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6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水飞蓟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水飞蓟素组),利用高脂饮食联合氧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水飞蓟素组给予水飞蓟素干预(100mg/kg),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组织TG、TC、MDA、SOD水平及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TG,TC,MDA和肝组织的TG,TC、MDA明显升高,而血清及肝组织的SOD明显降低。肝组织PPARet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素组大鼠血清ALT,TG,TC,MDA和肝组织的TG,TC,MDA明显降低。而血清及肝组织的SOD明显升高,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水飞蓟素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肝脏PPARα表达。  相似文献   
62.
张帆  贺永文  岳金声  邓同美  樊万虎 《临床荟萃》2006,21(20):1500-150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病毒的直接损伤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和观察所证实,而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已成为减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理损伤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我们应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对62例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系列血清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酸(RNA)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本文结果显示25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15人抗-LSP阳性(60.0%),其抗-Lsp平均滴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1年后随访证实部分晚血患者之抗-Lsp持续阳性。肝活检确诊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者9例中,4例抗-Lsp阳性(44.4%);确诊为混合性肝硬化者4例中,3例阳性(75.0%)。进一步证实部分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体内的确存在针对肝脏的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4.
我们用PCR-RFLP法研究了DLAⅡ类基因。为寻找合适的引物,用四对不同的引物:DLA-DR-SP/Stop,DLA-SP/P3,HLA-DRB-GH46/50及HDA-DRB-AMP-A/B进行了一系列扩增,只有引物对HLA-DRB-AMP-A/B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其类似核苷酸序列在DLA-DRBcDNA的核苷酸序列内被发现,特异性也为Southernblot杂交分析所证实,内切酶HaeⅡ类基  相似文献   
65.
用PCR-RFLP方法研究DLAⅡ类基因,包括11只分别为8个不同DLA单倍型的合子参考狗,和两个犬家族各8只狗,用引物对HLA-DRB-AMP-A/B扩增其基因组DNA,获得274bp扩增产物,该产物被32个能识别DLA-DRB区等位基因变异的,不同的内切酶酶解。只有HaeⅡ,HhaI,HinfI,MspI,RsaI和Sau96I酶解后分别显示出高度的多态性,被归类为9个不同的RFLP带型,分别  相似文献   
66.
我们用PCR-RFLP法研究DLAⅡ类基因。为寻找合适的引物,用四对不同的引物:DLA-DR-SP/Stop,DLA-DR-SP/P3,HLA-DRB-GH46/50及HDA-DRB-AMP-A/B进行了一系列扩增。只有引物对HLA-DRB-AMP-A/B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其类似核苷酸序列在DLA-DRBcDNA的核苷酸序列内被发现,特异性也为Southernblot杂交分析所证实。内切酶HaeⅢ和HinfⅠ酶解后显示出DLA-DⅡ类基因高度的多态性和等位基因特异的多态性带型。揭示该引物对是目前用PCR-RFLP法研究DLA-DRB1基因较理想的、实用的引物。  相似文献   
67.
为了解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用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法测定肝炎病毒标志,分析HCV感染情况。结果:有受血史者中,急性丙型肝炎发生率为60.53%,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的10.53%(P<0.01)。无受血史者中,急性肝炎以甲、乙型肝炎为主(41.67%、30.56%),高于丙型肝炎的4.17%(P<0.01)。有受血史者的急、慢性丙型肝炎发生率及无症状HCV感染率分别为60.53%,20.34%及29.17%,高于无受血史者的4.2%,8.74%和3.33(P<0.01~0.05)。无论有无受血史,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无症状感染者均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主,HBV感染高于HCV感染(P<0.01)。结论:输注血制品是造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本地区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主要由HBV所致  相似文献   
68.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发热和出血的疾病.病原体为人兽共患及节肢动物携带传播的RNA病毒,包括丝状病毒科(如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沙粒病毒科(拉沙热)、黄病毒科(如登革出血热、黄热病)和布尼亚病毒科(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似文献   
69.
目的采用尾静脉液压法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以液压法将具有复制能力的HBV质粒pAAV-HBV1.2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免疫功能正常的BALB/c小鼠体内,注射后第1、2、4、6、8d,分别采用改良赖氏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HBsAg、HBeAg、抗HBs、抗HBe、HBV DNA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16只小鼠注射pAAV-HBV1.2后,有14只(85.7%)小鼠在注射后第1d血清中可检测到HBsAg,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eAg水平在第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第8d均未能检测到。小鼠血清中HBV DNA在第2d达高峰,之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至第8d时为1.9×104copies/mL。至第8d肝组织中可见约5%的HBcAg阳性肝细胞和2%的HBsAg阳性肝细胞。结论采用尾静脉液压法成功的建立了小鼠急性HBV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结合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并分析PGE1治疗前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大鼠肝内I、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结果(1)感染组大鼠肝内I、Ⅲ型胶原及TGF-β1均主要分布在虫卵肉芽肿内,呈密集片状着色.经PGE1治疗后I、Ⅲ型胶原及TGF-β1的着色均明显减少.(2)PGE1治疗组I、Ⅲ型胶原及TGF-β1的含量分别为0.2571Sv±0.1939、0.2459Sv±0.1836和0.1351Sv±0.0941(Sv为面密度)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的0.4759Sv±0.2401、0.4612Sv±0.1987和0.3450Sv±0.2152(P<0.05);(3)在PGE1治疗组和感染对照组大鼠肝内,I型胶原的含量均与TGF-β1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36,P<0.05;r=0.8667,P<0.05),Ⅲ型胶原的含量亦均与TGF-β1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36,P<0.05;r=0.9272,P<0.05).结论PGE1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PGE1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