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12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目的评价BrdU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用于体内示踪的效果,及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干预对移植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双重标记技术对前期关于治疗猴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的相关的石蜡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控释GDNF+细胞移植组4例,单纯细胞移植组织4例,分别进行BrdU-Nestin双重染色、BrdU-NF双重染色、BrdU-GFAP双重染色。结果猴脊髓组织石蜡标本内可以显示BrdU阳性细胞,并且可以同时呈NF或GFAP阳性表达,Nestin呈阴性表达;添加控释GDNF者BrdU阳性细胞数量多(P=0.10),并且NF阳性表达水平高(P<0.05),自体神经元保存数量较多(P<0.05)。结论 BrdU体外标记干细胞进行体内示踪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控释GD-NF可以增强移植细胞的存活、增强其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并且可以更加有效的保护自体神经元,促进神经功的恢复。  相似文献   
32.
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rn cells,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存在于骨髓中的间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向其他组织细胞转化的能力。它提供了造血干细胞的微环境,支持造血系统的再生和修复。同时MSC不表达MHC—Ⅱ类分子,属于低免疫原性细胞,在异体组织内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MSC能够促进造血重建、免疫重建及减轻GVHD。本文就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5-Aza联合20mL/LHS方案诱导人和大鼠BMMSC向肌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揭示BMMSC肌分化的机制,尝试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稳定的诱导BMMSC肌分化方法。【方法】首先分离纯化SD大鼠BMMSC,显微镜下观察人和大鼠BMMSC生长和形态。接着,应用5-Aza联合20mL/LHS诱导BMMSC向肌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肌标志性分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①5-Aza联合20mL/LHS诱导人和大鼠BMMSC向肌系分化效能截然不同:对hBMMSC,无论形态学还是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均无明显改变;对SD BMMSC,显示了促肌分化的作用(刺激后desmin,MyoD,myogenin mRMA表达水平上调,Pax7表达水平下调),但形态学无改变。②高代数的MSC不利诱导分化。③Pax3和MRF4分子在诱导前后均无表达。【结论】①5-Aza联合20mL/LHS诱导BMMSC向肌细胞分化结果因品系不同而异。②5-Aza作为MSCs肌分化诱导剂,有早期启蒙作用,但其作用和机制还需进一步明确。③一些肌相关分子的表达受细胞品系、细胞来源、细胞状态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4.
Non-invasive tracing in vivo can be used to observe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rafted stem cells,and can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reatment.This study utilized adenovirus-carrying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D5/F35-eGFP) and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label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double-labeled by AD5/F35-eGFP and SPIO,were transplanted into ra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via the subarachnoid space.MRI tracing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MSCs migrated to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over time(T2 hypointensity signals).This result was verified by immunofluorescence.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RI can be utilized to trace in vivo the SPIO-labeled BMSCs after grafting.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和潜在机制。 方法:参照Allen法制作SD大鼠T9脊髓节段急性损伤模型,按给予Sal B剂量的不同分组.各组用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损伤脊髓节段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c-Fos的表达情况,用干湿重法评价损伤脊髓的水肿程度,并采用BBB评分评价脊髓损伤后14天内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接着将50只急性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Sal B和依那西普的不同处理,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损伤节段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损伤后4小时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显示,经Sal B处理组MPO活性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MPO活性下降在高剂量组(20mg/kg组)最明显,统计学分析P<0.05。损伤后1天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l B处理组比PBS对照组MMP-1表达减少,c-Fos表达下调,高剂量组(20mg/kg组)与PBS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3天Sal B治疗组水肿程度较PBS组低,高剂量组(20mg/kg组)与PBS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Sal B组高剂量组(20mg/kg组)和PBS对照组之间的BBB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RT-PCR和Western blot均显示,Sal B+ etanercept治疗组与Sal B或etanercept单独应用组相比,其对TNF-alpha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作用更显著(P<0.05)。 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用Sal B处理能减轻脊髓细胞损伤,促进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实验提示Sal B可能通过降低MMP-1、c-F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而起到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并且Sal B减轻脊髓损伤的作用与其剂量呈正相关性,提示丹酚酸B能减少急性脊髓损伤后相关细胞因子对组织的伤害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随着细胞移植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移植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不论是在科研工作还是临床治疗中进行细胞移植,都需要监测移植后细胞的命运.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无创伤性、时间连续性等优点,是在活体上对移植细胞进行连续多时间点监测的理想方法之一.应用磁共振对比剂在体外标记细胞后将细胞移植入动物体内,可通过磁共振成像追踪移植细...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PC12细胞缺氧损伤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CoCl2处理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处理组、rhEPO+CoCl2处理组.应用MTT,乳酸脱氢酶(LDH),流式细胞术(FCM)及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rhEPO对氯化钴诱导的细胞活性下降及凋亡的影响.通过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Survivin表达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rhEPO预处理能够提高PC12细胞活力,0.6 mmol/L CoCl2单独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仅为(43.07±5.9)%,rhEPO处理24 h后细胞存活率上升明显至(77.89±3.4)%(P<0.01).LDH检测,FCM及Hoechst33258结果表明CoCl2处理能诱导PC12细胞损伤及凋亡,而预先采用2 U rhEPO处理PC12细胞可抑制CoCl2的细胞毒性作用,减少细胞缺氧性损伤及凋亡.RT-PCR显示rhEPO处理组PC12细胞Survivin表达较CoCl2处理组明显升高.结论 EPO处理能抑制CoCl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C12细胞的Surviv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8.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促进猕猴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目的:验证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猴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是否优于单纯细胞移植。方法:将急性重度脊髓损伤模型恒河猴分为3组,联合移植组采用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单纯细胞移植组给予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制备脊髓组织石蜡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空洞形成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空洞面积。结果与结论:对照组脊髓结构严重破坏,空洞面积大、累及范围广;单纯细胞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较好,有小面积空洞,偶有较大空洞形成;联合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最好,仅存在小面积空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比较,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更佳,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脊髓空洞的形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9.
背景:鉴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最终研究目的,是将诱导后的细胞移植入体内参与损伤神经系统的修复过程,因此,保证移植细胞的活性显得十分重要。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隐丹参酮体外诱导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以隐丹参酮为诱导剂诱导第8代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段诱导细胞的凋亡百分比(每间隔0.5 h为1组,共12组)。选择细胞凋亡百分比较高的一个时段,观察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0-100 μg/L,共11组)对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诱导后细胞凋亡百分比逐渐升高,约4 h时达到峰值,维持约1 h后下降(P < 0.05)。 随着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由0 μg/L提高到30 μg/L,细胞凋亡百分比逐渐下降(P < 0.05),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超过30 μg/L后,细胞凋亡水平受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影响不再显著。结果可见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隐丹参酮体外诱导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存在于骨髓中的间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向其他组织细胞转化的能力。它提供了造血干细胞的微环境, 支持造血系统的再生和修复。同时MSC不表达MHC-Ⅱ类分子,属于低免疫原性细胞,在异体组织内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MSC能够促进造血重建、免疫重建及减轻GVHD。本文就 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