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1 临床资料本组根据病史、脑CT或MR检查、免疫学检查确诊为脑囊虫病 70例。其中男 45例 ,女 2 5例。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4岁。病程最短 2d ,最长 3a。临床表现 :癫痫发作 (EP) 45例 ,其中局限性发作 1 9例。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 2 6例。癫痫发作伴头痛 1 2例 ,头痛、头晕 1 3例 ,有绦虫病史者 42例 ,有皮下结节者 3例。免疫学检查 :血清囊虫抗体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 1 7例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阳性 1 6例 ,循环抗原阳性 (cAg) 1 2例 ,脑脊液IHA阳性 1 2例 ,ELISA阳性 1 2例 ,cAg阳性 1 4例。 70例患…  相似文献   
12.
输入性传染源对山东省消除丝虫病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输入性传染源对山东省不同流行地区消除丝虫病的影响。方法选择原高度流行区的峰城区和原低度流行区的德州市,分别对外来人口和当地居民血检微丝蚴;现场捕获吸血蚊虫解剖计算经产蚊比率和自然感染比率,并做血源鉴定;实验室微丝蚴血饲感染蚊媒观察幼丝虫发育时间和蚊媒生殖营养周期,推算媒介能量和传染源的传播量。结果外来人口微丝蚴率德州为3.32%,峰城为0.65%。当地居民德州血检9411人无微丝蚴血症者,峰城血检692人,发现2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德州解剖淡色库蚊3201只,自然感染率为3.81%,未发现三期幼虫(L3)。德州和峰城淡色库蚊生殖营养周期分别为4.95d和4.33d,幼丝虫发育成熟最短时间分别为16d和11d,两地媒介能量和传染源传播量之比分别为1:4.41和1:5.82。结论德州以北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气候相对干燥,昼夜温差大,媒介能量和传染源传播量低,部分传染源的输入不会影响当地消除丝虫病。峰城等原高度流行区如有较多传染源输入,则可能造成低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3.
癫痫持续状态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癫痫持续状态(SE)患者的临床与预后。方法 对58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惊厥性SE48例,其中强直阵挛性占79%;非惊厥性SE10例,单纯部分性占15%;经有效止惊、吸氧、吸痰、脱水等综合抢救措施,58例患者除2例入院时已出现脑疝而死亡及1例死于脑出血外,其余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为95%。结论 强直阵挛性SE患者最常见,控制SE首选安定,其次是苯妥英钠和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吡喹酮诊断性抗囊尾蚴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给予特效抗囊尾蚴药物吡喹酮50mg/(kg·d),分3次口服,共12d,根据杀虫反应、临床症状的改善等综合分析而确诊。结果99例脑囊虫病误诊者排除了脑胶质瘤,确诊为脑囊虫病;34例脑转移瘤误诊者排除了脑囊虫病,确诊为脑转移瘤。结论以大剂量吡喹酮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为临床脑囊虫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它弥补了根据临床表现、免疫学和影象学检查诊断脑囊虫病的不足,避免一些非典型脑囊虫病患者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300例脑囊虫病影像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囊尾蚴在脑CT影像上的转归。方法 根据抗囊虫治疗前脑囊虫病患者脑CT影像表现进行分型,与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在脑CT影像的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抗囊虫治疗前脑CT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后脑组织内囊尾蚴在CT影像上出现不同的转归。Ⅰ型大部分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小部分出现钙化,临床显示几乎全部治愈;Ⅱ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好,CT显示小部分患者病灶完全吸收,大部分患者见1—2个或多个钙化灶,治疗效果良好;Ⅲ型和Ⅳ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稍差,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结论 各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钙化等影像变化,对预测病人预后及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班氏丝虫在淡色库蚊体内发育成熟时间长短与温度高低密切相关,在31℃~32℃,28℃,24℃,20℃和16℃~18℃条件下发育成熟时间分别为10.5d、12.5d、16.0d、27.5d和48.0d。经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平均为13.13℃,有效积温为182.62日度,依此结果结合当地气温和蚊媒等有关因素可推算出传播起止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探索治疗弓形虫病新的有效药物,并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用弓形虫Rh株感染昆明小鼠,设计氯喹治疗组、甲硝唑组及对照组,观察对比。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对比各种情况下弓形虫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按照疗效判定标准,氯喹治疗小鼠弓形虫感染有效,而甲硝唑无效。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氯喹治疗组中弓形虫速殖子有聚集、粘连,虫体大小不均,表面皱缩,形态不规则。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大量有核细胞内有弓形虫侵入并增殖,以一个细胞内3~4个弓形虫速殖子者多见。氯喹治疗组中少数组织细胞内有弓形虫侵入,且细胞内仅有1个弓形虫速殖子;大部分弓形虫细胞膜及核膜均有破损,破膜从头、尾两端开始;弓形虫内脂肪空泡及线粒体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棒状体断裂。结论氯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小鼠弓形虫病药物。其治疗机理是破坏弓形虫的细胞膜及核膜,降低其攻击有核细胞的能力,阻断其在细胞内的增殖,且造成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尿路感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90例尿路感染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根据设计的护理干预表有计划地实施护理干预。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治疗方案给予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时SAS评分和半年后随访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路感染患者有计划地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焦虑状况,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患者主要有腹痛、腹泻果酱样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1].粪便中可查见阿米巴包囊和/或滋养体.病变多侵犯肠壁,重者在肠壁可形成溃疡.口服及静脉用药有时不能奏效,联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可缓解患者症状,因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解除了病痛,而且还可使病变加快修复.掌握药物保留灌肠技巧,对于有效的治疗阿米巴痢疾,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就36例药物保留灌肠情况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腋臭俗称"狐臭",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性。是腋下大汗腺分泌物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以臭味为主的一种临床现象,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以青春期女性为多,常给患者带来精神和生活上的烦恼和压力。此症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