞体外表达中间神经丝蛋白 nestin;表达 Flk-1、Pax6及 Notchl 的 mRNA;能掺入 BrdU;分化后表达视网膜各类细胞特异性蛋白;移植后在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能存活及迁移,而在对照组中仅聚集在玻璃体腔。结论:视网膜祖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移植入受损伤视网膜后,能存活、整合及迁移。  相似文献   
35.
视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视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原代培养胚龄17d(E17)及生后3d(P3)SD大鼠的视网膜细胞,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过滤后与DMEM按2:3混合,用此混合液诱导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神经丝蛋白(NF)、胶质源性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视网膜特异性标记物进行免疫化学染色,统计分析阳性细胞数;再用RT-PCR进一步检测诱导结果。结果E17和P3细胞上清液均能诱导BMSCs表达NF[(10.35±2.66)%,(10.64±3.94)%]和GFAP[(27.86±7.97)%,(24.38±5.80)%],但只有P3细胞上清液诱导的BMSCs表达视蛋白(opsin),同时RT-PCR也检测到视细胞发育调节转录因子Crx mRNA的表达。结论视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以诱导BMSCs向神经元、胶质细胞与视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6.
岩黄连是中国西南民间传统中药,常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岩黄连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和甾体类化合物,具有保肝、抗肝炎病毒、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岩黄连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其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系统评价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青光眼模型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OVID、CBM、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搜集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青光眼的动物实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起到2018年6月10日。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的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表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8个研究,包括319只大鼠。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第28天的眼压低于对照组[SMD=-2.12,95%CI(-3.39,-0.85), Z=3.27,P=0.001];实验组第14、28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SMD=4.51,95%CI(3.17,5.85), Z=6.60,P<0.00 001;SMD=2.96,95%CI(1.11,4.80), Z=3.14,P=0.002];实验组第14天视网膜BDN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SMD=2.67,95%CI(1.46,3.88), Z=4.32,P<0.0 001;实验组第21、28天视网膜GDNF表达高于对照组[WMD=1.21,95%CI(1.05,1.37), Z=14.75,P<0.001;WMD=0.79,95%CI(0.52,1.06), Z=5.72,P<0.001;实验组第14天视网膜IGF-I的表达高于对照组[SMD=4.31,95%CI(2.51,6.11), Z=4.69,P<0.001];3项研究表明,干细胞可在眼内存活4周,少数可融入宿主视网膜,并表达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3项研究表明,干细胞眼内移植后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大鼠青光眼模型构建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方法,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青光眼模型视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较高,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8.
39.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1985年首先由Stein等报告,临床上分系统性和皮肤原发性.皮肤原发性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40.
疑病性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疑病性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MMIP量表对46例疑病性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试,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 疑病性神经症患者的MMPI分值以Hs、D、Hy、Pt最高,呈1-2-3-7型图形(P<0.05~0.01);另有Pd、Pa和Sc量表也明显高于常模(P<0.05~0.01).男女之间比较女性Hs、D、Hy、Mf和Pt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0.01).结论 疑病性神经症的发生与个性基础有关,MMIP对辅助评价疑病性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