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3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 分析云南省鼠疫菌6 kb(pYC)质粒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公开报道的多种细菌序列的同源性.方法 通过美国国立图书馆网站序列比对搜索工具(BLAST),对鼠疫菌pYC质粒全序列和开放式读码框架(ORFs)以及翻译蛋白进行核酸与核酸、蛋白与蛋白比对分析.结果 pYC质粒部分基因与宋内志贺菌质粒pKYM具有97.1%的同源性,与流感嗜血杆菌基因有92.1%的同源性,与伤寒沙门杆菌基因LT2和pIMVS1分别具有88.2%和87.2%的同源性,与大肠埃希菌0157:H7、K-12、ECOR31株局部基因分别具有81.4%、81.4%和84.7%的同源性.pYC质粒ORFs翻译蛋白ORF1与副鸡嗜血菌复制蛋白B具有47.2%的相似性,ORF4与大肠埃希菌推定蛋白具有52.7%的相似性,ORF5与假结核菌TriE蛋白具有48.3%的相似性,ORF6与大肠埃希菌PilxS/VirB5相似蛋白具有42.3%的相似性、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TriD蛋白具有38.5%的相似性,ORFIO与伤寒沙门杆菌LT2细胞质蛋白具有83.1%的相似性.与大肠埃希菌0157:H7推定蛋白具有81.9%的相似性.ORF11与大肠埃希菌K12诱导损伤蛋白J具有81.4%的相似性.结论 pYC质粒DNA序列与肠杆菌科部分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可能编码类似埃希菌属和耶尔森菌属推定蛋白、诱导损伤蛋白、TriD和TriE蛋白、Pilx5/VirB5相似蛋白.  相似文献   
12.
不同PCR联合用于鼠疫耶尔森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用4对不同引物快速鉴定鼠疫耶尔森菌的PCR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4对针对V抗原,cafl,pla和inv4种基因的引物,在4只管中进行相同循环参数的扩增。结果 用这4对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鼠疫耶尔森菌217,478,524,295bp的目的DNA片段。结论 该法可用于鼠疫耶尔森菌简便、快速和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世界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分布在北纬55°~南纬40°之间。地理区域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1]。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并在监测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应的鼠疫风险评估工作。随着数理统计同流行病学的紧密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鼠疫风险评估工作将实现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10%氯代水杨胺可湿性粉剂(LDS)人工拌沙撒粉法、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喷洒法在云南山区开展现场杀螺试验,灭螺后7、15、30 d,LDS组钉螺死亡率、活螺密度下降率、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为72.69%~87.16%、74.10%~88.84%和20%~30%,MNSC组分别为66.21%~91.06%、69.55%~91.36%和19.44%~27.78%,WPN组分别为78.10%~90.18%、82.44%~91.60%和17.50%~20%。结果显示,LDS、MNSC和WPN灭螺效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云南省HIV-1 CRF01_AE毒株的流行分布及基因型耐药情况。 方法 收集2018—2021年云南省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采集患者血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 pol基因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对基因型为CRF01_AE的序列进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通过基因型耐药检测共获得967例亚型为CRF01_AE序列,其中男性682例(占70.5%),耐药509例,耐药率为52.6%,异性性传播813例(占84.1%),同性性传播95例(占9.8%)。同性性传播的耐药率最高,为65.3%;治疗时长<12个月的耐药率最低,为35.9%,36~<48个月耐药率最高,为58.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33.9%,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率为48.5%,蛋白酶抑制剂(PIs)的耐药率较低为1.3%。NRTIs类药物中阿巴卡韦(ABC)、恩曲他滨(FTC)和拉米夫定(3TC)耐药率较高,分别为为32.9%、32.4%和32.4%;NNRTIs类药物中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仑(EFV)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7.6%和47.5%,均以高度耐药为主。一线治疗方案耐药率56.2%高于二线治疗方案耐药率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RTIs耐药突变位点中,以M184V/I突变位点为主,突变率为30.0%;NNRTIs耐药突变位点中,以K103N/Q/S突变位点为主,突变率为28.1%;PIs耐药位点突变率相对较低,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是L33F,突变率为3.7%。结论 云南省抗病毒治疗失败亚型CRF01_AE的患者耐药率有所降低,但部分地区及人群的耐药率仍较高,应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管理,加强耐药监测,对治疗失败的患者及时掌握耐药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德宏州2007年和2010年蚊虫及蚊媒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云南省德宏州蚊虫和蚊媒病毒分布特点。方法 2007年和2010年的7月在德宏州5个县市利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采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病毒,RT-PCR和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病毒分离物。结果 共采集到6属29种43 634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高达78.69%,中华按蚊构成比为14.77%,其他蚊种数量较少。从蚊虫中分离到6株病毒,经RT-PCR和进化分析表明,其中3株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JEV),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1株盖塔病毒 (GETV) 分离自三带喙库蚊; 2株淡色库蚊浓核病毒 (CppDNV) 分别分离自三带喙库蚊和迷糊按蚊。结论 三带喙库蚊是德宏州优势蚊种和蚊媒病毒主要传播媒介,当地存在基因Ⅰ型JEV、 GETV和CppDNV的流行,并与以往云南省及我国其他地区的分离株有较近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杀虫剂多飞剋对印鼠客蚤实验室的杀灭效果。方法:用甁膜法。结果:(1)半数致死浓度LC50:0.00023942%(0.000027331%---0.00020973%);(2)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KT50呈现有规律的缩短,24小时死亡率也逐渐增高;(3)当药物浓度为0.00125%、0.0025%、0.005%、0.01%时,KT50在7分钟以内,9分钟内击倒均大于87.0%,24小时死亡率均大于87.0%,24小时死亡率均大于94.0%;(4)残效:0.0025%、0.005%、0.01%三种浓度210天内残效实验30分钟内的击倒率均为100.0%,120天残效的24小时死亡率均大于90.0%;结论:多飞剋10%乳油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较好,具有高效、速杀、残效较好等优点,可用于大面积来蚤。  相似文献   
18.
功夫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杀虫剂功夫对印鼠客蚤实验室的杀灭效果。方法 :用瓶膜法。结果 :(1)半数致死浓度LC50 :0 .0 0 16 75 14 % (0 .0 0 180 113%~ 0 .0 0 15 5 798% ) ;(2 )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 ,KT50 呈现有规律的缩短 ,2 4小时死亡率也逐渐增高 :(3)当药物浓度为 0 .0 0 5 %、0 .0 1%时 ,KT50 在 7分钟以内 ,16分钟内击倒率均大于 80 .0 % ,2 4小时死亡率均大于 5 5 .0 % ;(4)残效 :0 .0 0 2 5 %、0 .0 0 5 %、0 .0 1%三种浓度 15 0天内残效实验 30分钟内的击倒率均为 10 0 .0 % ,2 4小时死亡率均大于 6 4 .0 % :结论 :功夫 2 .5 %乳油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较好 ,具有高效、速杀、残效较好、对人畜安全等优点 ,可用于大面积灭蚤。  相似文献   
19.
云南家鼠鼠疫流行十分猖獗,为控制其流行态势,从2001 年起在全省开展鼠疫防治联防工作。4 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有组织地开展大规模的灭鼠、灭蚤及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使人间鼠疫病例数从开展联防前的122例/年下降为0例;鼠间疫点从开展联防前的140 个/年下降为13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用PCR方法检出蚤类携带巴尔通体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调查我国巴尔通体宿主动物体表寄生蚤类是否携带巴尔通体。方法2003年6~7月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居民区采集家猫、狗、鼠类等体表寄生蚤,用3对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BhCS.781p—BhCS.1137n、Bh.311p—Bh.452n和TI1e.455p—TA1a.885n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巴尔通体gltA和16S~23S rRNA ITS中部分核酸片段,检测采集的蚤类是否感染巴尔通体。结果共采集251只寄生蚤,包括猫栉首蚤、人蚤、缓慢细蚤等7个常见蚤种,从1组猫栉首蚤和1组缓慢细蚤中扩增出目标带,证实有巴尔通体感染。结论猫栉首蚤和缓慢细蚤能够感染巴尔通体,是该种病原体的潜在传播媒介,间接表明当地家猫和鼠类动物存在巴尔通体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