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子、插入序列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49株MDR-PA,用PCR分析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基因(traA,trbC,traF)、转座子遗传标记基因(tnpA,tnpU,tnsA,merA,tnp513)、插入序列遗传标记基因(ISEcp1,IS26,ISaba1,IS903,ISpa7,ISKpn6,ISKpn7,IS1133,ISCR1,ISCR3/14)、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IntI1,IntI2,IntI3)共2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结果 49株MDR-PA共检出1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基因,阳性率最高的为IS26(77.6%);阳性基因构成模式IS26+ISaba1+ISCR3/14+IntI1检出率最高,共7株(14.3%);首次在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F;49株MDR-PA中只有2株未检测到可移动遗传元件。结论接合性质粒、插入序列、转座子、整合子4类可移动遗传元件在本组MDR-PA中均有检出,这些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介导多种耐药基因使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42.
目的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运用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三种不同模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三种模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发症以及肠屏障功能等情况。结果 PN-EN组受试者与TPN组和TEN组体重、HB、ALB、TFN、PA、肠源性细菌DNA、尿L/M等相关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PN组和TEN组。结论 PN-EN模式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3.
<正>瞬感血糖作为一种新型微创血糖监测技术[1-3],因使用方便,可提供全天血糖变化情况,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家庭护理中广泛应用。然而,其与静脉血浆血糖及纸片法末梢血糖的结果差异情况及是否有规律,尚缺乏系统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例高龄老年住院患者近18个月来采用瞬感血糖、纸片法末梢血糖、纸片法静脉血糖及静脉血浆血糖4种方法测定血糖的结果,以期为采用瞬感血糖监测糖尿病血糖水平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参加内分泌科规范化培训的51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科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带教模式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教学。比较两组医师出科时的专业理论知识、病例分析、临床诊疗能力成绩。结果实验组医师的病例分析能力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8.88±4.23)分vs.(82.80±3.92)分;(87.12±2.49)分vs.(79.48±4.3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专业理论成绩比较[(90.62±2.67)分vs.(88.84±2.9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法,可明显提高住院医师临床病例分析、技能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45.
1 循证医学的概念传统的经验医学是以逻辑推理 (或理念 )应用于临床 ,然后将临床实践的经验再指导临床。而近年来有些发达国家把随机对照试验 (rqndomizedcontrolledtrilRCT)及其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SR)作为制定医疗方案的依据。这种来自临床的直接证据 ,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而受到重视。随着临床医学研究和边缘学科不断的渗透与发展 ,循证治病 ,循证科研 ,循证用药 ,循证卫生技术评估等各种结合实际 ,注重实效的循证实践正在逐步开展。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 ,于 2 0世纪 80年…  相似文献   
46.
机械力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ODF及OCI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周期性机械牵张力对人牙周膜细胞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ODF)及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CIF)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加载系统施于人牙周膜细胞周期性牵张力 ,利用RT PCR检测技术 ,观察人牙周膜细胞ODF及OCIFmRNA表达的相对强度。结果 :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在正常情况下表达ODF及OCIF ,当间歇性牵张力作用 6、12、2 4h后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ODFmRNA的表达有减弱趋势 ;而OCIFmRNA的表达有增强趋势。结论 :机械牵张力可以调节人牙周膜细胞ODF、OCIF的表达 ,从而可以调节骨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4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75台次汶川地震伤员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875台次汶川地震伤员手术及麻醉方式等情况,为准确分析地震伤员的手术需求、手术人力和物资配备,建立区域性国家级医疗救援中心提供数据。方法收集地震后第1天到31天的地震伤员基本情况、手术和麻醉方式,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并与我院震前1个月手术情况进行比较。数据经双人核对,通过Excle进行分析。结果截至震后31天,我院共对地震伤员进行手术1265台次,其中在外科手术室内完成手术875台次.第1次手术高峰发生在震后3~4天,时间与第1次人院高峰吻合,且全部为急诊手术,以各类截肢术居首(43%)。第2次手术高峰发生在震后9~12天,时间为第2次入院高峰及延后2天,以择期手术为主(64%),伤员主要为复杂、重症需二期手术的骨伤患者,以各类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居首(61%)。结论我院在震后1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地震伤员的手术救治,显示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距离灾区最近的国家级医院在灾害医疗救援中的支撑作用,为未来合理配置医疗救援人力和物力等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8.
例1女性,58岁。因右乳肿块2天入院。查体:右乳外上可及一个4 cm×3·5 cm质硬肿块,边界不清,表面粗糙,活动一般,肿块不疼痛,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发热、心慌、胸闷、咳嗽及咳痰等症状。右腋下可及一直径3·5 cm质硬淋巴结,活动一般,无触痛。乳腺扫描诊断右乳癌。行肿物切除术,送病理检查。例2女性,41岁。因左乳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双乳等大对称,双乳头内陷,无溢液,左乳外下侧可及一2 cm×2·5 cm大小质韧、活动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触痛。右乳未发现异常,浅表淋巴结肿大。行肿块切除,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例1巨检:肿瘤实性,灰白、灰黄色…  相似文献   
4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症状体征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1 1 2 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 ,依据常用临床诊断指标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调查 ,项目包括 :一般情况、症状和体征、CT检查 ,计算各指标所占比例。对直腿抬高试验本文采用自制测角器确定直腿抬高的度数。结果 ①症状和体征 :间歇性疼痛 84.2 8% ,麻木 58.0 8% ,行走引起腰腿痛 59.1 5 %。腰椎前屈受限较少 ,腰及患下肢压痛 73 .0 0 %其中放射性疼痛 2 1 .0 5 % ,肌肉萎缩 6 .75 % ,皮肤感觉减退 5 .2 4 % ,跟腿反射减弱或消失 2 6 .82 %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为 86.86 % ,30°~ 60°受限者 65 .0 1 % ,跟臀试验阳性率 1 1 .63 %。②CT扫描 :1 1 2 6例患者有 1 0 67例做了扫描 ,L4~ 5、L5~S1 突出占 91 .52 % ,突出物 <8mm者 97.46 % ,其中 <5mm者 83 .2 5 % ,中央型和侧后型突出占 95 .41 % ,突出合并关节突增生 1 9.31 % ,黄韧带肥厚或骨化 6 .65 % ,后纵韧带骨化 1 5 .1 8%。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男多发于 2 0~ 50岁人群 ,有近半数的患者无明显诱发因素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高 ,CT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L4~ 5、L5~S1 节段多发 ,以中央性和侧后型为主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吸痰时机对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入住PACU后立即吸痰,清醒后直接拔管;对照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常规吸痰。结果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即刻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深麻醉下吸痰,清醒时直接拔管,较吸痰后拔管可明显降低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有效预防心血管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