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与基因多态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山东省汉族人群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β2,亚单位基因(GNB3)C825T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对1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8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GNB3 C825T和AGT M235T多态性检测.结果 EH组GNB3 C825T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AGT M235T多态性的MT+1vr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GT TT纯合子中,GNB3 TT纯合子患病率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25TT+235TT基因型高血压的发病危险为其他基因型的3.45倍(P=0.001),高于单基因的AGT235TT(1.87).结论 AGT基因M235T多态性T等位基因是山东省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人群EH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GNB3825T等位基因对高血压的发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2.
高血压前期患者动脉硬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硬度的变化及危险因素并存时对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BaPWV,选择年龄相近的理想血压和高血压前期人群共158人,分为3组:理想血压组56人;高血压前期不合并或合并1个其他危险因素的50人;高血压前期合并1个以上危险因素的52人。结果(1)高血压前期组的BaPWV大于理想血压组;(2)随着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增加,高血压前期组合并1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BaPWV大于不合并或合并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已经存在动脉硬度增加;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时,可通过协同作用使大动脉硬度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53.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心绞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 采用候选基因法及病例-对照的方法,利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71例心绞痛和164例对照.进行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分析.结果 病例与对照2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是否吸烟.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AM-1基因K469E基因型KK在心绞痛组为28例,占39.4%;KE为30例,占42.3%,EE为13例,占18.3%;K等位基因与心绞痛相关,含有KK或KE基因型的人患心绞痛危险性是EE型的2.525倍.结论 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心绞痛发生有关,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潜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4.
内皮素、一氧化氮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主要缩血管因子——内皮素(endothelin,ET)与内皮衍生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维持血管基础张力的主要血管活性物质。ET、NO合成、释放失衡直接影响血管的基础张力、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等,所以ET、NO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5.
应用心率能谱分析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有关临床资料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充血性心衰组其高频段及成分均减少,P<0.01,LF/HF比无差异,P>0.05。②失代偿期患者经治疗后,伴随着临床征象的改善,其能谱图低、高频成分绝对值均见有明显回升,P<0.01。提示HRV可反映充血性心衰的严重程度,对心衰病情演变,转归及预后的亦有一定  相似文献   
56.
老年高血压患者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 β 4 5 5G/A基因多态性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高血压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 10 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10 1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组 )及 10 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的 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性 ,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 结果 血浆Fg水平在脑卒中组 (3 4 5 g/L)显著高于高血压组 (3 12 g/L)和对照组 (2 95g/L ,P <0 0 1)。各组内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显著高于GG基因型者 (对照组 :3 2 5对 2 87g/L ;高血压组 :3 4 4对 2 97g/L ;脑卒中组 :3 76对 3 18g/L ,P <0 0 5或 0 0 1) ,且更易受吸烟等环境因素影响。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性分布在高血压组、脑卒中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A等位基因频率在脑卒中组 (0 2 6 7)显著高于对照组 (0 16 7,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存在此突变位点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正常纯合子高血压者的 1 5 2 6倍。 结论 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性中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7.
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学基础十分复杂。尽管多种基因的变异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与高血压相关 ,但在另外的研究人群中常常得不出相同的结果。作者通过检测多个基因同时变异的作用 ,观察其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加纳人 ,按血压分组 :收缩压 (SBP)≥16 0 mm Hg (1mm Hg =0 .1333 k Pa)及 /或舒张压 (DBP)≥95 mm Hg或既往诊断为高血压者为高血压组 ,共 12 6例 ;SBP和 DBP分别≤ 139mm Hg和 <90 mm Hg且既往未诊断为高血压者为正常血压组 ,共 5 1例 ,介于上述血压之间者不作基因分析。两组年龄匹配。应用标准的 PCR或 PCR/ R…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组(A组,n=207)和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组(B组,n=211).分别观察治疗12和24月两组药物的降压效果,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  相似文献   
59.
李俊  路方红 《山东医药》2011,51(13):110-112
无创性血压监测(ABPM)即通过受检查者佩带血压记录仪连续记录按设计模式要求的白昼、夜间血压的方法。ABPM与偶测血压相比避免了单次测血压之间的客观差异和“白大衣现象”,有助于筛选临界及轻度高血压,有助于评价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有助于探讨靶器官损伤程度并估计预后。现将动态血压参数与高血压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0.
背景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强预测因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标志物.中心动脉压(CBP)较外周动脉压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更加密切相关.然而,老年高血压患者CBP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的研究尚少.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CBP与颈动脉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血压者75人为对照组,老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