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140)及其相关核受体辅助因子在足细胞高糖损伤中的表达及可能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原代肾脏足细胞,分为对照组(Con)、浓度为25mmol/L甘露醇高渗组(MT)及浓度为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提取细胞mRNA、总蛋白、核蛋白及胞浆蛋白,RT-PCR检测辅助活化因子PGC-1α、PGC-1β、SRC-1、SRC-2、SRC-3、PCAF及辅助抑制因子N-COR1、RIP140表达,Western blot分析细胞总蛋白、核内蛋白及胞浆蛋白内RIP140表达。结果 HG组足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t=6.72,P0.01),HG组足细胞内核辅助活化因子PGC-1α(t=6.22,P0.01)、PGC-1β(t=11.41,P0.01)、SRC-1(t=4.92,P0.01)、SRC-2(t=5.40,P0.01)及PCAF(t=6.57,P0.01)mRNA表达下降,RIP140 mRNA表达(t=6.36,P0.01)升高,辅助活化因子SRC-3及辅助抑制因子N-CO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组足细胞总蛋白及胞浆蛋白中RIP140表达增加,而胞核内RIP140表达下降。结论 RIP140及其相关核受体辅助因子表达变化可能参与调控高糖对足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Short 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Rel,SPLUNC1)是最近发现的黏膜分泌蛋白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基因(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PLUNC)家族的一员,特异表达于呼吸道,是呼吸道重要的天然防御分子.它不仅参与外来病原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的清除和免疫应答、炎症的调节.而且也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多种人类呼吸道疾病有关.SPLUNC1可能成为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及判断疗效、预后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模式,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建立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小组、制定职责和工作计划、定期考核培训及质控等构建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模式,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实施规范化管理模式,并对规范化管理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现场检查及操作考核,利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模式组建、实施前后,全院442名护士对POCT进行血糖监测的知识掌握程度由实施前的(35.54±7.96)分提升到(87.24±4.27)分;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小组37名联络员的成绩由实施前的(59.65±5.22)分上升到(91.69±4.38)分;38个拥有POCT的科室质控结果由实施前的(52.34±6.85)分提升到(95.47±4.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0.33,28.60,32.18;P<0.01)。结论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模式规范了血糖监测的管理;提高了联络员及全院护士对血糖监测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上皮表面,特别是口腔、呼吸道的上皮持续受到外来病原体的刺激,其防御能力对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口腔和呼吸道表面分泌的蛋白分子不仅可以将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提呈给宿主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来启动免疫应答,同时这些蛋白分子还可以产生抗菌活性来协助抵御外来物质的入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Kp44+ 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白细胞介素22(IL-22)在1 型糖尿病中的表达 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19 例1 型糖尿病患者和20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常 规生化指标检查及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筛查,流式细胞仪检测NKp44+NK 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 IL-22 表达,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在1 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NKp44+NK 细胞比 例及IL-22 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 <0.05),NKp44+NK 细胞比例与IL-22 浓度具有相关性(r =0.513,P = 0.025)。NKp44+NK 细胞在外周血中比例增加与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相关性(r =0.465,P =0.045),NKp44+NK 细胞比例及IL-22 浓度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指标无相关。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Kp44+NK 细胞比 例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升高(P <0.05),NKp44+NK 细胞比例及IL-22 浓度在有无糖尿病下肢动脉病 变、糖尿病肾脏病变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 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 NKp44+NK 细胞比例及其IL-22 表达升高,其可能与1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固有免疫应答在保护机体避免细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固有免疫应答出现紊乱,则会加重感染和炎症反应。在呼吸道,黏膜分泌的多种蛋白如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等能够通过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来清除呼吸道入侵的细菌,避免呼吸道感染[1]。短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基因1(short palate lung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以"左手、双足背无痛性水肿性结节6个月"为主诉于 2016年1月10日入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就诊.患者4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心悸、失眠、易饿、多食而消瘦,怕热等症状,半年后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但患者未能坚持正规治疗,病情逐渐加重.6个月前患者左手、双足背出现数个大水泡,后水泡范围扩大,伴表面皮肤变皱变硬,并出现了结节性损害,伴有水肿性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SPLUNC1)-Ig融合蛋白表达体系并初步分析其活性.方法 在质粒PGEM-T easy-SPLUNC1基础上联合应用大引物法和巢式PCR实现目的序列147位碱基的定点突变,亚克隆于表达载体PDH3,构建PDH3-SPLUNC1的表达质粒.稳定转染CHO/dhfr-细胞完成SPLUNC1-Ig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在氨甲喋呤(MTX)加压下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应用ELISA检测蛋白表达的水平.利用蛋白A亲和层析系统纯化获得的SPLUNC1-Ig融合蛋白,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进行鉴定,经ELISA、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SPLUNC1-Ig融合蛋白的特异性和活性.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预定位点已突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大小为768 bp的目的条带;测序发现SPLUNC1基因的147位碱基A均已突变成C,证实PDH3-SPLUNC1表达质粒构建成功.RT-PCR扩增出768 bp大小的SPLUNC1基因.ELISA检测CHO/dhfr-细胞上清表明SPLUNC1-Ig融合蛋白在3个月内稳定表达,水平与时间的延长无关.经亲和层析获得SPLUNC1-Ig融合蛋白,SDS-PAGE电泳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52 500大小的条带.Western免疫印迹也在45 000与66 200之间出现与预测位置相符的特异目的条带.SPLUNC1-Ig融合蛋白浓度为0.39 mg/L时与脂多糖结合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6.25 mg/L时与脂多糖结合的A450值基本达到平台期.Western免疫印迹也显示未变性的脂多糖可与SPLUNC1-Ig融合蛋白结合,而变性后却不能与之结合.结论 建立了非切胶纯化的定点突变方法,顺利实现了表达质粒的构建.成功构建SPLUNC1-Ig融合蛋白表达体系,其分泌的目的蛋白具有蛋白的天然结构和体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姜黄素对炎症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高糖组、高脂高糖+姜黄素预处理组(高脂高糖浓度为25mmol/L葡萄糖+500μmol/L棕榈酸),分别给予相应处理24h,更换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THP-1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表达,同时将上清作用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HUVECs分为空白对照组、空对照条件培养基组、高脂高糖条件培养基组、姜黄素处理条件培养基组,并行噻唑蓝法(MTT)检测HUVECs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Westernblotting分析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高脂高糖组THP-1细胞内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l40)、TNF-α和IL-6mRNA表达及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8.55、9.44、9.73、16.01、19.22,均P〈0.05)。相对于高脂高糖组,姜黄素预处理组THP-1细胞内RIPl40、TNF-α和IL-6mRNA表达及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明显下降(t=3.59、5.96、5.59、6.95、23.91,均P〈0.05);高脂高糖条件培养基组HUVECs细胞活力明显低于空对照条件培养基组(24h,1.22±0.07比1.85±0.14,t=6.58,P〈0.05;48h,1.72±0.02比2.49±0.09,t=10.08,P〈0.05),而姜黄素处理条件培养基组能够改善高脂高糖条件培养基对HUVECs增殖的抑制作用(24h,1.22±0.07比1.72±0.11,t=2.13,P〈0.05;48h,1.72±0.02比2.33±0.11,t=6.92,P〈0.05);与空对照条件培养基组比较,高脂高糖条件培养基组能够明显增加HUVECs凋亡率、p-ERK表达及降低Bcl-2表达(t=9.82、9.69、4.61,均P〈0.05),姜黄素处理条件培养基组与高脂高糖条件培养基组比较,下调RIPl40表达后能明显降低HUVECs凋亡率、p-ERK表达及增加Bcl-2表达(t=6.35、7.17、3.26,均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通过抑制高脂高糖诱导的炎症来调控HUVECs的增殖凋亡。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其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特征。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会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疾病进展或恶化。目前肺结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仍较少。本文通过高血糖、慢性炎症、应激反应和免疫反应4个方面,阐述肺结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相关机制,旨在为及时有效控制血糖、早期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肺结核进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