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唐洁  苏彬  陈涛  米杰  张健  齐向前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11):957-960,F000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犬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对心功能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CM—DiI标记体外分离得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BM—MNCs),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于心肌梗死后2h分别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生理盐水,冠状动脉结扎后2h及6周时分别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m量、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移植后6周,观察CM—Dil标记的BM—MNCs在心肌内的分布,检测心肌组织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周,梗死边缘区和梗死中心区均可见CM—DiI标记的细胞;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移植组左室舒张末压比对照组显著降低[(5.1±3.07)mmHgVS(11.67±3.42)mmHg,P〈0.01,1mmHg=0.1333kPa],移植组心输出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1±0.89)L/minvs(2.39±0.43)L/rain,P〈0.05];BM—MNCs移植后6周,移植组有明显的血管新生,移植组梗死边缘区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9.32±2.47)vs(9.47±1.28),P〈0.01],梗死区血管数量移植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44±0.51)VS(3.07±03),P〉0.05]。【结论】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2.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探讨偏瘫肩痛患者在上肢特定功能动作中肩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者21例作为偏瘫肩痛试验组(HSP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因素与HSP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记录HSP组患侧和对照组利手侧上斜方肌(upper trapezius,UT)、中斜方肌(middle trapezius,MT)、下斜方肌(lower trapezius,LT)和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SA)在最大等长收缩(MVIC)以及"够物"动作中的表面肌电信号,原始信号经处理后对比分析肌电特征,包括目标肌肉激活水平(MVIC%)和激活比率(UT/LT、UT/SA、MT/SA)。结果:(1)比较"够物"动作过程中各目标肌肉激活水平:HSP组UT激活水平(MVIC%)大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SA和LT激活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MT的MVI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目标肌肉的在"够物"过程中UT/LT、UT/SA、MT/SA激活比率情况对比:HSP组的UT/LT、UT/SA、MT/SA的激活比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肩痛患者在够物过程中表面肌电存在异常特征性改变。在运动学上,表面肌电用于评估该类患者肩胛骨的运动具有相当可行性,可定量评估其运动功能障碍并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客观指导。  相似文献   
6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2019年4月21日患者因A型主动脉夹层、肠系膜动脉夹层在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术,左肾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术后发现对答不畅,左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活动不能,查头颅CT未见出血灶,右侧额颞顶枕叶低密度影.患者病情稍稳定后于2019年5月15日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置换、全弓...  相似文献   
64.
为配合背阔肌代臀肌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这一术式的开展,在尸体材料上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和力学分析。以背阔肌代替瘫痪的臀肌,可使髋关节在三个运动轴上行外展、外旋和后伸运动。背阔肌的神经血管走行在肌的深面,并在肩胛骨下角下方分支进入肌内,贴附深层结构分离,可避免损伤主要神经血管。根据解剖学特点讨论了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SARS患者恢复期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SARS)是指2002年11月起,在我国以及国外部分地区发生的、主要以呼吸道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一种新发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从全球发病情况看,约90%~95%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死亡率5%~10%。长期预后尚缺乏资料。现有的病理学资料表明,严重病例可能遗留程度不等的肺纤维化,故有必要对SARS患者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1-3]。1 SARS导致肺纤维化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细菌和病毒性肺炎通常会完全消退,不遗留任何临…  相似文献   
66.
背景:研究证实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一个溶骨的过程,溶骨因子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只有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E2的相关报道,对于其他溶骨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目的:检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患者界膜组织中溶骨因子的表达。 方法:将2006-03/2008-12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协作医院收治的发生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并行关节翻修的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翻修术中收集界膜。同时收集武警医学院内固定取出术患者56例设为对照组,内固定取出术中收集内固定物与骨之间组织。两组标本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促进溶骨细胞因子的染色指数,同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患者界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溶骨因子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能阻断其病理过程将有效减缓和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较小、手术死亡率低,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该术式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方式之一。但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贫血和白细胞减少;脾脏巨大、变硬和变形,使得操作空间受限和不易推动;周围侧支血管增多增粗,脾脏与腹壁、肠管可有广泛粘连,分离时易出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总结Dieulafoy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体会,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18例Dieulafoy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经内镜检查、血管栓塞及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消化道出血是Dieulafoy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内镜是诊断和治疗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对于不能耐受、不能明确诊断及复发者可配合血管造影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9.
胡金朋  苏彬  赵玉娟 《河北医学》2012,18(9):1290-1291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替米沙坦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氨氯地平,观察并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后的1月末、3月末、6月末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率、降压达标率和不良反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降压达标率在1月末、3月末、6月末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血压达标快,降压效果显著,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了解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人员血清瘦素、骨钙素水平.方法 在发病后12个月按照股骨头核磁共振(MRI)检查的结果,将32例SAPS恢复期患者分为SARS并发股骨头坏死组和SARS非股骨头坏死组,选择未患SARS且无激素使用史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时检测3组血清中瘦素、骨钙素的浓度.结果 SARS并发股骨头坏死组瘦素水平高于SARS非股头坏死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2.17±8.47)ng/ml、(13.75±7.81)ng/ml、(10.82±6.58)ng/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血清骨钙素水平[(4.79±0.94)ng/ml]与其他两组[分别为(4.79±1.02)ng/ml、(4.55±0.70)ng/ml]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按照性别分组后,可得到相似的结果;发病后6、9、12个月SARS康复人员的股骨头坏死率分别为34.4%,37.5%,37.5%.结论 经过为期一年的随访,其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没有明显的上升;SARS并发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增高可能预示对并发的股骨头坏死的转归将有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