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58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501.
胃粘膜的细微结构是指比胃小区更小的结构单位,即位于胃小区内的胃小凹以及胃小凹之间隆起部的形态结构。这些形态用肉眼和普通纤维胃镜不能看到,必须用解剖显微镜和放大纤维胃镜等至少放大15~20倍以上才能看清。近年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低倍率(100倍)观察,为胃粘膜细微结构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02.
悉尼胃炎新分类法讨论情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03.
504.
目的:建立大鼠胃癌模型,研究抗氧化维生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微量生化法,我们观察胃癌及癌前病变阶段外周血、胃粘膜组织和胃液中抗氧化维生素浓度的改变。结果:胃癌及癌前病变阶段,组织中β-C、维生素C及胃液的维生素C较其对照组降低,后者最显著,其机理可能与限制自由基介导的损伤、清除亚硝酸盐及减少内源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有关。结论:研究提示抗氧化维生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可追溯到癌前病变阶段,胃液及粘膜浓度改变比血中的变化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05.
幽门螺杆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和耐药率监测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目的 抗生素耐药越来越被公认为是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比较根除Hp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发生倾向和监测耐药率。方法 选用7株敏感菌株(其中2株为标准菌株)进行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甲硝唑和克拉霉素5种抗生素的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随机选取2000-2001年间保存的165株菌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对上述5种抗生素进行耐药监测。结果 体外诱导试验显示,7株Hp中5株诱导出甲硝唑耐药,且可诱导倍数最高。5株诱导出四环素耐药。虽未诱导出克拉霉素耐药,但有1株可诱导倍数较高。未诱导出阿莫西林或呋喃唑酮耐药,呋喃唑酮可诱导倍数最低。耐药监测甲硝唑耐药率为49.7%(82/165),克拉霉素为7.3%(12/165),阿莫西林为1.2%(2/165),四环素为2.4%(4/165),呋喃唑酮为1.2%(2/165)。结论 Hp对甲硝唑很容易产生耐药,对克拉霉素可产生耐药,对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不易产生耐药。除四环素外,Hp对其他4种抗生素发生耐药的难易程度与实际监测的耐药率高低相关,这有助于预测感染Hp后抗生素耐药率变迁的倾向。  相似文献   
506.
507.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508.
目前对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改善中国汉族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运动障碍的作用尚缺乏系统观察。目的:观察莫沙必利对中国汉族人群中GER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交叉对照研究设计,选取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23例行胃食管反流症状评估、食管测压以及24h食管D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对比研究莫沙必利和安慰剂各1周交叉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对食管运动功能和胃食管反流事件的影响。结果:与安慰剂治疗相比,莫沙必利治疗可降低胃食管反流总症状积分,加快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增加湿咽成功率,减少食管下端pH〈4总反流次数和长时间(≥5min)反流次数,降低pH〈4总时间百分比和DeMeester计分,降低食管下端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治疗1周可有效改善本组中国汉族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部分改善食管运动障碍以及酸反流和胆汁反流.是治疗GERD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09.
萧树东  房静远 《胃肠病学》2007,12(9):513-51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6年9月14~16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自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在江西召开以来,慢性胃炎的研究在以下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萎缩性胃炎的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萎缩性胃炎及其演变成胃癌的关系,根除H.pylori对胃癌的预防作用,环境因素、尤其是生物活性食物成分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发生、发展的预防作用等。本文对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作一解读和评述。  相似文献   
510.
卟啉代谢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介绍卟啉代谢与肝病和胃癌的关系。肝病不仅是继发性卟啉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且能加剧某些先天性卟啉症。对肝病所致卟啉代谢紊乱及其影响的研究表明,锡卟啉可望能改善肝功能。利用卟啉的某些特征及其与肿瘤的关系,已使对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步入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