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6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传染病学教学中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讨论题和病案的设计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的医学院校和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我院利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这一重要途径,积极组织医学本科学生开展课外科研工作,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纵向及横向对比研究发现,参与过课外科研活动的医学本科生在科研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以及创新精神等各方面均明显优于以前或未参与过该活动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顺应现代教育理念创建新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顺应现代教育观念,笔者在公共卫生学院2004级预防医学专业(5年制)传染病学教学中进行新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实践探索。方法以课程结构改革为研究主体,以传染性疾病的症状为主线,以病例和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从教学思想、课程结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结果学生完全能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理论考试成绩好于上届,试验组平均成绩77.65±9.28,对照组69.60±8.84,差异显著。97.6%学生对这次教学改革持满意态度,95.2%学生认为通过这次学习能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95.2%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89.5%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深知识印象,89.4%学生认为新教学模式值得推广。结论新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初步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与HBV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23例CHB患者和8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使DCs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DCs表面CD80、CD86、HLA-DR及ICAM-1的表达;以ELISA法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将培养成熟的DCs与HBsAg共同孵育,用丝裂霉素C处理后再与自体PBMCs共同培养,在培养结束前12小时加入^3H-TDR,收集细胞,以β液闪计数仪测定cpm值;同期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CHB患者外周血HBV载量。结果:患者DCs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水平,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及其分泌IL-12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0、CD86、HLA-DR及ICAM-1的表达与HBV载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别为P〈0.01、P〈0.01、P〈0.001和P〈0.001);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及其分泌IL-12的水平也与HBV载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别为P〈0.001和P〈0.01)。结论:CHB患者外周血DCs的成熟和功能存在障碍,DCs的功能状态与血液中HBV的载量密切相关,并可能对HBV的清除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TNF-α及其拮抗剂对血吸虫病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Ⅲ型胶原的影响,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分析、EIA和ELISA检测血清和肝内TGF-β1、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Ⅲ型胶原.结果显示,感染鼠肝内TGF-β1和Ⅲ型胶原主要分布在汇管区、肉芽肿内及其周围.感染后第10 wk,未用药感染鼠血清和肝内TGF-β1高于健康鼠(血清P>0.05,肝内P<0.001)和注射TNF-α感染鼠的血清和肝内TGF-β1水平低于未用药感染鼠(血清P<0.002,肝内P>0.05);注射抗TNF-α感染鼠血清和肝内TGF-β1水平则高于未用药感染鼠(P<0.05)和注射TNF-α感染鼠(P<0.01).同期未用药感染鼠肝内Ⅲ型胶原高于健康鼠(P<0.001)和注射TNF-α感染鼠(P<0.05),血清PC Ⅲ则高于健康鼠(P<0.001)而与后者差异不大(P>0.05).注射抗TNF-α感染鼠血清PCⅢ和肝内Ⅲ型胶原则高于未用药感染鼠(P<0.02)和注射TNF-α感染鼠(P<0.05~P<0.001).表明TGF-β1与胶原的增加密切相关,TNF-α在感染的急性期对TGF-β1有抑制效应.血清和肝内的检测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BMC中APOBEC3G mRNA的水平,同时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HBV病毒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与外周血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73,P〈0.01),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POBEC3G在人体内对HBV复制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86年3~4月问人体旋毛虫病在我市暴发流行,现将资料较全的65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年龄:21~40岁43例,41~61岁以上17例。20岁以下5例。2.性别:男52例,女1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汉防己甲素治疗前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并与未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结果汉防己甲素治疗组肝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明显下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汉防己甲素可降低血吸虫病小鼠肝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全长和不同片段缺失型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体外抗HBV作用及其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将全长和不同片段缺失型PA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转染HepG2.2.15细胞,收获生长良好的HepG2.2.15细胞,转染前1 d,接种于24孔培养细胞板,培养20 h后,待细胞密度达到40%~50%时进行转染.细胞随机分为4组:pXF3H组,转染空质粒pXF3H作为对照;pXF3H-PAP_(12)组,转染全长PAP的真核表达质粒pXF3H-PAP_(12);pXF3H-PAP_(14)组,转染C端缺失25个氨基酸的PAP的真核表达质粒pXF3H-PAP_(14);pXF3H-PAP3_(34)组,转染既缺失N端69个氨基酸又缺失C端25个氨基酸的PAP的真核表达质粒pXF3H-PAP_(34).转染的质粒剂量为每孔1.0μg,终浓度为2.0μg/ml,质粒DNA(μg)和脂质体(μl)的比例为1:2.5,转染72 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各质粒对转染细胞的毒性作用.应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对HBsAg、HBeAg、HBVDNA的抑制率,pXF3H-PAP_(14)组分别为56.3%、75.8%和61.7%,pXF3H-PAP_(12)组分别为61.4%、84.2%和6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XF3H-PAP_(14)组细胞毒性 (抑制率为10.2%)明显低于pXF3H-PAP_(12)组(抑制率为27.1%),χ~2=7.7,P<0.01.pXF3H-PAP_(34)组无细胞毒性,但其抗HBV作用也丧失,对HBsAg、HBeAg、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为7.8%、11.0%、20.5%.结论 PAP的C端25个氨基酸与细胞毒性相关,与抗HBV活性无关;PAP的N端69个氨基酸与抗HBV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人埃里希体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人埃里希体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结果 本次人埃里希体病流行地区位于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区,疫区蜱活动性高.病例均为农民,年龄最大69岁,最小19岁,中位数为50岁,男女比约为2∶3.病例均无类似病例接触史,3例在起病前1周有明确蜱咬史.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咳痰;并发症包括出血、中毒性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和呼吸衰竭.常见实验室异常包括PLT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转氨酶升高,WBC减少,蛋白尿.9例患者行外周血涂片检查,其中1例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发现包涵体;17例行血清学检查,其中埃里希体抗体阳性5例.经多西环素和对症支持治疗,痊愈14例,病死7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56岁.结论 人埃里希体病是一种蜱传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高龄病例易发生并发症,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