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γ-干扰素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干扰素是参与结核病发病的一个细胞因子,在结核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γ-干扰素第1个内含子CA重复序列的5’末端有个T/A单核苷酸多态性(+874T/A多态性),与微卫星等位基因2的出现和缺乏相关。我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肺结核病患者及对照人群γ-干扰素+874T/A多态性进行检测,以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对肺结核病诊断的影响,减少肺结核病的漏诊和误诊。方法对155例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并观察其外周血淋巴细胞、PPD皮试、抗结核抗体及其抗结核治疗疗效的情况。结果在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PPD()以上者仅有(49.7%)明显较对照组少(76.3%)(P<0.001);治疗前血清白蛋量与肺部病灶范围呈负相关;治疗后67.2%患者痰菌阴转,对照组77.1%痰菌阴转(P<0.05),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的疗效较对照组差。结论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者仅有1/2患者其PPD皮试呈中度阳性;第二,其肺部病灶较广泛;第三,抗结核治疗疗效差。因此,在对痰菌阴性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者的诊断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对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基因的突变位置与耐药程度的关系。方法  32株对5 0 μg·mL-1的利福平耐药 (R5 0 )、2 2株对 2 5 0 μg·mL-1的利福平耐药 (R2 5 0 )、10株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及链霉素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株 (R0 )和 1株H3 7Rv结核分枝杆菌株包括核心区域在内的rpoB基因片段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  (1) 10株 (R0 )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及链霉素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株和 1株H3 7Rv结核分枝杆菌株未检测到rpoB基因易突变区的改变 ;(2 )耐利福平的低耐药 (R5 0 )结核分枝杆菌突变 2 5株 (78 1% ) ;耐利福平的高耐药 (R2 5 0 )结核分枝杆菌突变 2 1株 (95 5 %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170 ) ;(3)耐利福平的低耐药 (R5 0 )结核分枝杆菌突变点呈散在分布 ;(4 )耐利福平的高耐药 (R2 5 0 )结核分枝杆菌突变以 5 31位氨基酸突变为主 (5 7 1% )以及联合突变较多见 (2 3 8% ) ,与R5 0相比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大部分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rpoB基因突变。在对利福平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基因中 ,其突变位置呈散在分布。在对利福平高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基因中 ,5 31位密码子突变及多个密码子联合突变是其主要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通过对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临床特点分析,探讨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早期诊断.方法 对我院2001~2005年共收治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47例早期临床特点分析,并以同期收治的非小儿结核性脑膜炎54例作对照.结果 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均并有肺结核.并且年龄越小,并Ⅱ型肺结核越多(P<0.01).临床表现以急性起病,常伴高热、昏迷、性格改变及脑膜刺激症为多见.婴幼儿组中71.8%患儿并脑积水,但其脑膜刺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均有蛋白异常及糖含量异常.结论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大部分患儿并有Ⅱ型肺结核.临床上可疑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应及时作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其诊断.在婴幼儿患者中,即使并有脑水肿,其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
结核菌素皮试是体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方法之一,也是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探讨结核菌素皮试在老年肺结核病中的反应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本文对121例住院的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进行结核菌素皮试检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受试对象 选择本院1989年11月~1990年2月部分内科病区的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病者为老  相似文献   
56.
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不仅给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作者对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现状及学校结核病监测预警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结核病院临床分离的痰及支气管冲洗液(支冲液)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9—2012年痰及支冲液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率资料,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对其分离率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年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418株。鲍曼不动杆菌2009—2012年痰及支冲液检出率分别为5.36%、6.83%、11.69%、12.62%和5.80%、4.57%、14.84%、13.76%。鲍曼不动杆菌数量和所占总分离菌数的比例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2年痰分离株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60%,支冲液分离株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多黏菌素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耐药率<2%。结论结核病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且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升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上升,多重耐药菌株可考虑多黏菌素治疗。加强耐药性监测,减少因治疗诱导耐药酶产生而导致的耐药菌,以防止耐药种类和耐药菌株的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加强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患者300例,通过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对肺结核患者SCL-90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1388例)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对人际关系敏感及抑郁因子分的社会及临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SCL-90的总分、总均分、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采用多因素分析,人际关系敏感与痰结核菌检查结果有关(P<0.05),抑郁与经济收入有关(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确诊时心理健康状况以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为主要表现,痰结核菌检查阳性、经济收入低是主要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躯体治疗时,应考虑患者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为切实减轻肺结核患者疾病负担,应进一步完善结核病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吡嗪酰胺酶活性与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近期疗效的相关性,为MDR-PTB患者化学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指导。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广州市胸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5例MDR-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Am-Mfx-PZA-Pto-Cs/18Mfx-PZA-Pto-Cs(Am:阿米卡星;Mfx:莫西沙星;PZA:吡嗪酰胺;Pto:丙硫异烟胺;Cs:环丝氨酸)治疗方案。85例患者中,剔除9例丢失、中断治疗、失访患者,共76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以Wayne方法检测吡嗪酰胺酶的活性,以BACTEC MGIT 960方法检测吡嗪酰胺药物敏感性;比较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治疗2、4、6个月末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情况。 结果 76例患者中,吡嗪酰胺酶阳性32例(42.1%),吡嗪酰胺酶阴性44例(57.9%);吡嗪酰胺表型耐药36例(47.4%),吡嗪酰胺表型敏感40例(52.6%)。吡嗪酰胺药物敏感性检测与吡嗪酰胺酶活性检测的一致性较高(Kappa=0.687,P=0.000)。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治疗4个月末病灶吸收率(59.4%,19/32)及空洞闭合有效率(65.5%,19/29)均高于吡嗪酰胺酶阴性患者[分别为36.4%(16/44)和36.8%(1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9,P=0.047;χ2=5.411,P=0.020)。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空洞闭合有效率(86.2%,25/29)高于吡嗪酰胺酶阴性患者(63.2%,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P=0.035)。 结论 MDR-PTB患者的疗效与吡嗪酰胺酶活性有关,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应用含吡嗪酰胺的MDR-PTB标准方案治疗后,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的效果优于吡嗪酰胺酶阴性患者。  相似文献   
60.
目的建立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后近期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追踪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广州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停药的3293例患者进行2年随访研究,从临床因素、社会因素探讨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建立近期复发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后细菌学复发率为4.6%。近期复发预测模型:logit P=-9.546+0.586X1+1.959X6+1.449X10+1.118X15+1.027X16+1.525X18+0.674X22+2.042X23,经评价预测效果较好。结论预测模型的建立为减少肺结核复发提供了科学循证依据,能为结核病疫情控制给予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