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 脊髓灰质炎合并隐孢子虫感染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进行腹泻婴幼儿隐孢子虫感染调查时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 患儿男,1岁半,因发热4天,双下肢  相似文献   
22.
河南中医学院部分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医学院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单粘与挤粘法检查额部与鼻部蠕形螨感染情况。[结果]感染率为17.1%(85/498),其中单粘法为15.0%,挤粘法为18.5%。[结论]中医学院不少学生有蠕形螨感染,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索太阳磁暴对河南省疟疾发病的影响,为河南省疟疾的防治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68-2007年河南省疟疾发病资料和同期的太阳磁暴指数资料,用研究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出统计量U,若|U|值超过某限度μ_α,就在相应显著性水平下认为当与关键时错位l个时刻时,因素|X_t|可能有灾异发生.结果 1968-2007年河南省疟疾发病率为0.04/万~1695.98/万,平均为172.43/万,同期太阳磁暴指数为14.95~37.08,平均为23.8.在太阳磁暴指数高年后的第2、3年,河南省疟疾发病率升高的可能性超过90%.结论 太阳磁暴指数可能对河南省疟疾发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掌握豫南淮滨县的疟疾实际发病情况,分析评估流行现状。[方法]采取不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逐户调查疟疾发病情况,采用捕获—再捕获法(Capture re-capture method,CRM)估计、分析全县疟疾实际发病率和漏报率。[结果]调查3个乡9个村,访问居民4801人,查出疟疾病例109例,调查发病率2.27%;用CRM法处理后,估计全县疟疾发病率为2.44%,估计漏报率89.7%。[结论]该县的疟疾估计发病率约为2.44%,呈局部暴发流行态势,且漏报严重。在传染源漏报严重的地区,CRM是开展漏报调查的好方法。但应用时要注意保证两次捕获的随机和独立性,调查点的选择应根据发病率的高、低多级分层抽取,数据方可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25.
河南省曾是我国黑热病的严重流行区,中华白蛉为传播媒介,新中国成立前全省病例达50万[1].经积极防治,20世纪中期后传播已经阻断[2],但在其后的监测中发现,不仅有输入病例发生[3],而且在京广铁路以西的丘陵山区尚有媒介白蛉残存[4],表明黑热病传播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按照卫生部<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对曾有黑热病流行的县进行白蛉种类调查的要求,于2003年6月在许昌县及陕县进行了白蛉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对桐柏县疟疾流行现状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掌握豫南桐柏县的疟疾真实发病情况,评估疟疾在该区域的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捕获-再捕获统计学方法(CRM),估计该县的疟疾发病数和发病率。结果 调查12个村,4058户,访问居民19407人,查出2000年疟疾309例(疫情报告140例),用CRM处理后,估计病例为396例,推算全县发病人数为9586例,这一总体理论值是全县疫情报告2704例的3.55倍。结论 桐柏县的疟疾实际发病率约为2.27%。且有发病率超过10%的暴发点,提示该县疫情报告2704例的3.55倍。结论 桐柏县的疟疾实际发病率约为2.27%,且有发病率超过10%的暴发点,提示该县的疟疾流行形势严峻,在当前传染源漏报普遍存在的情况下,CRM不失为疫情漏报调查的一种好办法,在发病呈点状和带状分布的嗜人按蚊媒介地区,用CRM时,应根据发病率的高,低进行多级别的分层来抽取调查点,避免数据出现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昆明小鼠感染人芽囊原虫后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人芽囊原虫的致病机制。 方法 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A和D组为接受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处理,B组不用地塞米松处理,C组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B组经口感染204人芽囊原虫包囊等,C组和D组灌注等量Locke氏液作为对照。感染6 d后,剖杀各组小鼠取回盲部肠黏膜处理后,扫描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 结果 扫描电镜下见A、B两组人芽囊原虫寄生在小鼠回盲部肠腔和肠黏膜表面,个别虫体入侵肠黏膜及肠黏膜皱襞,部分肠黏膜微绒毛呈局灶性破坏;透射电镜下见部分吸收细胞表面微绒毛数目减少,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线粒体水肿,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及嗜酸粒细胞增多。A组病变程度比B组重,C组和D组未见异常。 结论 感染人芽囊原虫的昆明小鼠回盲部肠黏膜超微结构有严重的损害,肠黏膜损伤程度受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猪带绦虫孕节片内虫卵的数量与成熟率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猪带绦虫成虫孕节片含卵数量与成熟率。 方法 对 10条猪带绦虫成虫孕节末端 10个孕节片内虫卵进行计数并计算其成熟率。 结果与结论  10条猪带绦虫每节成熟孕节片内虫卵数量不等 ,悬殊较大 ,一个孕节片含卵数最高达 12 6 5 2 0个 ,最少 390 0个 ,平均 2 8332个。成熟率最高为 36 .0 % ,最低为 7.0 % ,平均为 2 9.1% ,较绦虫成虫自动脱落随患者粪便排出之孕节片内虫卵成熟率为低。另外 ,在适宜温度与湿度条件下 ,排出宿主体外的孕节片内虫卵仍可继续发育 ,2~ 3d后 ,成熟率可提高至 85 %~ 90 %。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观察昆明鼠感染人芽囊原虫后肠粘膜病理变化,探讨人芽囊原虫的致病机制。方法从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培养人芽囊原虫。15只昆明鼠分为3组:A组为接受免疫抑制剂处理组,B组为非免疫抑制剂处理组,经口感染人芽囊原虫1 .6×105个/鼠,观察小鼠感染情况及肠粘膜的病理变化;C组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实验鼠人芽囊原虫检出率90 %(9/10) ,虫体主要寄生在小鼠回盲部肠腔和肠粘膜表面,个别虫体侵入肠粘膜上皮,部分肠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强,可见有炎症细胞浸润,偶见局灶性肠粘膜坏死。病变程度免疫抑制剂处理组比未接种免疫抑制剂处理组重。结论感染人芽囊原虫的昆明鼠回盲部肠粘膜发生病理损害,病变程度受宿主机体免疫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夏邑县近4年疟疾发病情况,探索其发病规律和趋势,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夏邑县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疟疾发病数据和同期相关调查资料,采用Excel和Ep i Info3.3.2进行统计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2007年夏邑县共发生疟疾804例,疟疾发病大幅上升,病例数增加了53.75倍,发病率上升了56.60倍;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19:1;从2006年开始全县各乡均有病例;发病集中于8月-10月份;农民和学生发病占总病例的95.11%(759/798);病例分布1岁以上各人群,15岁及以上发病占85.5%,70岁以上年龄发病率最高。病例从发病到就诊间隔5 d以上的占50%-90%;实验室诊断病例仅占0.34%-0.42%。结论自2004年以来夏邑县疟疾发病大幅上升,是周边地区疟疾扩散、当地人口流动、疟疾病例未及时就诊造成传染源的累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当加强各项防治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并防止局部暴发流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