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表达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的Kupffer细胞(KC)在体外对小鼠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T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IFN-γ处理或未处理的KC表达IDOmRNA和FasLmRNA的情况.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分析IDO对色氨酸的分解作用以了解其活性.用3H嵌入增殖试验检测KC对同种异体TC增殖抑制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分析KC对同种异体TC细胞周期的影响和凋亡作用.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经IFN-γ处理后小鼠KC表达IDO和FasL并且其表达在6 h后均达到高峰.IDO能降低培养基中色氨酸的浓度,提高其代谢产物犬尿氨酸浓度.表达IDO的KC能明显抑制同种异体TC的增殖,但1-甲基色氨酸和抗FasL抗体能部分阻断其增殖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表达IDO和FasL的KC能阻滞同种异体TC于G1中期,诱导其凋亡.结论 除了FasL/Fas途径,IDO可能是KC抑制同种异体TC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另一机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kupffer cells (KCs) expressing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in the inhibition of allogeneic T-cell proliferation in vitro. Methods Real-time PCR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DO mRNA and FasL mRNA in KCs pretreated with or without IFNγ.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atabolism of tryptophan by IDO from KCs. Allogeneic T-cell response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inhibition of KCs in vitro.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was detected using [3 H] thymidine incorporation. Cell cycle and lymphocyte apoptosis were evaluated by flow cytometric assay. Results Real-time PCR revealed IDO mRNA and FasL mRNA expression in KCs pretreated with IFN-γ. IDO catabolic effect was confirmed by a decrease in tryptophan and increase in kynurenine concentration. KCs expressing IDO and FasL from BABL/c mice acquire the ability to suppress the proliferation of T-cells from C57BL/6, which could be blocked by the addition of 1-methyl-tryptophan and anti-FasL antibody. The co-cultured T-cells with KCs expressing IDO and FasL could induce allogeneic T-cell apoptosis and exhibited cell-cycle arrest in G1. Conclusion In addition to the Fas/FasL pathway, IDO ma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KCs to inhibit allogeneic T-cell proliferation in vitro.  相似文献   
32.
小鼠肝Kupffer细胞分离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分离BALB/c小鼠肝Kupffer细胞(KC)的方法.方法采用在体酶灌注和离体酶消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选择性贴壁三步法分离KC,并比较链霉蛋白酶、Ⅳ型胶原酶及联用链霉蛋白酶和Ⅳ型胶原酶等3种不同酶消化分离方法所得KC得率及纯度.结果3种不同酶消化分离方法细胞得率分别为(6.32±0.5)×106 g-1,(3.66±0.4)×106g-1,(10.3±0.7)×106 g-1;细胞纯度分别为(93.2±1.7)%,(90.7±1.5)%,(94.5±1.9)%.结论联合链霉蛋白酶和Ⅳ型胶原酶在体灌注和离体消化是分离小鼠KC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3.
手术方式对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手术方式疗效的差异。 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 4 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切除率 6 0 .4 % (2 9/ 4 8) ,根治切除率 33.3% (1 6 / 4 8)。4 1例患者随访 ,根治切除术患者平均生存时间 38.7个月 ,明显长于姑息性切除术患者 (1 3.6个月 )和非手术切除患者 (1 3.9个月 ) (P<0 .0 5 ) ;姑息性切除术组与非手术切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是延长患者生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胆囊动脉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方法 :用端粒酶 PCR- ELISA方法测定 90例 EH患者和 56例血压正常者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 ,同时测定 2 4例 (EH、血压正常者各 1 2例 )胆囊动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并与 2 1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EH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 级、低危 EH患者中已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增加 ,这种酶的变化并不随血压的水平和预后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 ,但规则的降压治疗可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降低。EH患者动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也比血压正常者和癌周组织高 ,但较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低。结论 :端粒酶是细胞增殖活性的分子水平标志物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的激活可能是 EH的危险因素之一 ,动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增加可能促进 EH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35.
胆总管结石是腹部外科常见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 T管引流术。近年来 ,电视腹腔镜手术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外科的手术模式 ,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疼痛轻等优点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应用于外科的许多领域。我院自 1992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C)以来 ,已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80 0余例 [1 ] ,并对 2 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 + T管引流术 (L CTD) [2 ]。为研究评价 L CTD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现对 L CTD与同期行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 + T管引流术 (OCTD)的手术…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肝尾叶肿瘤的外科切除方式和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1例肝尾叶肿瘤切除的病例资料,按肿瘤部位分左尾叶肿瘤、右尾叶肿瘤、全尾叶肿瘤切除,按手术方式分单独切除和联合切除两组进行分析. 结果 21例均成功切除,其中单独切除11例,联合切除1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4/21),其中1例术后21 d因肺梗死死亡.随访4例尾叶肝血管瘤患者均健在,17例尾叶肝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7%、24%. 结论 肝尾叶肿瘤因肿瘤部位及病变范围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坚持“能单独切除的不联合,需联合切除的不单独“的原则.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复发结石再次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胆道手术后复发结石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将胆道手术后再次行开放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左肝外叶切除(开腹肝组与腹腔镜肝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疗效进行两两对比分析,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患者均顺利治愈出院。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肝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与胸水发生率优于开腹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病例经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安全、有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胆道手术后切口感染,值得在硬件设备齐全、具有熟练腹腔镜手术技巧与丰富开腹胆道手术经验的临床中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高血压病患者中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方法:用端粒酶PCR-ELISA方法测定90例高血压患者和56例血压正常者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结果:高血压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57% 和23%,P<0.0001),而且在Ⅰ级、低危高血压病患者中已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增加,这种酶的变化并不随血压的水平和预后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但规则的降压治疗可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合并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A组23例,为单纯手术切除;B组37例,为手术切除加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2组的肝功、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清除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肝癌术后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 术后6个月B组较A组总胆红素和ALT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1年B组较A组自蛋白、ALT和AST亦有明显下降(P<0.05).6个月和12个月时HBV-DNA清除,A组23例分别为0例和1例,B组37例则分别30例和33例(P<0.01);HBeAg转阴,A组6例均无转阴病例,B组15例分别有3例和6例(P<0.05).A组和B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82.6%(19/23)和78.4%(29/37)(P>0.05);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7.3个月和9.6个月(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4个月和24.9个月(P<0.01). 结论 合并HBV感染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治切除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有助于可改善患者肝功状况,提高术后HBV-DNA清除率和HBeAg转阴率,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对合并HBV感染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42例行手术切除的合并HBV感染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为单纯手术切除;B组22例,为手术切除后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观察两组的肝功能、HBV DNA清除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肝癌术后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 术后6个月B组较A组白蛋白有明显升高(P〈0.05),ALT和AST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1年B组较A组白蛋白亦有明显升高(P〈0.05),总胆红素有明显下降(P〈0.05);ALT和AST有极其明显下降(P〈0.01).6个月HBV DNA清除率A组和B组分别为0(0/20)和59.1%(13/22).12个月HBV DNA清除率A组和B组分别为5.0%(1/20)和81.8%(18/22)(P均〈0.01);6个月HBeAg转阴率A组和B组分别为0(0/11)和30.8%(4/13),12个月HBeAg转阴率A组和B组分别为9.1%(1/11)和53.8%(7/13)(P均〈0.05).A组和B组的1年复发率分别为75.0%(15/20)和59.1%(13/22)(P〉0.05);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8.8个月和12.2个月(χ^2=3.621,P=0.057).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5个月和25.5个月(χ^2=6.305,P=0.012).结论 合并HBV感染的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状况,提高术后HBV DNA清除率和HBeAg转阴率,推迟肿瘤复发时间,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