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3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433篇
医药卫生   1243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773篇
  2010年   718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578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563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515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9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支架植入中的作用。方法50例患者的52处病变在支架植入前后分别用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决定支架的直径以及植入的终点,分析CAG和IVUS对支架植入终点判断的差异和最终获得的管腔面积大小的差别以及支架后管腔面积增大的机制。结果IVUS比CAG判断的平均支架直径大[(3.48±0.29)mmvs(3.36±0.33)mm,P=0.011],支架囊的最终峰值压力明显增大[(17.7±2.9)atmvs(12.8±2.4)atm,P<0.001],QCA测得的支架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小(13.2%±6.6%vs16.6%±9.1%,P=0.044);首次高压扩张后支架满意率CAG达96.2%,而IVUS只有37.7%。IVUS指导后最终的球囊压力更高[(16.13±1.87)atmvs(12.62±2.61)atm,P<0.001],获得的管腔直径更大[(3.64±0.53)mmvs(3.31±0.57)mm,P<0.001],管腔面积也更大[(9.90±2.05)mm2vs(8.84±1.67)mm2,P<0.001],面积狭窄百分比更小(49.15%±9.03%vs54.24%±10.05%,P<0.001];所有患者支架的近段和远段CAG均未发现明显的狭窄。而IVUS却发现支架近段血管有39例(75.0%),远段血管有23(44.2%)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支架植入后非脂质斑块较脂质斑块获得的管腔面积更大[(4.50±1.67)mm2vs(3.68±0.97)mm2,P<0.001],其中脂质斑块血管面积增大较非脂质斑块小1.30mm2,斑块压缩程度却增加0.48mm2。结论IVUS较CAG能更好地判断病变的性质,指导支架更好地选择,可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更小的面积狭窄百分比。  相似文献   
22.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级联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急、慢性疾病中,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可以活化多种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道在招募白细胞于炎症部位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p38MAPK异构体的活化可以激活致炎细胞因子,而后刺激白细胞活化。然而,p38MAPK引起的白细胞招募这一系列的功能过程包括:粘附、游走和效应器的功能如氧化爆发以及p38MAPK介导的复杂细胞因子网络在炎症中的作用仍有待研究。针对减少炎症介质产生和以p38MAPK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不远的将来可能会成为治疗炎症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GSS对腰椎节段性不稳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9月 ,对 2 5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 ,男 9例 ,女 16例 ,运用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 ,随访 6~ 18个月 (平均 15 7个月 )。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 4 48分的 2 5例患者 ,随访时 14 5分 (P <0 0 1) ,术后 14个月内动态X线检查显示GSS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 10 0 % ,融合节段稳定 ,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 96 0 %。结论 :后路运用GSS行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不稳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4.
饭量少一点蔬菜多一点老年人的饭量应比年轻时减少10%~15%左右。多吃蔬菜有利于保护心血管,所以老年人每日进食的蔬菜量应不少于250克。质量好一点品种杂一点老年人的饮食应满足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供应,多吃鱼类、禽类、蛋类、牛奶、大豆等。同时要注意荤素兼顾,粗细搭配。饭要稀一点菜要淡一点粥是最适合老年人食用的。粥不仅好消化,而且能补充老年人必需的水分。盐吃多了会增加心、肾负担,所以老年人应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平常做菜淡一些,少吃酱、咸菜。饭菜烂一点吃得慢一点老年人的食物应做得细一些、软一些,以利于消化。吃饭…  相似文献   
25.
连续腰麻(CSA)采用留置在蛛网膜下腔的Spinocathe管内针导管小剂量分次注射局麻药进行脊神经阻滞.此麻醉方法起效快,可小剂量分次给药以达到预期的麻醉平面,镇痛质量好,肌松效果满意,患者呼吸循环抑制较轻,能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需要,而且避免了全脊髓麻醉、局麻药中毒等风险[1].本研究分别在连续腰麻和单次注射腰麻下实施手术,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麻醉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6.
针对现阶段专科层次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把好教师关、备课关、课堂教学关和临床见习关4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以增强教师教学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7.
纪晓平 《中医杂志》1993,34(3):151-152
自1984年至1991年间,笔者在中国、日本、苏联等地用局部多针刺法治疗痹证、伤筋患者达500例以上,现就可统计疗效的200例报道如下。1 针刺方法首先在病变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部,寻找疼痛区域,痛区常伴有圆型、片状、条索样、  相似文献   
28.
有的医生书写投药总量项,习惯书写××支;××包(袋);××盒(瓶);××片(丸粒)等。笔者认为,这种书写形式概念不清,投药数不准确。不仅影响药品划价和投药准确性,同时影响处方的合格率,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四种投药总量书写形式,与同行们商榷。 1 投药总量例1 大活络丹 50丸;用法早晚各服1丸。例2 复方丹参片 500片;用法一日二次每次服3片。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32岁。腹痛20小时,加重4小时伴呕吐入院。查体:心肺阴性,腹膨隆,全腹轻压痛,腹鸣音亢进伴高调,肝脾未扪及。诊为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切开腹膜后,还有一层类似腹膜之包囊(疝囊约30×25×20cm),切开疝囊,见空肠及大部分回肠均包裹在囊中,囊内肠管呈暗红色、水肿、扩张。余结肠、末段回肠被疝压迫而紧贴于腹膜后。疝囊颈在十二指肠悬韧带右侧。松解疝囊颈,将疝囊内小肠提出排列正常位置。肠管颜色恢复正常。关闭疝囊缝合。术后诊断:右侧十二指肠旁疝。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0.
盐酸纳络酮舌下含片治疗急性乙醇中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盐酸纳络酮(NX)舌下含片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兴奋期,共济失调期)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方法:由4家医院组成协作组,将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3组,比较NX舌下含片与针剂及常规治疗的疗效。结果:NX舌下含片与针剂显效时间分别为(40.6±22.5)分钟和(44.7±30.4)分钟,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81.8±87.7)分钟和(80.7±49.8)分钟,明显早于常规对照组〔(180.1±81.4)分钟和(306.2±127.9)分钟,P均<0.05〕。结论:NX舌下含片适用于急性乙醇中毒(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患者,疗效显著,与NX针剂相近而优于常规治疗,临床使用更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