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9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89篇
医药卫生   342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总结116例小儿隐匿性阴茎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全麻术后护理、阴茎术处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等.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促进了小儿生理、心理康复.本组病例均满意出院.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壳聚糖澄清法用于复方茵柏合剂的除杂效果以及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绿原酸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澄清条件,与原制备工艺比较,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壳聚糖澄清法所制备样品中绿原酸含量、薄层色谱鉴别与原工艺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澄清度和稳定性均优于原工艺。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具有简化工艺、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制剂稳定性等优点,可用于复方茵柏合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73.
患者,男,58岁,具有2年病毒性肝炎(乙丙重叠)、酒精性肝病史,因“反复乏力、右上腹阵发性刺痛,再发1周”于2006年11月2日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无异常。  相似文献   
74.
抗核抗体(ANA)检测是国内外公认的系统性风湿性疾病的筛查实验.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各类风湿性疾病诊断标准和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发布的诊疗指南中,ANA阳性均是其诊断要点之一,例如ANA阳性是药物性红斑狼疮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诊断所必需的.但是ANA阻性也会出现在非风湿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还会出现在健康人群中,从而给临床医师进行风湿病诊断带来困扰.本文对ANA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定量检测ANA对风湿性疾病筛查和诊断的意义,尝试解决ANA非特异性增高导致的风湿病诊断难题.  相似文献   
75.
已经证实许多没有症状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存在亚临床的炎症状态,接触阈值以下的变应原剂量能够引起鼻黏膜炎性细胞的浸润,包括细胞黏附分子、鼻腔和结膜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其他炎性标记物的表达显著增加,这些都不会导致明显的过敏症状。虽然治疗AR通常以缓解症状为主,减轻无症状时期的炎性反应可能会对AR发病、进展以及严重程度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对于症状缓解后仍存在的潜在炎性反应。目前主要有三类治疗AR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和鼻内糖皮质激素,鼻内糖皮质激素对AR患者持续炎症的长期抑制可能是最合理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复方环麻喷鼻剂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0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10 mmol/L四丁基溴化铵溶液(60:40:5,用磷酸调节pH值至3.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8 nm.结果:线性范围环丙沙星为4.8~24 μg/mL,盐酸麻黄碱为16~μg/mL;环丙沙星的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4%;盐酸麻黄碱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为0.9%;精密度的RSD环丙沙星为0.9%,盐酸麻黄碱为1.1%.结论:HPLC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复方环麻喷鼻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微创软通道技术应用于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科室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伦理学基础上将其中68例行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另58例行常规开颅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术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社区实践在培养护生人文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将66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在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后,实验组进行为期2周的社区实践.实习后采用问卷调查两组护生的人文能力.结果 实习后实验组护生人文能力评分及人文能力6个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社区实践对实习护生的人文能力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EPC)在阿尔茨海默病(AD)外周血中的数量及功能,探讨AD潜在的血管机制。方法选择58例AD患者分为轻度痴呆组19例、中度痴呆组21例和重度痴呆组18例,并以18名无痴呆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分离及培养EPC,采用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EPC数量,同时检测EPC的迁移和黏附功能,分别进行组间EPC数量、迁移和黏附功能的对比。结果 4组外周血EPC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度痴呆组和重度痴呆组的外周血EPC的迁移和黏附功能均低于轻度痴呆组和无痴呆组(P均<0.05)。结论 AD患者的EPC功能下降,导致内皮细胞修复功能降低,这可能与A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0.
卢娜  王宝英  魏林郁  杜爱林  李东亮  李超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120-122,I0004
目的:观察分析低氧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04在新乡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抽签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低氧预处理组,每组8只。参照Zea-Longa改良的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动物缺血侧上下肢体瘫痪,围绕缺血对侧呈逆时针绕圈(追尾现象)为模型制备成功表现。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缺血3h后再灌注24h。低氧预处理组的大鼠在以300mL/min流量灌入N2和O2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处理3h恢复12h后,采用动脉线栓法缺血3h再灌注24h后取材,经处理后制备切片;假手术组仅切开一侧皮肤暴露颈总动脉。各组切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组织学特征,Fas、Fas-L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并在不同时间(缺血1,2,3h再灌注1,4,8,24h)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情况。 结果:纳入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缺血3h再灌注8h后低氧预处理组神经行为缺失计分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0.6&;#177;0.5),(1.3&;#177;0.5)分,t=2.546,P=0.023];再灌注24h后低氧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失计分显著低于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1.1&;#177;0.6),(0.4&;#177;0.5)分,t=2.376,P〈0.051。②神经组织学特征: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区中心神经组织结构完全破坏。神经元大部分坏死,细胞间隙明显增宽。缺血边缘区神经元肿胀、形态变为角形或扇形,神经元周神经纤维呈空泡状或海绵状,神经胶质细胞肿胀。低氧预处理组损伤程度轻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③低氧预处理组在缺血半球亦可监测到凋亡细胞,右侧均为阴性,凋亡细胞形态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似,但数量少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23.1&;#177;4.4),(39.4&;#177;2.4),P〈0.05]。④假手术组及非缺血侧大脑半球Fas、Fas-L蛋白表达微弱。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低氧预处理组缺血侧Fas、Fas-L蛋白有明显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7.3&;#177;2.8),(11.1&;#177;2.2),(0.8&;#177;1.2)个/视野,P〈0.05],[(24.6&;#177;3.6),(9.6&;#177;1.7),(0.5&;#177;0.8)个/视野,P〈0.05]。低氧预处理组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 结论:低氧预处理可减轻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缺失。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