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巨R波形”ST段抬高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根据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ST段移位及T波改变 ,将心肌梗死 (MI)分为急性、亚急性和陈旧性 3个时期。近年发现 ,MI早期心电图多不能显示 (MI)典型图形 ,往往只有ST T改变。本文旨在探讨超急性期MI罕见的“巨R波形”ST段抬高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1 “巨R波形”(GRWS)ST段抬高的特性1993年Madias首先提出GRWSST段抬高的概念 ,其常见于MI超急性期 ,尤其是前壁MI[1] ,偶见于下壁[2 ] 。此外 ,还可见于心肌急性严重缺血时 ,如不稳定型、变异型心绞痛[3] 、运动负荷试验、心房起搏及PTCA术中[4、5] 。GRWSST段抬高的心电…  相似文献   
42.
1977年Fontaine首次报道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 (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dysplasia ,ARVD) ,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右室心肌被脂肪浸润及纤维组织所替代 ,致使右室弥漫性扩张、室壁变薄变形、肌小梁排列紊乱、收缩运动减弱 ,疾病发展到晚期 ,左心室也可受累 ,最终导致右室或双室衰竭 ,预后恶劣 ,年死亡率达 2 .5 %。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世界心脏病联盟 (WHF)把该病归咎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  相似文献   
43.
44.
碘造影剂早期肾毒性肾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Cys C和尿肾功能各指标在反映造影剂早期肾毒性方面的敏感性。方法前瞻性观察141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肾功能变化,于造影前、造影后第一天、第二天分别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肌酐。结果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第一天血Cys C显著升高(P<0.01),超过正常范围,造影后第二天血Cys C仍高于造影前水平(P<0.01),但已降至正常范围;与造影后第一天比较,造影后第二天血Cys C显著下降(P<0.01)。血BUN、SCr及电解质造影前后无显著变化;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第一天mALB、TRF、α1-MG和NAG均显著升高(P<0.01),超过正常范围,造影后第二天,NAG仍显著高于造影前(P<0.01),α1-MG仍高于造影前(P<0.05),mALB和TRF恢复到造影前水平(P>0.05);与造影后第一天比较,造影后第二天mALB明显下降(P<0.05),TRF、α1-MG和NAG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无基础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未见造影后发生CIN的病例,部分患者存在一过性轻度蛋白尿、尿酶升高;血Cys C、尿mALB、TRF、α1-MG和NAG是反映造影剂早期肾毒性的敏感指标,但血Cys C检测的临床意义更大,尤其对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短期留院的患者。  相似文献   
45.
冠脉造影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不一致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思宇  刘其昌  俞锋 《临床荟萃》2000,15(5):229-230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冠心病的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 ,灵敏度非常高。而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术的普及 ,其已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术在冠心病诊断中有着极高的符合率[1 ] ,但也有一定假阳性与假阴性。现就近 2年在本院同时行冠脉造影术与心肌灌注显像 ,但结果不一致者共 16例作一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2例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为明确诊断 ,在本院同时行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术 ,二者时间间隔不超过 1个月。所有患者在以上检查基础上 ,再根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确定最后诊断。 72例中冠脉…  相似文献   
46.
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浙江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16例高血压病患者与114名正常血压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AGT基因M235T变异.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与血脂.结果:①高血压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糖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经PCR扩增及Tth 111 I酶切,AGT基因型有三种形式:MM、TT与MT基因型.两组AGT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③AGT基因M235T基因型在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6.966,P<0.05).高血压组TT基因型与T235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TT基因型:0.47 vs 0.33,χ2=5.36,P<0.05;T235等位基因:0.71 vs 0.60,χ2=6.179,P<0.05).结论:在浙江汉族人群中,AGT基因M235T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显著相关,TT基因型或T235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的一个遗传方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正>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lure beat,VPC)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但24小时VPC在1万次以上者并不多见。本文总结24小时动态心电图(DynamicEleltrocareliogram,DCG)室性早搏1万次以上53例患者,根据不同病因,探讨其临床意义,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了141例应用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碘海醇或等渗性造影剂碘克沙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肾功能变化,于造影前、造影后第1天、第2天分别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肌酐。结果 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第1天血CysC显著升高(P〈0.01),超过正常范围,造影后第2天血CysC仍高于造影前水平(P〈0.01),但已降至正常范围;与造影后第1天比较,造影后第2天血cysC显著下降(P〈0.01)。血BUN、SCr及电解质造影前后无显著变化;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第1天mALB、TRF、α1-MG和NAG均显著升高(P〈0.01),超过正常范围,造影后第2天,NAG仍显著高于造影前(P〈0.01),α1-MG仍高于造影前(P〈0.05),mALB和TRF恢复到造影前水平(P〉0.05);与造影后第1天比较,造影后第2天mALB明显下降(P〈0.05),TRF、α1-MG和NAG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在无基线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未见造影后发生CIN的病例,部分患者存在一过性轻度蛋白尿、尿酶升高;年龄与糖尿病可能是影响造影后第1天血CysC变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9.
他汀类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降脂作用和各种降脂外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同时,人们也对他汀类药物和心血管事件在循证医学的关系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系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正试图评价他汀类药物对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切实疗效,现就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临床角度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差异,探讨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1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62例正常者(对照组)血清CRP、IL-6浓度,并结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CRP和IL-6浓度差异,对血清CRP、IL-6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组患者血清CRP、IL-6显著高于对照组[(5.08±2.44)∶(2.32±1.23) mg/L、(15.51±3.54)∶(11.56±3.28) ng/L],均P<0.01.AMI组与UAP组间血清CRP、IL-6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SAP组血清CRP、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与IL-6显著性相关(r=0.55,P<0.01).血清CRP、IL-6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43,均P<0.01.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血清CRP、IL-6水平增高越多,血清CRP、IL-6增高可能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