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1.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螺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目的 评价 2 5 %氯硝柳胺悬浮剂 ( SCN)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室及现场浸杀和喷洒法进行 SCN杀螺试验 ,同时以 5 0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 WPN)和清水做对照试验。结果 室内浸杀 :SCN2 4h L C50 为 0 .0 474m g/ L;WPN L C50 为 0 .0 947mg/ L;二者间杀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1)。室内喷洒 :用 SCN 0 .2 5、0 .5 0、1.0 0、2 .0 0 g/ ( L· m2 )各浓度组杀螺率均高于对应的 WPN各浓度组的杀螺率。现场浸杀 :用 SCN 2 mg/ L (有效浓度 0 .5 mg/ L ) ,对投放的螺袋内钉螺和沟内泥土中筛取钉螺的杀螺率均高于 WPN 2 mg/ L (有效浓度 1.0 mg/ L )浸杀。现场喷洒也同样显示 2 g/ ( L· m2 ) SCN杀螺率高于 2 g/ ( L· m2 ) WPN的杀螺率。结论 2 mg/ L或 2 g/ ( L· m2 ) SCN浸杀或喷洒 ,其杀螺率高于 2 mg/ L或 2 g/ ( L· m2 ) WPN ;SCN是一种高效、价廉、使用方便的新剂型 ;建议在进一步扩大试验的基础上 ,进行现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慢性弓形虫感染大鼠脊髓蛋白质组的变化与差异表达,为探讨慢性弓形虫感染对脊髓损伤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3只。感染组每鼠腹腔感染纯化的RH株弓形虫速殖子107/ml×2ml,对照组每鼠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2ml。大鼠感染弓形虫10周后解剖,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脊髓总蛋白,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用Image Master图象分析系统分析,从胶中选取分离蛋白质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采用Mascot软件搜索MSDP、SWISS2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慢性弓形虫感染大鼠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蛋白斑点数分别检出(268±13)个和(301±15)个,对2张电泳图进行匹配后发现有7个蛋白斑点在2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含量发生了3倍以上的变化,有差异的7个蛋白斑点经质谱鉴定的数据检索发现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别为甘油三磷酸脱氢酶(similar to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和类肌动蛋白[cytoplasmic 2(Gamma-actin)]。结论慢性弓形虫感染对大鼠脊髓神经的损伤机制可能与能量代谢受阻和细胞增殖有关。蛋白差异点有可能成为慢性弓形虫感染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3.
1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2方法 对照组 2 6例给予丹参 16 ml、胞二磷胆碱 0 .75 g治疗。观察组 2 6例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首剂给予 2 5 %硫酸镁 16 ml静脉推注 ,2 4h静脉维持量为 6 5 ml,以后每天给予 42 ml静脉滴注 ,治疗 5 d。3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 2 6 .9± 8.7和 2 7.3± 9.1,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治疗 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 9.4± 4.1和 18.5± 4.8,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4结论 硫酸镁治疗脑梗死有助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推拿理筋手法配合局部温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62例梨状肌综合征进行推拿理筋手法配合局部温针治疗观察。[结果]一个疗程后,治愈77例,占47.5%,二疗程后治愈41例占25.3%,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本方法以理筋为主结合温针治疗,能起到疏通经络、剥离粘连、舒筋定痛、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除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由于具有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符合生理需要等特点,被临床作为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尤其对危重患者而言,常常是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院2006年~2008年在上消化道手术术后常规放置空肠营养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6.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急性颈部外伤或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间隙变窄,颈椎稳定性下降,椎管相对狭窄,直接或间接的压迫血管、神经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症状。临床主要症状为颈肩痛、颈部活动僵硬和受限,多数一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或无力,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并伴有偏头痛、恶心、位置性眩晕等症状。2001年至今,笔者运用牵引后整骨复位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0例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5年。均经CT扫描确诊,颈椎间盘突出在左侧55例,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检测抗日本血吸虫23ku膜蛋白大亲水肽段(Sj23HD)抗体IgG对血吸虫感染监测预警哨鼠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在潜在高风险血吸虫感染水域投放哨鼠,第一批哨鼠分别于回收后第14、35d采血,分离血清,第35d解剖查虫,第二批哨鼠分别于第21、50d采血,分离血清,第50d解剖查虫。以重组Sj23HD为抗原,通过常规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哨鼠血清抗Sj23HD抗体IgG,并与解剖查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LISA检测第一批预警哨鼠回收后第14d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为0.4%,第35d阳性率为3.7%;Western blo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7%和3.7%;第35d解剖,成虫阳性率为0.92%。ELISA检测第二批预警哨鼠回收后第21d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为2.4%,第50d阳性率为12.5%,Western blot阳性率分别为为5.2%和12%。第50d解剖,成虫阳性率为8.2%。两批哨鼠回收后14d、21d,Western blot法阳性率均比常规ELISA法高,两种免疫学方法的阳性率与解剖查虫法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j23HD抗体IgG 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的敏感性高于解剖查虫法,能提前哨鼠预警的时间,提高预警效果;Western blot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ELISA法,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的雌性特异性片段及DNA重复序列.方法分别提取雌、雄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制备检测子和驱动子;利用代表性差异分析(RDA)及PCR进行扣除杂交,获得目的DNA片段;对所获目的DNA片段用低熔点凝胶回收;转质粒载体、重组质粒载体的阳性克隆筛选、测序;用Southern blottmg对目的DNA片段进行鉴定.结果RDA及PCR获得5个目的DNA片段;并转质粒载体测定了5个目的DNA片段(P1~P5)的序列.Southernblottmg显示DNA片段P1和P2均与雌、雄基因组DNA强烈杂交;DNA片段P3与雌性基因组DNA的杂交强度明显高于与雄性基因组DNA的杂交强度;DNA片段P4和P5仅与雌性基因组DNA杂交,但不与雄性基因组DNA杂交.结论DNA片段P1和P2为日本血吸虫DNA重复序列,并以多拷贝存在于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中;DNA片段P3存在于日本血吸虫性染色体W和Z上,在性染色体W的拷贝数多于在性染色体Z上的拷贝数;DNA片段P4和P5仅存在于日本血吸虫性染色体W上,为日本血吸虫雌性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混合重组抗原用于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法制备纯化的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分子大亲水肽段(SjC23HD)、21.7kDa膜蛋白(SjC21.7)和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抗原(SjCMP1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不同包被量的可溶性虫卵抗原、单个重组抗原、多个混合重组抗原检测血吸虫病血清抗体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分别使用2.5μg/ml和7.5μg/ml的可溶性虫卵抗原包被酶标板,检测同一组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的效果相同,但使用相同包被量的单一重组蛋白抗原及混合重组蛋白抗原检测同一组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混合重组蛋白抗原检测血清抗体的吸光度明显高于单一重组蛋白抗原,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用可溶性虫卵抗原与混合重组抗原同时检测39份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80份慢性病人血清、27份晚期病人血清,两者阳性检出率相似。混合重组抗原检测20份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及40份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和假阳性反应,特异性比可溶性重组抗原高。结论建立混合重组抗原诊断血吸虫病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重组抗原用于血吸虫病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60.
重组 GST-HD融合蛋白的血吸虫病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大亲水性肽段与谷胱苷肽的融合表达蛋白(GST-HD)用于血吸虫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家兔,收集感染前及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家兔血清。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家兔感染血吸虫后不同时间的血清中抗GST-HD融合蛋白及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抗体IgG水平,观察不同感染时间点家兔对GST-HD、SEA的反应状况。用GST-HD检测90份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及30份健康人血清,评估其对血吸虫急性感染诊断的价值。结果在感染后的第17、21、24天,抗GST-HD的阳性率分别是42.85%、92.80%和100.00%,而抗SEA的阳性率分别为14.28%、50.00%和84.60%,GST-HD融合蛋白检测血吸虫早期感染的敏感性明显高于SEA。GST-HD融合蛋白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的阳性预告值及阴性预告值分别为98.89%和96.67%,诊断效率为98.33%。结论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分子的大亲水肽段融合蛋白具较好的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