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初治涂阳的肺结核患者107例,统一予以2~3HRZE/9~10HR方案抗结核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痰菌2个月末和6个月末的阴转情况,同时采用logistic向后逐步删除法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痰菌阴转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2个月末67.3%的患者痰菌阴转;6个月末89.7%的患者痰菌阴转。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2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病程长( OR=2.524,P=0.013)、病灶范围广( OR=1.136,P=0.000)、空洞多(OR=2.869,P=0.010)、治疗前高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OR=1.375,P=0.003)、治疗2月末高水平糖化血红蛋白(OR=2.795,P=0.007)、治疗2个月末高水平的空腹血糖(OR=2.493,P=0.023);6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是病灶范围广(OR=1.186,P=0.034)、空洞多(OR=2.488,P=0.039)、2个月末痰菌阳性( OR=4.250,P=0.030)。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的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偏低,疾病的各宿主因素及血糖控制情况对2个月及6个月痰菌阴转存在不同影响。两病合并患者在治疗中需加强监测及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老年菌阴肺结核的诊断评分系统,提高老年肺结核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95例为病例组,老年肺部感染、肺癌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独立预告因素的β系数建立诊断评分系统。用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评价其诊断性能。结果:病程、结核中毒症状、双上肺野病灶、胸片呈典型结核改变、胸CT提示结核、PPD、ATA等7个变量最终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诊断评分系统。取得分10为分界点,≥10分为结核患者可能性大,<10分为非结核患者可能性大。ROC曲线下面积0.972(95%CI:0.957~0.986)。诊断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8%、89.7%、90.0%。结论:该评分系统可作为老年肺结核的诊断预测工具,帮助临床规范地快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是一种与营养不良有关的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可影响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简称“肝损伤”).抗结核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在营养不良的状况下,肝血流灌注障碍,肝血流量减少,使药物清除率下降,加重药物性肝损伤.因此,在结核病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在积极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改善结核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使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ARS病区的院内感染管理的各危险因素与SARS超级传播事件(SSE)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发生SSE的35个病区和没有SSE发生的51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单因素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SARS病区的院内感染管理的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暴露水平与SSE的发生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SARS的超级传播事件中,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的各个危险因素(包括医院是否对员工进行防止医院感染的培训,是否提供各种医院感染管理的文字规范,医疗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的提供等)与医院的SARS超级传播事件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白介素-10(IL-10)基因(-1082 G/A)多态性与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RCR-SSP)技术对40例肺结核患者及40例对照人群IL-10(-1082 G/A)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其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IL-10(-1082 G/A)AA基因型频率(0.825)显著高于患者组(0.55)(P<0.01).GA基因型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纽G等位基因频率(0.25)显著高于对照组(0.1)(P<0.01),RR为1.57,95%CI(1.10~2.24),P<0.05.结论 IL-10(-1082 G/A)多态性可能与肺结核病的易感性相关,因此其多态性检测可作为遗传标记进行检测,用于早期发现对肺结核病易感的高风险人群,对于结核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肺功能状况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康复者出院后的肺功能状况 ,提高对SARS的认识。方法 对 2 0 0 3年 2月~ 2 0 0 3年 5月期间感染 ,经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的 2 3例SARS康复者进行随访肺功能测定 ,并结合影像学等临床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SARS康复者平均出院时间 (6 . 3± 1 2 )月 ,2例(8. 7% )出现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轻、中度各 1例 ,1例 (4 .4 % )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1例 (4 4 % )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3例 (13. 1% )FEF 2 5 %~ 75 % <6 5 % ,小通气道异常 ,其中 2例为上述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共 5例 (2 1 .7% )肺功能轻、中度的异常。异常者就年龄、病灶范围与正常者的比较差异不显著 (分别是P =0 . 15 7、P =1 .0 0 0 )。结论 部分SARS康复者仍存在肺功能异常 ,与年龄、病灶范围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还面临着耐多药结核病(MDR-TB)、结核病和艾滋病的双重感染、流动人口中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等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胸膜活检21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胸膜活检在胸膜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对近3年诊断为胸膜疾病并行针刺胸膜活检的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2例胸膜活检中提示慢性炎症89例(占41.98%),结核性胸膜炎43例(占20.28%),33例为少量横纹肌和纤维组织,其余为转移性腺癌(24例),少见的是恶性胸膜间皮瘤(11例)、良性间皮瘤(7例)、转移性鳞癌(5例)等。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气胸(10.84%)、出血(8.96%)、发热(4.72%)。结论:在胸膜疾病中,针刺胸膜活检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对良性或恶性胸膜疾病有价值,致命并发症极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流动人口结核病管理和治疗措施,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考察结核病控制管理的效果,为专门针对流动人口制定科学可行的干预方案,亦为进一步探索和更新流动人口结核病管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同医院数字图书馆、万方医学网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和手工检索有关医学期刊、专著;纳入1998—2010年发表的关于流动人门结核病治疗、管理、护理干预的文献;同时采用非慨率目的性抽样方法,在获得访谈对象知情同意后进行现场访谈。结果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已发表文献137篇,通过查看全文,最后评价为1级证据9篇,2,3级15篇。从纳入评价的文献及访谈结果显示: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健康促进、提供激励机制、跨区域转诊追踪、对病人实行DOTS管理等,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相关知识和免费治疗政策了解有限,看法不一,结核病防治的意识较差,居住不稳定,缺乏有效的联系方式,致使对流动人口的追踪督导刚难,流动结核病人的管理亟待加强。结论有必要对流动病人扩大免费治疗及相应的费用补贴,丌展全方化、多形式的社区防痨知识及旧家对结核病控制政策的宣传,加强社区结核病督导的力度.开展个体化循环且动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结核病人遵医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方法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于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不同的老年初治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80例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入化疗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对照组各40例;同时,根据老年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状况分为低下组(Ⅰ组),正常组(Ⅱ组),四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6个月末观察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痰抗酸杆菌涂片及培养结果。结果 ⑴治疗组2月末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2月末及6月末上述指标均变化不大(P>0.05)。治疗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⑵治疗I组2月末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对照I组治疗前、2月、6月末上述指标变化不大(P>0.05)。治疗I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⑶治疗II组治疗前、2月、6月末CD4+T淋巴细胞变化不大(P>0.05);2月末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CD4+/ CD8+T比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II组治疗前、2月末、6月末上述指标变化不大(P>0.05)。两组2月和6月末痰菌阴转率相似(P>0.05)。结论 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低下的老年患者,采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2月末痰菌阴转率。在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正常的老年患者,采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未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