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视野清,术后切口疼痛轻,切口相关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社会效益明显。尤其在胆囊和脾脏等有蒂器官,较开放手术优势明显。但是,腹腔镜手术是新技术,没有传统手术时手的触觉及直接牵拉作用,对设备和器械依赖性强,任何医生掌握这种新技术有个过程,存在学习曲线。近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腹腔镜肝、胆、胰、脾和胃肠道手术,积累了一些经验。现结合文献,谈谈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与评价蛇毒试验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中国蝰蛇毒试剂(CRVVR)及中国蕲蛇毒试剂(CAAE)对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60例肝肿瘤病人的凝血象进行检测,并将蝰蛇毒磷脂时间(RVVCT)、蝰蛇毒复钙时间(RVVRT)、蕲蛇毒时间(AT)与传统肝功能指标及凝血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蛇毒凝血时间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肿瘤时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异常检出率高于传统凝血试验,与肝功受损程度呈正相关。肝癌病人中AT延长的阳性率高于AFP。结论蛇毒凝血试验对反应肝损害程度及诊断肝癌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开腹胆管术后腹腔镜再次胆管探查的可行性与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治疗11例开腹胆管术后胆管再发结石。结果开腹胆囊切除后腹腔镜再次胆管探查9例:成功7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EST取石1例。开腹胆囊切除与胆总管探查术后腹腔镜再次胆管探查2例:成功1例,中转开腹1例。成功施行腹腔镜再次胆管探查的8例中有2例术后发现胆管残余小结石:1例术后2个月予以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1例术后1月予ERCP+EST取石。术后无胆漏、肠瘘、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开腹胆管术后腹腔镜再次胆管探查效果好,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4.
212例中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近年来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9-2001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21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较广,其中以注射剂居多。结论: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药物热和休克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35.
36.
蔡小燕 《西南军医》2012,14(4):625-625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症之一,以反复发作的瘙痒性风团,缠绵不断,时多时少,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且病因不清。古人称瘾疹。现在临床上多用对症治疗以控制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笔者于2010年6月~2011年8月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7.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年11月至2003年3月 ,我们共对37例胆总管结石或蛔虫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 ,效果满意 ,现报道并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26例 ;年龄16~76岁 ,平均43岁。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5例 ,胆道蛔虫病2例 ,均由术中造影与B超检查证实。手术时间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时间。其中8例为急诊手术。随访内容 :以胆道B超、静脉胆道造影或MRCP评估胆管有无结石再生或狭窄。1.2手术方法择期手术29例 ,急诊手术8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并向左侧倾斜。术者站立于患者的左…  相似文献   
38.
抗核糖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核糖体抗体 (ribosomeRNPantibody ,rRNP抗体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 sus ,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 94例SLE患者与 3 42例其他非SLE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rRNP抗体的阳性率 ,以及对照分析SLE患者中rRNP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rRNP抗体阳性率为 2 1 3 % ( 2 0 /94) ,明显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的总阳性率 3 5 % ( 12 /3 42 ) (P <0 0 1)。SLE患者中 ,rRNP抗体阳性患者中有 5 5 0 % ( 11/2 0 )出现神经精神系统损害 ,明显高于阴性组的 2 3 4% ( 2 2 /94) (P <0 0 1) ,且rRNP抗体阳性组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明显重于阴性组。尿蛋白阳性率在rRNP抗体阳性组为 80 0 % ,明显高于阴性组的 41 9% (P <0 0 5 )。结论 rRNP抗体不仅对SLE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而且与患者的中枢神经病变及肾损害有一定关系 ,可能提示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39.
文颖  蔡小燕  方薇  柴栋  付伟  张怀念  张咏莉 《广东医学》2016,(13):1937-1941
目的:探讨化合物7-甲氧基-1-四氢萘酮(7-methoxy-1-tetralone)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凋亡、迁移与体内动物水平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细胞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未加药组)、不同浓度给药组和分别给予0、40、100、250μmol/L的7-甲氧基-1-四氢萘酮处理肝癌HepG2细胞,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检测HepG2细胞增殖、凋亡、迁移情况;动物实验分组为生理盐水组、给药组、阳性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灌胃处理后检测肝、脾重比;ELISA 实验检测动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因子的变化。结果随着加药浓度的升高,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显示出明显的剂量-效应( 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高,迁移抑制现象较明显(P<0.05),动物免疫器官肝、脾重比显示出上升的趋势(P<0.05),免疫因子TNF-α水平有所升高(P>0.05)。结论7-甲氧基-1-四氢萘酮能够抑制体外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运动性,同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器官应答性和免疫因子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为了保证肝素的疗效及降低出血的危险性,用试管法和仪器法研究了凝血酶时间(TT)与血浆肝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一定浓度的凝血酶作用下,血浆肝素含量在相应范围内与凝固时间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r=0.97~0.99),批内变异系数0.8%~2.8%,批间变异系数为1.6%~2.4%。其中凝血酶浓度为10000U/L的工作曲线适应性较好,能满足各种剂量的检测。尚建立了同时测定患者原血浆与对倍稀释血浆肝素含量的方法,扩大了检测范围,最高达血浆肝素含量6400U/L,且能用于纤维蛋白原或抗凝血酶-Ⅲ严重减少时的肝素含量检测。该方法适用于多种肝素制剂(肝素钠、肝素钙和低分子量肝素)。使用上述方法对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血药浓度的观察,发现按公斤体重给药血中肝素含量的差异较大,疗效难以掌握,应实行剂量个体化的给药原则。大剂量给药(如体外循环)需用鱼精蛋白中和试验时,该方法较传统的肝素中和试验(鱼精蛋白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