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目的 了解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注射针头更换情况,找出患者操作的误区加以改进.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笔注射相关信息调查评价表对8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其中腹部注射区域皮肤状况由糖尿病专业护士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复用针头频次的上下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对不同更换频次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门诊患者胰岛素针头复用情况普遍,51.25%的患者腹部注射区域存在异常.不同更换频次患者间年龄、HbAl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胰岛素时间及腹部注射区域皮肤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诊糖尿病患者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现象严重,糖尿病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改变患者的观念是目前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专科护理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应用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干预组(n=30)。相比较于对照组,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用糖尿病居家护理平台进行管理。基线和干预12个月后,收集患者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医疗费用等,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及敏感度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 12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FPG、2hPBG及HbA1c均降低(P<0.05),干预组FPG、2hPBG及HbA1c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降低1mmol/LFPG、降低1mmol/L2hPBG及降低1%HbA1c需分别花费2253.45元、1233.02元、1445.80元;对照组则为5809.49元、2275.88元、1512.06元。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专科护理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相似文献   
63.
2008年1月2~3日,由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牵头的江苏省多中心糖尿病达标管理项目在南京正式启动,来自全省11家医疗单住的医护人员参加了为期2天的项目实施培训会议。 江苏省多中心糖尿病达标管理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将糖尿病专科护士作为糖尿病日常管理的常务管理者,运用先进的病人管理软件,以达标为医、护、患三者共同的目标实施糖尿病管理。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舌压与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于2021年3月—12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住院的244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人一般资料、肌少症发生情况、吞咽障碍发生情况、舌压、营养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共病程度进行调查。结果:244例老年病人中,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病人43例(17.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舌压、简易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得分是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老年病人发生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舌压临界值为37.655 kPa(敏感度为53.1%,特异度为95.5%);女性老年病人发生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舌压临界值为28.065 kPa(敏感度为78.4%,特异度为57.1%)。结论:年龄、舌压、MNA-SF得分是老年病人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以使用舌压快速筛查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5.
对静脉泵快速推注尼莫同致心动过缓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82岁。因头晕伴手足麻木1个月,门诊拟脑梗死收治入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0 a余。长期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拜心同等控制血压。入院时测BP 130/80 mm 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HR 75次/min,P-R间期0.20 s。予尼莫同50ml,静脉泵推注。首次使用时,尼莫同推注速度为5 ml/h,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稀释,滴速为13滴/min。两者以三通阀连接,同时输入,约10 h输液结束,患者无不适。于第2天起,因患者要求,将尼莫同推注速度调为10 ml/h,生理盐水滴速为25滴/min,5 h输液结束。治疗的第5天,患者自觉静脉注射时间过长,不能耐受,自行将推注速度调至12 ml/h,2 h后患者突感胸闷、心慌,急测手指血糖6.4 mmol/L,排除低血糖。查心电图示HR 42次/min,交界性逸搏心律,BP 120/50 mm Hg。立即停止静脉泵推尼莫同,肌肉注射阿托品0.5 g,氨茶碱0.25 g加入剩余输液中静脉滴入,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5 min后,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HR 50~60次/min,BP 13...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制订住院成人高血糖患者血糖监测医护协议处方共识。方法 针对住院成人高血糖患者血糖监测的关键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医疗专家及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设计专家函询表。采用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合专家共识会议法对各个条目进行修改、完善。结果 住院成人高血糖患者血糖监测医护协议处方共识包括血糖监测处方、血糖控制目标、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血糖监测的质量控制4个方面。 结论 住院成人高血糖患者血糖监测医护协议处方共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系统规范的血糖监测方案,提升临床管理质量,为我国护士开具血糖监测处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A1166C单核苷酸多态性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222例江苏地区汉族人为对象,采用TaqManPCR及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糖耐量正常(NGT)、2型糖尿病正常血压(T2DM-N)、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M-H)人群AT1R基因A1166C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结果:T2DM-H组A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T2DM-N组(P=0.026,0.033);C等位基因参与T2DM合并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以比数比表示)为3.194(95%CI1.049~9.72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C型基因(OR=3.650,95%CI=1.120~11.894)及空腹胰岛素(OR=1.090,95%CI=1.000~1.188)为T2DM合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T1R基因A1166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相关,携带C等位基因的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2型糖尿病痛人自我管理行为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将371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中年组135例、老年组236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行比较。[结果]①中年组与老年组病人在自我血糖监测、遵医嘱服药、长期规律运动、饮食控制、足部护理、参加健康教育6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组病人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方面明显差于老年组,提示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行为教育来改善中年组病人总体血糖状况。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走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以中文版行走受损问卷(Walking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WIQ)、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6 min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为研究工具行资料收集,用Spearman相关、单样本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行数据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6 min行走距离及SF-36评分较低(P〈0.05);WIQ评分、6 min行走距离都与SF-36评分呈正相关(r=0.18~0.7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行走能力与其生活质量关系密切。在临床工作中,需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的行走能力,并进行积极干预,提高患者的行走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足部震动感觉阈值的状况,探讨足部震动感觉阈值检查在老年初发糖尿病病人中的筛查意义。[方法]入选新发的2型糖尿病病人84例,分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两组。由专人进行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病人分别有91.83%与74.29%病人存在足溃疡中度以上风险。两组双下肢4个检查部位的VPT均〉15V。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所测部位中左内踝、右内踝V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足溃疡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病程1年以内的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存在较高的糖尿病足溃疡风险,有必要进行下肢VPT检查和早期的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