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临床上许多疾病可引起眼底黄斑出血,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可帮助黄斑出血疾病的鉴别诊断.我们对98例(102眼)黄斑出血患者行FFA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FFA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黄连不同方法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主要成分含量与其疗效的相关性。方法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连超临界萃取物及黄连模拟胃液提取物中代表性有效成分的含量;②9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予以标准鼠饲料喂养,其余大鼠予以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组)、阳性对照组(D组)、黄连超临界萃取物治疗组(A组)和黄连模拟胃液提取物治疗组(B组);连续治疗9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体重、OGTT血糖水平、血清三酰甘油(TG)及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肠道组织病理状态。结果①2种提取物在相同剂量时,黄连超临界萃取物中各代表性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黄连模拟胃液提取物;2种提取物在有效剂量时,黄连超临界萃取物中仅小檗碱与巴马丁的含量高于黄连模拟胃液提取物;②以有效剂量治疗9周后,D组、A组、B组大鼠OGTT血糖水平、体重、血清TG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M组大鼠(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D组、A组、B组大鼠肠道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显示炎性改善均显著优于M组。结论黄连超临界萃取物及黄连模拟胃液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显著降低血糖、血脂、体重及血清IL-6水平,改善肠道慢性炎症,其主要成分含量与其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与卒中后癫痫的多因素关系,为卒中后癫痫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1804例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卒中部位、卒中后癫痫发生的时间等资料,根据卒中后是否发生癫痫,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无癫痫组(n=1487)和卒中后癫痫组(n=317),分析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17例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其中早发性癫痫141例(44.48%),迟发性癫痫176例(55.52%)。不同卒中部位及卒中类型的癫痫发病率为17.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部位中的顶叶合并蛛网膜下腔、额叶合并颞叶、额叶合并颞叶和枕叶、单一颞叶是卒中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P<0.01),其中单一颞叶是卒中后早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P<0.01)。脑梗死患者常见早发性癫痫(23.66%),脑出血患者常见迟发性癫痫(47.95%)。结论卒中类型中的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卒中后癫痫有关;卒中部位中顶叶合并蛛网膜下腔、额叶合并颞叶、额叶合并颞叶和枕叶、单一颞叶与卒中后癫痫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乌梅丸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正常对照组小鼠、高脂饮食诱导的模型组肥胖小鼠和乌梅丸干预后的肥胖小鼠的粪便样本进行16SrRNA测序,比较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并用PICRUSt软件预测差异功能通路。结果: 乌梅丸干预后,肥胖小鼠的体质量显著下降,白色脂肪细胞体积减小,白色脂肪纤维化程度减轻;同时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乌梅丸不仅改变了肥胖小鼠肠道多样性,使其趋近于正常对照组小鼠,还在门、属、种3个水平上显著改变了肥胖小鼠的肠道细菌分布比例,使肥胖小鼠肠道内4个菌门、9个菌属、4个菌种的丰度趋近于正常对照组小鼠肠道丰度水平,肠道益生菌(多形拟杆菌、Parabacteroides_goldsteinii、狄氏副拟杆菌)丰度显著上升,且能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此外上述肠道菌群的改变可引起卟啉与叶绿素代谢、二甲苯退化、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苯甲酸降解、生物膜形成-霍乱弧菌、RNA转运、类黄酮生物合成7个通路功能的改变。结论: 乌梅丸可以治疗小鼠肥胖症,改变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麻醉)和观察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镇痛效果和术中体征、同侧膈肌麻痹发生率、阻滞相关指标、上肢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VAS得分、术中心率和血压、同侧膈肌麻痹总发生率、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血氧饱和度、镇痛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后4、8、12 h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更能提高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维持术中体征稳定,减少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保留同侧上肢的运动功能,且该区域麻醉技术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36.
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NGF mRNA和IGF-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方法SD大鼠115只,随机分成空白组35只、造模组80只。后者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成模动物共73只。随机抽取70只,分成模型组与电针组各35只,电针组每天电针45min。所有动物分批于试验开始后第1、2、4、6及10周后处死,取坐骨神经,抽提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NGF、IGF-1的水平。结果模型组NGFmRNA及IGF-1mRNA的表达水平比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NGFmRNA及IGF-1mRNA的表达随电针的干预时间而逐渐升高;第4周NGFmRNA明显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0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周时电针组IGF-1mRNA的表达开始显著上升,第4周达到高峰,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0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mRNA和IGF-1mRNA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降低,电针刺激促使大鼠坐骨神经的NGFmRNA和IGF-1mRNA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比较研究黄连粉末及煎煮液中的盐酸小檗碱(BER)和盐酸药根碱(JAT)在2型糖尿病大鼠药动学变化,揭示古方应用黄连治疗消渴症选择丸剂的科学内涵。方法: 将黄连粉末及其煎煮液灌胃于2型糖尿病大鼠,应用RP-HPLC测定血浆中小檗碱、JAT的血药浓度,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BER、JAT的药动学过程均为二室开放模型;与煎煮液组比较,黄连粉末口服给药组BER、JAT AUC均显著增加,V1/F显著减小,CL/F显著降低,Tmax提前,t1/2Kat1/2α缩短,t1/2β延长。结论: 与煎煮液比较,黄连粉末效应物质生物利用度更高,吸收更快,消除更慢,提示黄连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选择粉末形态如丸剂入药优于煎剂入药。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黄连有效成分及其组合物对荷糖小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的影响。方法:制备黄连粉末模拟胃液溶出物并检测其中盐酸小檗碱(BER)、黄连碱(COP)、盐酸药根碱(JAT)、阿魏酸(FA)、盐酸巴马丁(BM)含量,结合BER治疗2型糖尿病(T2D)有效剂量确立其他成分剂量,组合物剂量为5种化合物剂量的1/10倍量。对照组灌服葡萄糖(2 g·kg-1),药物组灌服等剂量葡萄糖及不同药物。各组分别在灌服的前1 h及灌服1 h时眼眶静脉采血、灌服1.5 h时摘眼球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GLP-1和胰岛素含量。结果:BER、COP、JAT、组合物及黄连粉末均能在1,1.5 h升高荷糖小鼠血清胰岛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BER、组合物及黄连粉均能在1,1.5 h升高荷糖小鼠血清GLP-1浓度,即促进GLP-1分泌;药物组其他成分呈现一定升高GLP-1水平作用趋势,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结论:黄连及其部分活性成分能有效刺激小鼠GLP-1及胰岛素分泌,且低剂量组合物作用活性高于高剂量单个活性成分活性,黄连刺激肠道GLP-1分泌作用是其治疗T2D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9.
例1.患者女,73岁.因"左眼胀痛不适一个月"于2007年6月13日入院.一个月前始觉左眼胀痛不适就诊,诊断为"青光眼",滴用酒石酸溴莫尼定(阿法根)眼药水,口服醋甲酰胺(尼目克司)治疗后眼胀症状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40.
本实验代表性地选择了小鼠耳肿试验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两项指标,观察比较三种不同提取工艺的金叶败毒颗粒(JY)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提示:三种不同提取工艺的JY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程度,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蒸馏水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其中以JYA(金银花、大青叶、蒲公英水煎醇沉液 鱼腥草挥发油)提高的幅度较大,提示该工艺为较理想的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