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及急诊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228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分为老年组(n=116例)和非老年组(n=112例),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非老年组明显短于老年组(P0.01);入院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二次PCI和梗死后心绞痛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再梗死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严重心律失常和泵功能KillipⅢ级以上明显多于非老年组血(P0.01),但两组间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30d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AMI行急诊PCI治疗并发症高于非老年患者,但并不增加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52.
苯那普利对大鼠动脉内膜损伤后细胞凋亡及Bcl—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剥脱后内膜增生中苯那普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 Bcl- 2的影响。方法  5 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8只 ,对照组和苯那普利组各 2 2只。后两组大鼠行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术 ,苯那普利组动物手术前 7d至术后 14d接受苯那普利 (10 mg/d· kg)治疗。术后 14d处死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Bcl- 2在血管中的表达 ,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凋亡细胞。结果 内膜损伤后第 14天在新生内膜中有平滑肌细胞凋亡 ;苯那普利显著减少新生内膜中 Bcl- 2的表达 ,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减少新生内膜面积。结论 苯那普利可能通过 Bcl- 2调节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而抑制新生内膜形成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46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降脂组与常规降脂组,每组73例。强化降脂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常规降脂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与不良反应。结果强化降脂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低于常规降脂组(P0.05)。结论强化降脂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可以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 receptor blocker,ARB)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冠心病支架植入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治疗组(n=54)及氯沙坦治疗组(n=49)。随访并于支架植入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计算机定量测量病变冠脉狭窄程度,计算再狭窄率及靶血管再次成形率。结果缬沙坦组较氯沙坦组显著降低了支架植入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7.4%vs 20.4%,P<0.05)及靶血管成形率(5.6%vs 16.3%,P<0.05)。结论在预防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方面,缬沙坦作用强于氯沙坦。  相似文献   
55.
1.病历资料:患者男,52岁,住院号:31361,以"持续性胸痛2小时"为主诉于2009年11月15日下午2时10分入院.高血压病史10年,病程中血压最高达190/130 mm Hg(1 mm Hg=0.133 kPa),长期口服多种降压药物(硝苯地平,美托洛尔,卡托普利等)控制血压,一般波动于160~140/100~90 mm Hg之间,无糖尿病史,吸烟史40年,20~30支/天,无高脂血症史.入院查体:急性痛苦面容,大汗,血压100/60 mm Hg,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54次/min,律齐,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Ⅱ、Ⅲ、avF、V3R-V5R导联ST段抬高0.3~0.5 mV,Ⅲ导联的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Ⅰ、avL、V1-V5导联ST段压低0.2~0.3 mV.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56.
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73例)、溶栓治疗组(B组,182例)和急诊PCI组(C组,228例)。回顾性对比分析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P0.05);而C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中度以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随访第30天病死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皮肤黏膜出血和严重颅内出血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优于溶栓治疗和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等的变化。方法 112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作为对照组。观察hsCRP、IL-6、PAPP-A、ICAM-1等生化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血hsCRP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和AMI组高于SAP组(P〈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的PAPP-A和ICAM-1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IL-6、PAPP-A和ICAM-1在ACS易损斑块的破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血浆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筛选高危患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8.
将53例伴有左心室肥厚(LVH)的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治疗组(27例)和拜心通治疗组(26例),对比2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并对该5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与QTd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依那普利组和拜心通组QTd分别为(71±20.4)ms和(73±22)ms,治疗后依那普利组为(47±16)ms,拜心通组为(42±13)ms,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QTd均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间QTd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LVMI与QTd呈正相关关系(r=0.5071,P<0.01)。提示:LVMI与QTd之间有内在联系;依那普利和拜心通均有减少QTd的作用,两者该项作用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9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美托洛尔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结果美托洛尔治疗4周后,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6.70mmHg和7.52mmHg(P〈0.0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升高(P〈0.05);而内皮素、一氧化氮/内皮素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美托洛尔能够有效的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改善血管内寿功能,达到降低血压和保护靶器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设介入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介入组,采取签署自愿同意书,急诊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术前术后水化治疗,同时应用曲美他嗪优化心肌能量代谢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介入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