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酵母菌感染情况的调查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恶性疟是以意识障碍为特点的凶险型疟疾,本病表现复杂,病情发展迅速,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劳务输出人数增加,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人增加,2010年3-5月我院共收治恶性疟疾5例,其中死亡1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生物灭蚊幼控制永城市疟疾流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防治永城市疟疾暴发流行的效果。方法选择永城市2006年出现疟疾暴发和疟疾疫情较重的5个乡镇的31个行政村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使用球形芽孢杆菌悬浮剂喷洒村内和村周水塘,剂量为8ml/m^2水面,15d喷洒一次至流行季节结束,喷洒前和喷洒后2d调查中华按蚊蚊幼密度和成蚊密度。收集疟疾报告、个案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并与5个乡镇中未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的行政村疟疾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喷洒后2d蚊幼密度下降75.6-100%,成蚊密度下降50—100%。永城市2007年没有出现疟疾暴发点。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行政村当年共发病323例,发病率为0.48%,较上年0.98%的发病率下降51.3%,有统计学差异(X^2=118.099,P〈0.001)。与未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的行政村相比,两者2006年发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X^2=2.818,P=-0.093),2007年前者低于后者0.54%的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X^2=4.378,P=-0.036)。结论球形芽孢杆菌水面喷洒可降低中华按蚊蚊幼密度和成蚊密度,实施生物灭蚊幼措施可有效减少疟疾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1993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1993年疟疾疫情分析苏云普,尚乐园,李东方,贺丽君,鲁德领我省至1992年已有96.20%的县(市、区)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豫中、北部地区的疫情一直稳定在1/万以下,部分县(市)已连续三年控制在1/十万以下。但进入1993年...  相似文献   
15.
洛阳地区弓形体病感染特征研究游传新1苏云普2王其敏1王建军3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一种球虫,可寄生于人体任何部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国外对此病的研究比较深入,发现其可以引起先天畸形、死胎,精神神经障碍等。我们于1988年开始对该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豫南桐柏县的疟疾真实发病情况 ,评估疟疾在该区域的流行现状。 方法 采用捕获 -再捕获统计学方法 (CRM) ,估计该县的疟疾发病数和发病率。 结果 调查 12个村 ,4 0 5 8户 ,访问居民 194 0 7人 ,查出 2 0 0 0年疟疾 30 9例 (疫情报告 14 0例 ) ,用 CRM处理后 ,估计病例为 396例 ,推算全县发病人数为 95 86例 ,这一总体理论值是全县疫情报告 2 70 4例的 3.5 5倍。 结论 桐柏县的疟疾实际发病率约为 2 .2 7% ,且有发病率超过 10 %的暴发点 ,提示该县的疟疾流行形势严峻。在当前传染源漏报普遍存在的情况下 ,CRM不失为疫情漏报调查的一种好办法。在发病呈点状和带状分布的嗜人按蚊媒介地区 ,用 CRM时 ,应根据发病率的高、低进行多级别的分层来抽取调查点 ,避免数据出现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腹泻婴幼儿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在河南开封地区收集腹泻婴幼儿粪便483份,采用改良抗酸和沙黄——美蓝染色法染色确诊,共发现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12例,阳性率为2.48%。首次证实了河南省有隐孢子虫及隐孢子虫病的存在。本文还对病例的临床症状、治疗及流行情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91年7—10月,我们在武陟县采集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粪便699份,其中查见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4例,追踪调查3例。男2例,女1例。年龄11个月—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水样腹泻,日排便2—6次,伴哭闹、纳差,有1例呕吐,中等度发烧,体温为38.5℃,病...  相似文献   
19.
河南周口地区发现隐孢子虫病河南省卫生防疫站郑州450003苏云普,刘辉,闫旭霞周口地区卫生防疫站孙其良,何宗禄西华县卫生防疫站李国栋,邵艳敏,李桂珍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肠道寄生性原虫病.1976年Nime等首先在美国发现人体病例。...  相似文献   
20.
<正> 1984年我省建立了1320个疟原虫镜检站,开展了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血检范围的人口占全省人口的58.86%—10月份共血检2049516人,检出原虫阳性者23313人,阳性率为1.14%。经血检确诊的病人数已占全省疟疾疫情报告人数的26.53%。通过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来及时发现疟疾传染源,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在疟疾发病己降到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