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目的明确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和吡喹酮在治疗华支睾吸虫病人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经改良加藤涂片法粪检和体检,选择合适的病例随机分配于青蒿琥酯组、三苯双脒双倍剂量组、三苯双脒单倍剂量组、吡喹酮组、青蒿琥酯-三苯双脒组和青蒿琥酯-吡喹酮组6个药物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选择128人为治疗观察对象,各组分别为18、18、21、29、22和20人,最终失访16人。各治疗组的虫卵转阴率分别为0.00%、75.00%、68.42%、57.69%、75.00%和78.95%,其中青蒿琥酯组与各组的疗效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0.45%、99.20%、99.68%、93.19%、95.73%和69.46%。药物副反应较轻微,主要包括头晕、头痛、呕吐等,各组发生率分别为11.11%、11.11%、0.00%、6.90%、4.55%和15.00%,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苯双脒对华支睾吸虫病人的治疗效果与吡喹酮相当,且副作用较小;但青蒿琥酯则几乎无效。三苯双脒有希望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2.
1998-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残存钉螺15处,共计有螺面积14.9hm^2。残存钉螺面积逐年增加,复现间隔年限长,螺点环境复杂。  相似文献   
23.
1990年,本区继续深人开展血吸虫病后期监测巩固工作,提高了监测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 螺情监测:针对我区近年来仍发现一些残存螺点等情况,专门召开了全区残存钉螺监测研讨会,对各疫区县(市)原来流行的轻重程度,螺区环境的复杂性、历年查螺灭螺的次数和质量、钉螺孳生环境改变情况以及对近年来所发现残存钉螺的原因等有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各疫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排队,划分重点查螺区、部分抽查区及可疑地段等3种查螺区域,分别采取相应的查螺措施。凡列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褐家鼠路氏锥虫自然感染情况,以及路氏锥虫形态是否具有地域性差异。方法从南宁、百色、靖西、桂平4个地区野外和住户周边捕捉褐家鼠,取血涂片染色检查、测量虫体。结果在4县市共检查褐家鼠137只,路氏锥虫自然感染率平均为11.68%,来自南宁、百色、靖西、桂平县市鼠感染率分别为23.08%、2.5%、35、29%和0。除在百色、靖西发现肥胖形虫体外,其他绝大多数虫体形态基本一致。结论广西部分地区褐家鼠路氏锥虫自然感染相当普遍。建议在路氏锥虫流行区,对不明原因的高热、贫血患者应做相关检查排除本虫感染。在百色、靖西发现的肥胖形虫体是否是路氏锥虫的变异,或是不同种属虫体,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对华支睾吸虫富甘氨酸2a(glycine rich antigen 2a,GRA2a)类抗原Cs4重组蛋白(rCs4)进行免疫学特性分析,并对GKA2a类抗原进行组织定位.方法 使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印迹)分析rCs4与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混合血清的免疫反应性,并分析GRA2a类抗原的分泌性.应用ELISA法检测rCs4免疫小鼠血清中抗rCs4特异性IgG水平,并动态检测华支睾吸虫感染兔0~44周的血清中抗rCs4特异性IgG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实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对华支睾吸虫GRA2a类抗原进行组织定位.结果 纯化的rCsd可被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混合血清识别.rCs4单抗(mAb Cs4-31)与华支睾吸虫排泄分泌抗原和可溶性抗原在相对分子质量(Mr)26 000与55 000之间分别有13、15个反应条带,均呈阶梯状分布.ELISA检测rCs4免疫小鼠抗rCs4和ESA的IgG效价均达1:64 000,感染兔的抗rCs4特异性抗体平均水平自感染第4周开始上升,于第6周达到高峰,此后逐步递减,至第20周已呈较低水平.IFA检测发现GRA2a类抗原定位于华支睾吸虫成虫的表皮.结论 Cs4蛋白是华支睾吸虫在感染早期的分泌型蛋白,具较好的抗原性.GRA2a类抗原定位于华支睾吸虫成虫表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s4 recombinant protein(rCs4)of Clonorchis sinensis,one of the glycine rich antigen 2a(GRA2a)gene family member,and the histolocalization of GRA2a antigens. Methods The immunological reactivity of Clonorcihs sinensis Cs4 protein to pooled sera from clonorchiasis pati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purified rCs4 in Western blotting.The secretory property of GRA2a antigens was also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ting.The level of 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rCs4 in the sera from mice immunized with rCs4,and the dynamic change of antibodies against rCs4 in the sera of C. sinensisinfected New Zealand rabbits(O-44 w post infection)were examined by ELISA.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was performed using the anti-rCs4 monoclonal antibody Cs4-31(mAb Cs4-31)to determine the localization of GRA2a antigens in C. sinensis adult worm.Results The purified rCs4 was recognized by pooled sera from clonorchiasis patients.13 and 15 bands appeared at the sites between M,26 000 and 55 000 after mAb Cs4-31 reacting with excretory-secretory antigen(ESA)and soluble adult worm antigen(AWA),respectively.The anti-rCs4 and anti-ESA serum antibody titers in mice immunized with rCs4 were 1:64 000.In C. sinensis infected rabbits,antibody level began to elevate at 4 w after infection,peaked at 6 w,and declined rapidly to a lower level at 20 w.IFA revealed that GRA2a antigens were localized in the tegument of C.sinensis adult worm.Conclusion The Cs4 protein was a secretory antigen appear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infection,and exhibited high antigenieity.GRA2a antigens were localized in tIle tegument of C. sinensis adult worm.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分布范围及流行趋势,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Kato-Katz法或改良醛醚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收集既往资料与现场调查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县市为59个,受威胁人口3852.6万。与1985年相比,流行县(市)增加了36个,受威胁的人口增加了2628.8万。2002年人群平均感染率为9.8%,为1987~1989年(1.2%)的8.1倍;轻、中、重、超重度感染分别占49.5%、36.2%、9.8%和4.5%。目前某些地区华支睾吸虫成为优势虫种,感染率达33.0%。结论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扩大,受威胁人口增多;有些地方华支睾吸虫已成为优势虫种,使当地人体寄生虫病谱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7.
我区1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于1981—1988年先后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并转入监测阶段.为了检验我区监测措施和效果,巩固血防成果,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病防治办公室组织考核组,于1993年12月分别对宾阳、靖西及宜州等县(市)进行了血吸虫病监测工作质量抽查考核.被考核县(市)概况被考核的3个县(市)均系我区原血吸虫病的重流行区.宾阳县属孤峰溶蚀平原,靖西县属峰丛洼地,宜州市属峰林谷地.其中宾阳县血吸虫病流行于7个乡(镇)、17个村,历史有螺面积为362.2万m~2,病人7148人,病牛209头,于1984年12月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靖西县血吸虫病流行于16个乡  相似文献   
28.
广西血吸虫病流行区有6个地区、19个县(市)、64个乡镇、244个村,历史有螺面积为2 689 910m~2,历史病人77 865例,病牛为4 454头。流行区全属岩溶(喀斯特)地貌。按地质结构和地理环境分为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和孤峰溶蚀平原三种类型。1938年在宾阳县王灵乡首次发现钉螺,50年代中期开展全面防治工作,到1972年全区达到基本消灭,1981年至1988年全区19个县(含1983年和1985年新发现的2个县)先后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并转入监测巩固阶段。  相似文献   
29.
广西市售部分水产品中颚口线虫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各地部分水产品中颚口线虫寄生情况及虫种鉴定,为制定广西颚口线虫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14个县市的自由市场购买采样,收集淡水鱼、黄鳝、泥鳅和蛇等颚口线虫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每份标本分别用人工消化液消化,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查并收集虫体。收获的虫体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从2008年至2010年,在广西14个县市自由市场采集并检查水产品共1 622条(尾)。其中淡水鱼244尾、泥鳅820条、蛇130条检查均为阴性,黄鳝中颚口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1%(47/428)。在14个市场中有8个市场的黄鳝检出虫体,阳性率最高的宜州为80.9%(17/21)。颚口线虫幼虫在黄鳝体内分布以肌肉最多占全部检获虫数的56.3%,其次为内脏,占38.2%,头部占5.6%。根据观察和测量到的形态特征,鉴定为颚口线虫属中棘颚口线虫第三期幼虫。结论广西大部分地区自由市场黄鳝携带棘颚口线虫第三期幼虫,部分市场黄鳝感染率高达80.9%。对有食生鱼习惯的广西,水产品携带致病性颚口线虫将对当地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提出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探讨今后的防治监测策略。方法根据广西区19个流行县(市)2004~2007年血防监测工作年报表,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4年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粪便检查确诊,对26345名当地居民查病,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但在393名外来人员中发现9例血吸虫病人;粪检当地耕牛14326头,解剖野鼠8566只,均未发现血吸虫阳性;累计在289个乡(镇)开展螺情监测,查螺面积12095.1hm^2,共发现2个残存螺点,面积4.6hm^2。结论广西区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在监测中发现输入性病人和较大面积的残存螺点,提示今后应该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