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9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构建抑制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选取EGFP的19nt特异性序列,构建针对EGFP的shRNA,用XbaⅠ、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L3.7中,用包装的慢病毒液感染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基因在不同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干扰序列正确克隆至含U6启动子的慢病毒载体中,慢病毒感染Hela及J558L细胞后,可有效抑制细胞中EGFP的表达。结论:构建的慢病毒系统有效抑制了EGFP的表达,为后续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42.
前列腺偶发癌5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993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在本院行耻骨上(后)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患者1 473例,其中检出前列腺偶发癌51例.35例行内分泌治疗,16例未予治疗,随访观察.结果 1 473例患者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为3.46%;行耻骨上(后)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检出率为3.61%,与行TURP患者(3.1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μg/L者的检出率为2.75%,显著低于PSA≥4μg/L者(6.11%,χ2=8.26,P<0.05).43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5±23)个月.32例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14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11例未予治疗的患者中,6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结论 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为3.46%,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内分泌治疗、放疗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等,多数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或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43.
设计构建了带有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A)信号肽序列的重组分泌型表达载体pSE-hbFGF,在大肠杆菌DH5α中分泌表达了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SDS-PAGE、免疫印迹及生物活性测定均表明表达产物分泌到细菌细胞周质和培养基中.分泌到周质中的rhbFGF可占周质总蛋白的15%.  相似文献   
44.
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4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例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例资料,其中骨盆3例,胸椎和腰椎各2例,颅骨、左肱骨上端、左尺骨近端和左股骨转子部各1例。疼痛为共同表现,1例腰椎病变者有神经根受损症状。X线片示主要为溶骨性改变。病理类型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1例腰椎病理性压缩性骨折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1例左股骨转子部病变者行瘤段切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1—8年,平均2.5年,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1/11)、66.7%(2/3)、50.0%(1/2),1例腰椎弥漫性大B细胞型Ⅲ期患者1年后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且随着临床分期增高,3、5年生存率降低。结论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治疗应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原发灶若为主要负重骨应辅以手术治疗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CT灌注技术PS参数变化连续观察脑缺血6 h内微血管通透性变化.方法:将55只兔随机分为时照组(5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所有动物行0.5、1、2、3、4、5和6 h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并获得表面通透性(PS)图.测量并比较不同时间点梗死区和镜像区PS值.结果:对照组兔脑无异常.实验组41只(82%)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均在CTP图像上显示局部异常灌注,病理学上可见不同程度神经元肿胀及破坏、组织水肿、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缺血局部脑组织Evans蓝染.PS图上缺血区为斑片状或斑点状通透性增大,伪彩图为红色或接近红色彩阶.PS值变化以0.5 h为著,1~6 h缺血区PS值波动不明显.各时间点缺血区的微血管通透性明显大于镜像区(t值在2.617~10.612,P值均<0.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有效显示脑缺血超急性期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脑缺血超急性期缺血局部PS较镜像区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6.
瑞氏综合征(RS)又称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是急性进行性脑病[1].于1963年首先由澳大利亚医生Reye等报道.国内从1972年后陆续可见报道,本病比较少见.本科最近新收1例典型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反义核酸技术封闭谷氨酰胺酶(GA)基因对裸鼠体内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携带GA反义基因的质粒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并将成功转染的胃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获得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通过TUNEL技术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的凋亡指数;RT-PCR技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内GAmRNA的含量。结果GA反义基因质粒载体成功转染胃癌细胞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癌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内GAmRNA的含量减少。结论GA反义基因可抑制GA基因的表达,明显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8.
螺旋臼骨水泥柄组合在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骨折患者逐渐增多,针对其常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结合人工关节固定材料的特点,笔者自2004年1月~2006年6月,螺旋臼骨水泥柄组合对33例(35髋)70岁以上高龄髋部疾患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肯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35髋),男性11  相似文献   
49.
1 病历摘要患者,女,24岁,以受凉劳累后咳嗽、心悸20年,加重4年为主诉入院。病初,当地诊为“肺结核”,抗痨治疗三月无效,来我院检查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4年前加重,渐感闷气,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水肿,X线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动物模型局部脑血流灌注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自由落体法制作闭合性脑挫裂伤模型,外伤后1、3、6、12、24、48及72 h行CT灌注(CTP)检查,源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选择病变最大层面,测量各时间点脑挫裂伤中央区、周边区及对应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中央区与镜像区、周边区与镜像区CTP各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CBF、CBV及MTT演变规律.对照CTP图像,观察脑挫裂伤中央区与周边区病理改变.结果 35只动物建模成功,T_2WI及DWI可见脑挫裂伤局部异常信号.CTP参数变化趋势:(1)外伤各时间点中央区CBF值均显著下降,至12 h降至最低点,24 h开始缓慢增高;1、3、6、12、24、48、72 h时CBF分别为(27.58±18.70)、(20.64±6.50)、(23.38±7.53)、(22.14±10.25)、(25.08±11.01)、(43.08±18.33)、(54.79±14.63)ml·min~(-1)·100 g~(-1),镜像区为(62.28±25.46)、(60.67±16.19)、(67.00±21.34)、(74.46±20.11)、(66.73±11.68)、(81.63±10.99)、(86.16±10.57)ml·min~(-1)·100 g~(-1),外伤区与镜像区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1、5.57、5.47、6.02、6.44、4.81、10.60,P值均<0.05);周边区CBF稍减低,1、3 h略明显,此后缓慢增高,与镜像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外伤各时间点中央区CBV值均显著下降,至12 h降至最低点,24 h开始缓慢增高;各时间点中央区CBV分别为(1.74±0.46)、(2.22±0.86)、(2.26±0.44)、(1.15±0.22)、(2.67±0.77)、(2.68±0.72)、(2.86±0.65)ml/100 g,镜像区为(7.27±5.29)、(6.18±1.82)、(6.93±1.86)、(6.66±2.75)、(8.48±2.34)、(8.56±2.38)、(8.83±1.57)ml/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9、5.38、6.25、4.80、7.82、6.36、8.51,p值均<0.05);周边区CBV稍减低,1 h与3 h略著,此后缓慢增高,与镜像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上升趋势近似.(3)中央区1~3 h MTT显著延长,3 h后MTT值下降明显,至12 h达到平台期,中央区各时间点MTT分别为(4.88±1.37)、(5.09±1.21)、(4.49±1.33)、(3.44±0.46)、(3.58±0.42)、(3.51±0.73)、(3.30±0.27)s,镜像区为(2.03±0.07)、(2.03±0.04)、(2.04±0.07)、(2.00±0.55)、(2.07±0.20)、(2.06±0.06)、(2.02±0.02)s,各时间点与镜像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7、5.95、4.43、7.74、9.02、4.73、4.76,P值均<0.05).周边区24 h前MTT增加,1~24 h呈逐渐下降趋势,24、72 h时与镜像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镜像区各时间点MTT变化不明显.病理学上中央区出血、坏死、水肿及血管周围间隙增大均较周边区明显.结论 CTP能敏感地发现及监测兔脑挫裂伤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脑挫裂伤区血流灌注变化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且病变中央区变化较周边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