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 研究艾叶、腊梅、藿香、松针、金桂等5种中草药体外抑杀蠕形螨的效果。方法 通过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得人体蠕形螨,以百部作为阳性对照,采用乙醇热回流提取百部和上述5种中草药提取物,作用于离体蠕形螨进行体外杀螨实验,镜下持续观察百部、艾叶、腊梅、藿香、松针、金桂6种中草药对蠕形螨的抑杀效果。螨体及螯肢不动者判断为死亡,记录蠕形螨加药后的存活时间。结果 艾叶、腊梅、藿香均能够有效抑杀人体蠕形螨,其中艾叶、藿香抑杀蠕形螨的效果与百部相似(P > 0.05),腊梅抑杀蠕形螨效果弱于百部(P < 0.05);对于毛囊蠕形螨,藿香抑杀时间相对最短([4.60±1.66])[ min],金桂用时最长([114.65min±80.14 min]);而对于皮脂蠕形螨,艾叶抑杀时间最短([3.56min±1.92min]),金桂用时最长([194.24min±134.96] min)。结论 艾叶、藿香抑杀蠕形螨的效果与百部相当,腊梅、松针抑杀蠕形螨的效果弱于百部,金桂无杀螨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半月节介入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对150例半月节介入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0例病人,有效97%,无效3%,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针对性的护理是治疗成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为评价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效果。方法 40例HIE患儿按轻、中、重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36个月干预治疗,所有病例均于出生后每隔3~6个月进行智能发育测查。结果干预组1、2、3岁时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比对照组高10~14分,且差异有显著性,干预组康复率为95.1%,而对照组仅为80.5%。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有效地防治所致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调查不同储藏方式的仓储麦麸中螨孳生种类及差异。方法采集皖北地区散储、袋装及桶装3种储藏方式的仓储麦麸样本各25份,分离其中孳生螨,鉴定并计数,对其孳生密度、螨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等生态学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χ2检验比较3种储藏方式螨孳生率的差异。结果从75份样本中检出8种螨,其中伯氏嗜木螨占40.7%,腐食酪螨占33.3%;散储、袋装和桶装采集样本中,螨的孳生密度分别为0.50、0.25和0.30只/g;螨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59、1.18和0.94,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36、1.222和1.167,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39、0.759和0.725;螨害发生率分别为48.0%、24.0%和16.0%,且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7,P<0.05)。结论皖北地区仓储麦麸中存在螨孳生,其发生率受储藏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腐食酪螨。方法从储存时间超过1年的面粉样品中分离摘虫,饲养后取卵、幼螨、若螨、成螨,分别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和超微形态并鉴定。提取螨虫DNA,PCR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x1)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将PCR产物分别连接载体pMD19-T,转化至大肠埃希菌,通过蓝白斑筛选后,取阳性克隆进行双向测序。序列测定后,采用DNAMAN软件拼接,所得序列用DNAStar软件分析碱基组成,同时与GenBank上已知的粉螨亚目粉螨进行BLAST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光镜下可见螨体呈椭圆形,表皮光滑无色,半透明,螯肢和足略带棕色,躯体上的刚毛细长而不硬直。电镜下螨虫各发育阶段的足、刚毛和外生殖器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均清晰可辨。幼螨足3对,若螨和成螨足4对,璧肢1对,由3节构成,第IV基节之间可见扇形的生殖区,支持阳茎的侧骨片向外弯曲形成"人"字形,肛门细长,位于后半体,体末端肛后毛较长。第一背毛(d1)短,第二背毛(d2)较长,肩内毛(hi)比肩外毛(he)长,末端见明显的肛后毛(pa)超出躯体很多。前足体可见顶内毛(vi)和顶外毛(ve),胛内毛(sci)比胛外毛(sce)长,膝节上的膝外毛(o1)较膝内毛(o2)稍长。PCR扩增结果显示,cox1片段大小为469 bp,ITS片段大小为1 825 bp(MN545441)。cox1序列经BLAST比对,确定为腐食酪螨。cox1碱基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T含量较高,为65.7%,与GenBank上已知的粉螨亚目中7种粉螨相似。基于cox1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显示,腐食酪螨和长食酪螨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序列相似性为91.5%。ITS碱基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A+T含量为53.6%,与GenBank上已知的粉螨亚目中7种粉螨碱基组成相似。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腐食酪螨ITS序列与其他7种粉螨差距较大,序列相似性仅为37.7%~41.8%。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腐食酪螨与长毛根螨亲缘关系最近。结论面粉样品中的螨虫经显微形态特征和cox1序列比对确定为腐食酪螨,其ITS序列可作为分子鉴定标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安徽省淮南地区禽畜体内寄生人兽共患吸虫的种类,为防治人兽共患吸虫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淮南市禽畜市场选购人兽共患吸虫的终宿主,处死后取出内脏并解剖,获取虫体,制片鉴定,同时检索整理有关淮南地区禽畜体内寄生吸虫的文献。结果经分类、鉴定和整理,淮南地区禽畜体内寄生吸虫迄今共发现41种,其中人兽共患吸虫23种,仅在禽畜体内寄生吸虫18种,分属4目12科21属,分别寄生于鸡、鸭、鹅、猪、黄牛、水牛、绵羊、山羊和犬等9种终宿主,结论淮南地区禽畜体内寄生人兽共患吸虫的种类较多,引起人群人兽共患吸虫病传播与流行的危险较高,应引起高度审视..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留观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选取我国6个省份(山东省、广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12个县(区)34个预防接种门诊,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招募预防接种0~3岁儿童家长,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留观时间的相关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招募0~3岁儿童家长3 292名,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为3 178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正确留观时间≥30 min的比例为87.85%(2 792/3 1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留观时间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正确告知家长留观时间≥30 min(OR=31.622,95%CI:19.847~50.384)、家长职业为医护人员(OR=2.779,95%CI:1.505~5.133)、参加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OR=1.986,95%CI:1.438~2.743)、家长年龄≥35岁(OR=1.900,95%CI:1.215~2.971)、胎次为第1胎(OR=1.663,95%CI:1.282~2.156)、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 000~元(OR=1.646,95%CI:1.168~2.319)、儿童年龄为0~12月龄(OR=1.646,95%CI:1.203~2.252)和13~24月龄(OR=1.506,95%CI:1.064~2.133)、信任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建议(OR=1.481,95%CI:1.067~2.055)。结论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正确留观时间≥30 min的比例较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正确告知家长留观时间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笑气吸入麻醉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方法270倒要求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麻醉组、笑气麻醉组和无麻醉组,每组90例。异丙酚麻醉组于人流术中应用异丙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笑气麻醉组笑气经呼吸道吸入,无麻醉组不使用任何镇痛方法。观察各组术中、术后的疼痛反应。结果异丙酚麻醉组、笑气麻醉组在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与无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笑气吸入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原发性输卵管癌临床少见,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1994年10月~2006年9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输卵管癌11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