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以阐明扶正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7~8w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给予高脂、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喂养8w,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采用扶正化瘀方进行干预,以蛋氨酸-胆碱充足饮食设立对照组。以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下游因子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及其蛋白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大泡性为主的脂肪变性,小叶内可见点灶状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窦周纤维化,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形成;应用扶正化瘀方干预组动物肝损伤、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肝组织α-SMA、HIF-1α、VEGF和iNOs mRNA水平亦较模型组显著减低,依次为(3.83±0.53) 对 (8.33±2.32)、(3.02±0.55)对(4.50±0.78)、(3.23±0.94)对(7.40±1.54)和(3.60±0.96)对 (9.94±1.60),(P<0.01);上述蛋白表达水平与基因水平呈一致变化趋势,扶正化瘀方干预组与模型组α-SMA、HIF-1α、VEGF和iNOs表达水平依次为(0.53±0.04) 对 (1.08±0.20)、(0.44±0.02)对(0.55±0.08)、(0.54±0.07) 对 (1.08±0.03)、和(1.61±0.21)对(3.30±0.88),(P<0.05)。结论 扶正化瘀方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下调HIF-1α及其下游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iNOs表达,阻止或减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原物基因(PTEN)在CCl_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作用,阐明益气活血方调节PTEN阻止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27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其中肝纤维化组以CCl_4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益气活血方组在CCl_4造模同时自拟以黄芪、丹参、云苓等中药为主的益气活血方进行干预实验;对照组以橄榄油腹腔注射。HE染色、Masson染色及胶原(Col1A1和Col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肝纤维化及胶原沉积程度;qRT-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1、PTEN及其下游基因AKT、mTOR及p70S6K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可见窦周纤维化、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胶原沉积、纤维间隔形成,伴随促肝纤维化基因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TEN表达下调,而PTEN下游信号因子AKT、mTOR、p70S6K mRNA及磷酸化蛋白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应用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肝纤维化显著改善,PTEN表达较肝纤维化组明显增加(P0.01),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抑制(P值均0.05),AKT、mTOR及p70S6K的mRNA及磷酸化蛋白表达较肝纤维化组明显减少(P值均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PTEN及其下游信号因子的表达,阻止及逆转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在自发逆转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对其影响的机制. 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自发逆转模型组(模型组)与扶正化瘀组.模型组和扶正化瘀组以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8周以建立肝纤维化模型,8周后模型组停用CCl4观察至14周,扶正化瘀组自CCl4造模同时以扶正化瘀方灌胃至8周.观察血清ALT、AST变化,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IGF-1、PI3K蛋白和mRNA表达.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法进行组间比较,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 结果 随CCl4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逐渐加重,Ishak评分,羟脯氨酸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IGF-1、PI3K蛋白和mRNA表达逐渐升高,8周时达高峰.停用CCl4后随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好转,Ishak评分、羟脯氨酸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及IGF-1、PI3K蛋白和mRNA表达亦逐渐降低,到14周时各指标达到最低;扶正化瘀组第4、6、8周各时间点大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Ishak评分,羟脯氨酸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IGF-1和PI3K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结论 IGF-1和PI3K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和逆转中发挥重要作用,扶正化瘀方可通过阻断IGF-1、PI3K信号通路及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作用发挥抗肝纤维化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end,sFasL)及sFas水平,并动态观察联合应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及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前后PLC患者血清sFasL、sFas水平变化,探讨PL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方法选择PLC患者40例(初发26例,复发14例),采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血清sFasL/sFas水平,同步检测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另选CHB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PLC患者血清sFasL、sFas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及健康对照组,尤以复发PLC增高为著。PLC初发、PLC复发、CHB和健康对照组血清sFasL水平依次为(86.21±28.47)μg/L、(317.56±139.54)μg/L、(43.62±9.96)μg/L和(26.61±7.93)μg/L;sFas依次为(51.15±22.97)μg/L、(107.13±27.19)μg/L、(16.81±6.34)μg/L、(21.57±7.95)μg/L,PLC复发组血清sFasL和sFas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PLC初发组显著高于CHB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PLC治疗后1、3、6个月血清sFasL为(150.32±27.95)μg/L、(82.52±15.07)μg/L、(34.66±5.26)μg/L;sFas为(102.09±27.92)μg/L、(30.59±6.79)μg/L、(21.20±3.19)μg/L,治疗后1个月sFasL、sFa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3个月sFas及治疗后6个月sFasL、sFa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及P<0.01)。治疗前后血清ALB、ALT及TBIL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sFasL、sFas水平为PLC发病及进展的重要标志;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TACE治疗PLC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sFasL、sFas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明Fas/Fas配体(FasL)系统及其主导信号转导通路在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C57BL/6J小鼠以含4%(V/V)乙醇的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喂养4周,自第5周起联合微量CCl4腹腔注射至第8周,分别建立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模型.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m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Fas、FasL、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细胞色素P450 2E1(CYP 2E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多组样本均数间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比较用LSD-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应用含4%(V/V)乙醇的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联合微量CCl4腹腔注射可快速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模型.肝细胞凋亡数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加重而增高,并伴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对照组、酒精性肝炎组、酒精性肝纤维化组小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依次升高:Fa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0±0.05、0.61±0.10、0.76±0.03(H=12.137 P<0.05),Fa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4、0.86±0.10、0.99±0.09(F=12.758P<0.01);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0.03、0.53±0.02、1.02±0.04(F=153.260 P<0.01);caspase3mRNA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1、0.85±0.05、1.33±0.16(F=8.740,P<0.01),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0±0.03、0.69±0.06、1.02±0.10(F=90.785,P<0.01);CYP 2E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0.14、1.00±0.15、1.30±0.20(H=4.713,P< 0.01);各组间比较,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FasL及CYP 2E1的蛋白与mRNA的表达趋势一致. 结论 Fas/FasL系统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可能是酒精性肝病中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主导因素,可进一步促进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正常且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经肝穿刺病理诊断的CHB患者, 将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免疫耐受期、免疫控制期的HBV DNA、HBeAg状态分为慢性HBV携带状态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组以及不符合上述两组的不确定期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 两组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有序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共纳入284例ALT正常且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 其中慢性HBV携带状态组64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组88例、不确定期组132例。284例CHB患者中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inflammation grade, G)且(或)纤维化分期(fibrosis stage, S)≥2者182例(6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21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8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肝组织病理学检查、ATP7B基因检测结果。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区分临床类型。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83例WD患者中,男女比例1∶1.075;发病年龄最小为3岁,平均(21.16±14.87)岁,其中≤18岁者39例(46.99%);以肝损伤为首发表现者(肝型)为主(63.86%),31例(37.35%)患者就诊时已进展为肝硬化,5例(6.2%)患者以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就诊。角膜K-F环阳性62例(74.69%),其中肝型患者K-F环阳性率为66.04%;血铜蓝蛋白下降79例(95.18%),24 h尿铜升高73例(87.95%)。25例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及脂变,以及铜颗粒沉积。25例ATP7B基因检测结果中,突变位点以外显子8的c.2333G>T/p.R778L最为常见。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以肝病表现为主,角膜K-F环、血清铜蓝蛋白、24 h尿铜指标均有一定局限性。诊断不明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病程进展中血清内毒素(LPS)变化的意义及其与血生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3例经肝穿病理确诊为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生化指标和血清自身抗体指标进行分析,将检查组织分为早期组(相当于Ⅰ、Ⅱ期)和晚期组(相当于Ⅲ、Ⅳ期),并与30例健康成人作比较.应用鲎试剂微量基质法对63例PBC患者血清进行内毒素水平检测.结果 63例PBC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平均年龄为43.5岁,黄疸、乏力症状明显,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为70.3%,血清γ-GGT、ALP和胆红素显著升高,与早期组比较,晚期组血清AST、ALT水平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明显升高(P<0.01);PBC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随疾病进展而增加;在早期组及晚期组LPS水平与ALP、TB、DB呈正相关,早期组r值分别为0.543,.568,.533(P均<0.01),晚期组r值分别为0.614,.502,.513(P<0.01或0.05).结论 血清LPS水平与PBC的发病及疾病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血清AMA阴性的PBC病例,肝穿刺病理确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P物质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物质是一种神经肽类激素 ,也是一种神经调质或递质 ,可调节激素的分泌 ,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细胞因子的分泌也有影响 ,同时也参与了炎症反应。因此P物质是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共同识别的信号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NAFLD发病率可达到20%-30%,在亚太和北美国家为12%~24%,而且目前呈上升趋势[1].NAFLD具有潜在进展性,因此对NASH应引起广泛重视,约10%~15%的NASH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肝癌[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