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 对比研究新鲜羊膜和保存羊膜移植后的免疫反应,客观评价羊膜移植的免疫安全性。方法: 建立BALB/c小鼠皮下埋植实验模型。按不同的埋植物分为单层新鲜羊膜组、双层新鲜羊膜组、甘油保存羊膜组、绒毛膜组(阳性对照)和单纯手术组(阴性对照);各组又随机分为5个亚组,分别对应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共5个时点。大体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25+和CD3+CD71+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定量组织切片中CD3+、CD4+、CD8+的表达。结果: 术后早期,单层新鲜羊膜组和双层新鲜羊膜组的小鼠外周血CD3+CD25+及CD3+CD71+表达,略高于甘油保存羊膜组(P<0.05),但短期内皆可自行回落。各羊膜组移植区组织CD3+、CD4+、CD8+的表达,在术后1周-12周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羊膜组的免疫细胞表达均以非特异性为主,显著弱于绒毛膜组(P<0.01)。结论: 新鲜羊膜与保存羊膜在体内表现出几乎无差别的低免疫原性,不会引起由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排斥反应,可视为免疫赦免组织应用。  相似文献   
73.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泌尿外科医院感染.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发生医院感染的9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3%(96/2230),感染高发部位依次为泌尿道68.8%(66/96)、手术切口12.5%(12/96)、呼吸道9.4%(9/96)、胃肠道5.2%(5/96);留置导尿管的医院感染率为5.0%(91/1813),未留置导尿管的医院感染率为1.2%(5,4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外科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真菌26.2%(22/84)、大肠埃希菌22.6%(19/84)、肺炎克雷伯杆菌17.9%(15/84).结论 泌尿外科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74.
胡柯  冉志华  沈镭 《胃肠病学》2006,11(9):574-575
病例:患者女,44岁,因“反复解血便5年余,伴头晕乏力3年”于2005年10月6日入院。患者5年前始无明显诱因解血例,鲜血与大便不相混,有时单纯为鲜血便,每日3-4次,每次量少,偶尔量较多,每月至少发作一次。解血便时自感脐周阵发性疼痛,便后可缓解。无发热,里急后重。体重下降,关节痛等。当时胃镜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5.
泡状棘球蚴病是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本病见于世界北半球,尤其是寒冷地带。主要自然终宿主为孤类、大等,中间宿主为鼠类,人是偶然发生的中间宿主,也是非适宜的中间宿主,故人类泡状棘蚴球病(下简称泡蚴病)明显少于细粒棘球蚴病(下称细蚴病)。本病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远东均有明显自然疫区,我国发现本病的有: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地。现收集新疆北部本病63例作一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76.
男,36岁,因左眼自残刺入铁钉后7h急诊入院。入院前7h,患因情绪激动,自行将1枚铁钉刺入左眼,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CT扫描提示:左眼眶鼻侧见一长形高密度影紧邻球壁及视神经全长插入眶内。  相似文献   
77.
78.
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电复律治疗的体会胡于健,胡海雷,龚文华,胡柯老年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是老年常见的心血管急诊,临床上一般以药物转复为主。本科自1992年1月至1994年6月应用直流电复律治疗5例老年异位快速心律尖常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例中男性...  相似文献   
79.
真空液相色谱法在天然化合物分离中的应用胡柯,董爱军,姚新生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系110015真空液相色谱法(VacuumLiquidChromatography,简称VLC)是近年来在国外化学实验室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利用柱后减压,使洗脱剂迅速通...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Tr)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5例URSA患者(流产组)、34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妊娠组)和22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CD+4CD+25Tr细胞的比例.结果 (1)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妇女外周血CD+4 CDbright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55±0.77)%、(2.65±1.10)%]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妇女[(0.39±0.14)%],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妇女外周血CD+4 CDbright25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CD+4 CDbright25T细胞比例[(0.59±0.23)%]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妇女[(1.24±0.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CD+4CDdim25T细胞比例[(4.23±1.52)%]与正常妊娠组[(3.75±1.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妊娠组妇女蜕膜组织中CD+4CDbright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CD+4CDbright25/CD+4)为(13.10±10.25)%,显著高于外周血[(5.59±2.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患者蜕膜组织中CD+4CDbright25/CD+4比例[(5.16±2.83)%]与外周血[(4.64±2.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Tr细胞数量在早孕期显著升高,参与了正常妊娠的维持,有可能是调控母-胎界面局部免疫耐受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CD+4 CD+25Tr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与URSA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