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9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66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抗HLA抗体检测在亲属活体肾移植的应用,及其与移植效果的关系。方法:移植受者及其亲属供体采用PCR—SSP进行HLA配型,移植术前行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CDC)交叉配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筛查和监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分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结果:够例受者接受了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63例术前抗HLA抗体检测为阴性,其中供受者HLA配型错配(MM)者0-3MM受者57例,3例(5.26%)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GF),2例(3.51%)发生急性排斥(AR);HLA4~6MM受者6例中分别有1例(16.67%)和2例(33.33%)发生DGF和AR。HLA0~3MM组AR发生率显著性低于4~6MM组(P〈0.05)。而不同临床免疫抑制方案组之间AR发生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甲基泼尼松龙(MP)和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冲击等治疗措施后,所有AR得以逆转。3例术前预致敏(PRA35%~87.5%)的受者,HLA2~3MM。1例致敏受者肾功能顺利恢复,PRA维持不变。另2例致敏受者术前自然或经血浆置换后PRA转阴,术后发生AR,ATG冲击治疗后肾功能也恢复正常,抗体有轻度反弹。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组织配型良好,配合抗HLA抗体监测,使得受者移植的机会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但错配者多,术前致敏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率高,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92.
肾移植受者因免疫抑制等因素而成为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但肾移植后发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较罕见[1].2010年11月,本院收治1例肾移植后慢粒患者,予以甲磺酸伊马替尼抗白血病治疗,获得血液学缓解,随访1年,移植肾功能良好,未出现慢粒急性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总结经腹膜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经腹膜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的22例供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先采用纯腹腔镜手术方式分离输尿管、肾血管及肾周脂肪,然后采用腹股沟上内侧平行切口(利用腹侧穿刺口)为取肾切口,最后在手辅助下离断肾血管并取出肾脏。记录供者手术过程、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取右侧供肾1例,左侧供肾21例。22例手术过程顺利,均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3±31)min。取肾手术切口长度为(7.2±0.5)cm。术中出血15~80 ml,热缺血时间60~150 s。供肾的肾动脉长度为2.0~3.2 cm,肾静脉长度为1.0~3.5 cm。随访1~21个月,术后1 d、1周和1个月后的血清肌酐(Scr)水平分别为(120±57)、(95±25)、(90±21)μmol/L。22例供者中,术后并发肾窝血肿、伤口愈合不良各1例。术后1周供者疼痛评分0~5分,术后1个月0~1分。无供者感觉捐肾对总体健康有明显影响,1例供者觉得对体力有一定影响。结论在严格选择供体的情况下,开展经腹膜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其切口较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对供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4.
尸肾移植1806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影响尸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84年2月至2003年12月1806例尸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应用Kap lan-M e ier分析计算1、5、10、15和20年人/肾存活率和移植肾半寿期。对可能影响人/肾存活率的各因素,如受者性别、年龄、移植时间、移植次数、透析时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慢性排斥、感染、高血压、糖尿病和免疫抑制剂等进行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人/肾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体1、5、10、15、20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2.28%、87.20%、78.60%、63.45%、47.59%;肾存活率分别为84.61%、73.64%、57.31%、46.77%、31.18%;总体移植肾半寿期为(11.94±0.84)年。2001-2003年的1年人/肾存活率达95.51%和91.7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高龄、DGF、糖尿病、感染、急性排斥和多次移植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前4者是影响患者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吗替麦考酚酯(骁悉)可显著提高移植肾存活率。结论骁悉等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移植肾存活率,积极防治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术后并发症是进一步提高人/肾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肾脏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984年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肾移植手术术后患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期问资料,分析肾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期间行肾移植术患者1872例,肾移植术后住院期间新发糖尿病共344例,占18.4%,空腹血糖受损237例,占12.7%;免疫抑制剂方案的选择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相关.经多因素同归分析发现,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病率随肾移植时的年龄增高而增高(OR:1.309,P=0.049),术前高TG水平(OR:1.311,P=0.005)、高剂量甲泼尼龙(OR:1.239,P=0.011)和使用他克莫司(OR:1.522,P=0.008)是肾移植术后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吗替麦考酚酯(OR:0.716,P=0.028)和盐酸地尔硫革(OR:0.737,P=0.015)是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保护凶素.结论 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住院期间肾移植术后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8.4%;多种危险因素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其中以免疫抑制剂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96.
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是近年来在肾移植领域发展起来的微创外科技术。2005年3月至8月,我院为5名亲属活体供肾者成功进行了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其中1例应用手辅助腹腔镜技术,4例应用纯腹腔镜技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全身播散性曲霉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至2006年间发生的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全身播散性曲霉菌病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受者均不同程度地具有高龄、长期糖尿病病史、伴有其他感染或长期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等易造成曲霉菌重症感染的高危因素.受者发病前均处于过度免疫抑制状态.经过积极抗真菌治疗,2例治愈,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应高度警惕过度免疫抑制的高危受者的全身播散性真菌感染;及时诊断,尽快抗真菌治疗,并适当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相似文献   
98.
目的:介绍条件推理领域心理模型理论与概率理论以及它们之间的争论与融合。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外文期刊EBSCOhost数据库中的Academic Source Premier数据库2000/2005期间的文章,检索语种为English,检索词为“mental model,probabilistic theory”。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全面介绍模型理论和概率理论的文献查找全文。特别是提到了它们之间的争论与融合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75篇.按上述标准纳入5篇.在此基础上.继续搜索已有文献的参考文献.最后得到有关文献11篇。资料综合:11篇文献中有2篇文献详细介绍了条件推理中的心理模型理论与概率理论,有2篇文献介绍了他们的争论与分歧,有1篇文献介绍了在工作记忆上两者的融合。结论:虽然两种理论的支持者都对条件推理的心理机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近来,研究者把工作记忆和条件推理结合起来,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大的被试的推理过程比较符合模型理论的预测,而工作记忆容量小的被试的推理过程比较符合概率理论的预测。换句话说模型理论和概率理论是似乎是可以融合的。  相似文献   
99.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table adult completely thymectomized rat model under the premise of not injuring the removed thymus tissue. Methods Adult SD ♂ rats weighing 150-300 g ( n = 30) were no-invasively intubated under the help of an improved self-made wedge tube set made from a 2 ml plastic syringe and transillumination in front of the rats' neck by an operation spotlight, then the rats were completely thymectomized under ventilation by a small animal breathing machine and × 10 operating microscope. Whether the exsected thymus organ was ntact or not during operation was confirmed, and sur-vival rate of rats was observed, and changes of PBMC T cell reservoir from randomly selected 9 of 30 rats were monitored by FCM within 3 weeks pest-operation. The complete thymectomy rate was confirmed by autopsy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3 weeks post-operation. 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was 100%, the exsected thymus organ was intact,and the complete thymectomy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Completely thymectomized adult rats model can b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in the condition of keeping exsected thymus tissue intact by using a small animal breathing machine under × 10 operating microscope. The removed thymus tissue can be used fo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00.
背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包括摘取栓塞或切除狭窄段后重新吻合血管,或者利用自身静脉进行肾动脉与髂动脉的搭桥手术,虽然手术技术逐渐改进,但仍有部分病例发生移植肾的丧失。 目的:分析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分类、诊治方案的选择及效果。 方法:对2002/2010 收治的10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36.9(22~55)岁。发病时间移植后5 d~7年半,其中8例患者为移植后半年内发病。常规超声筛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 结果与结论:除1例患者拒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及1例开放手术患者,最终有8例接受介入治疗,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均确诊移植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为60.3%(40%~80%)。4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4例支架置入,其中7例均取得显著的效果,5例肌酐降至正常,2例肌酐降至发病前水平,所有患者移植后早期即尿量显著增加、血压降至正常。在之后的长期随访中,也未发现再次狭窄或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其中1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出现动脉出血,最终导致移植肾切除。提示对于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应结合发病时间、发病原因以及狭窄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疗效,并将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