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目的:提高门诊诊室及医技科室的抢救车药品管理质量,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有效。方法:对门诊诊室及医技科室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结果:经过持续改进,使门诊诊室及医技科室的抢救车药品存放合理、标识清晰、无到期药品、无药品混放、积压浪费现象,药品管理较为规范。结论:抢救车药品建立品种及基数清单,定期对药品效期进行自查并建立规范的效期检查记录,同时加强药师的检查工作,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2.
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多种造模法 ,如雄激素造模法 (包括丙酸睾丸酮造模法、脱氢表雄酮造模法 )戊酸雌二醇雌激素造模法、孕激素联合HCG造模法、胰岛素联合HCG造模法等进行了文献综述。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多病因 ,临床表现多态性的综合征 ,病理、生理复杂 ,因此动物造模的建立并不容易 ,相对来说 ,雄激素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病理模型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43.
单疱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Ⅱ活性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眼科观察40例健康人,28例活动期单疱性角膜炎(HSK)患者(上皮型13例、基质型15例),21例非活动期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Ⅱ(IL-2)活性水平。结果显示:非活动期患者的IL-2活性与正常人比较差异不显著,活动期患者与正常人和非活动期患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但不同类型其IL-2活性的改变也不尽相同。并对其临床意义及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又称出血性青光眼、血栓形成性青光眼、虹膜红变性青光眼,常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发,现在证实很多眼外血管性疾病、葡萄膜炎、眼内炎、交感性眼炎等炎症性疾病及眼肿瘤、视网膜脱离复位、玻切、白内障摘除术后均有本病发生.由于原发病的损伤以及眼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属于难治性青光眼,预后不好.现将本科近5年收治的39例4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做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掌握儿童眼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特殊规律。方法 :对眼科 10年中住院儿童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病人 970例 ,眼外伤 4 78例 ,先天性疾病 182例 ,斜视 93例 ,肿瘤 78例 ,其他 139例。结论 :儿童眼病发生、发展特点与成人不同 ,应针对儿童特点采取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46.
千例儿童眼病中555例眼外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儿童眼外伤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特殊规律。方法:统计眼科11年中3月至15入院儿童病例,并眼眼外伤病人进行.分批:和童眼病1106例,眼外伤555例占50.18%,主要为眼球穿孔伤257例占46.31%,外伤性白内障138例占24.86%,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后囊浑浊及晶状体前纤维膜形成,发生率为19.51%,结论眼外伤居儿童眼病之首位,减少眼外伤是降低儿童眼病发病率的关键。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葡萄膜炎症反就及纤维膜形成明显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12例以虹膜炎继发青光眼行滤过术后出现前房积脓病例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医生、护师反复询问病史及检查诊断为白塞氏病,不同于一般青光眼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结果:患者前房积脓消失。结论:Behcet病大多数的眼部表现是前部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的坏死性血管病变亦常见,而前房积脓是Behcet病眼部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48.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修复损伤血管内皮的细胞库,EPC功能异常和数量减少是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而内皮功能障碍是多种内皮损伤性疾病的始动因素.利用细胞疗法输注体外扩增的EPC来修复受损血管内皮已成为当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单独输注EPC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的疗效不甚明显,其与血管内皮损伤后局部微环境的改变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EPC的动员、归巢和分化有较大关系.因此探讨药物干预促进EPC对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而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从中选择有效的药物和方法促进EPC修复受损血管内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利用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B免疫小鼠,探讨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Ⅰ)gB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B免疫小鼠,通过中和试验、ELISA方法检测pgB接种小鼠的免疫效果,并对免疫的小鼠进行病毒攻击.结果 实验小鼠产生了对HSV-1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滴度:ELISA法1∶273,中和试验法:1∶49),实验组中和效价显著高于载体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对病毒的攻击并有免疫保护作用,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证明pgB真核表达质粒,具有DNA疫苗作用,可在小鼠体内诱发保护性免疫反应,pgB有可能作为基因疫苗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预防和治疗,为进一步构建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联合疫苗并最终用于单疱病毒角膜炎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贺冰  郭喜红 《中国药房》2014,(41):3928-3930
目的:减少门诊退药现象,保障药品质量。方法:分析我院门诊退药原因,通过建立退药流程及退药制度等相关措施实施规范化退药管理,考察实施前后各1年内的退药率以评价其效果;再对措施实施后最近6个月的退药品种进行具体分析,为进一步寻找干预措施减少退药现象提供依据。结果与结论:措施实施前后退药率分别为0.96%(4 417/458 961)、0.64%(3 190/501 060),降低了33.33%,退药金额下降了21.92%;经过对退药品种进行分析,发现诊断用药(造影剂、局部麻醉药品、全身麻醉辅助用药品等)占总退药品种比例最高(25.17%);建议加强医、药、患三方的有效沟通。我院实行的规范化退药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退药现象,促进药品的合理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