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24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目的 单中心研究胰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胰腺外科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2061例胰腺癌患者的诊治情况和临床数据,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至2012年9月30日.结果 所有收治的胰腺癌患者中,根治性手术治疗1657例(80.4%),姑息性手术治疗271例(13.1%),剖腹探查活检133例.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3%、21.1%、10.9%,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9.6个月,其中180例患者术后存活超过5年;姑息性手术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7.2个月.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和术后3年生存期分别由2000年至2003年的75.3%和12.4%提高到2008年至2009年的82.5%和22.1%.通过Cox回归模型发现,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手术是目前胰腺癌治疗的唯一有效手段,随着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治疗的进步,胰腺癌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生存率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2.
在外科领域,手术造成组织器官破裂、穿孔、医源性腔隙、淋巴管瘘、创面渗血及渗液或炎症渗出可导致体腔内液体聚积或局部脓肿形成。  相似文献   
33.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s)的认识,以改善其诊治水平。方法对1993年5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5例IPMTs病人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33~76岁,平均58岁。上腹痛为最常见症状。B超和CT检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和囊实性占位。11例行ERCP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肿大和黏液溢出者7例。14例行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胰体尾切除1例,全胰切除1例)。术后病理诊断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局部癌变6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不典型增生3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2例,术后除1例因肝广泛转移而死亡外,其余病人均健在,存活期最长1例已13年。结论胰腺有囊实性占位伴胰管全程扩张的病人应考虑IPMTs,ERCP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增大有黏液溢出者可确诊该疾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4.
ABO血型与胰腺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中国汉族胰腺癌和ABO血型相关性。以691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1199例非肿瘤患者及4098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计算OR值及95%CI,以估计ABO血型患胰腺癌的相对危险性。结果显示,以非肿瘤患者作对照,汉族男性A型血为病因因素(OR=1.29,95%CI=1.01-1.64),而型血起保护因素(OR=0.74,95%CI=0.57-0.96)。以正常人群血型分布为对照,胰腺癌与ABO血型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35.
多年来一直应用加压素治疗门静脉高压,以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是在应用时发生血压升高,心排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组织供氧减少和心律不齐.有人在动物实验中应用加压素和某种血管扩张剂,从而明显减少了加压素对心血管的毒性反应,而仍能有效地使门静脉压下降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用加压素和加用血管扩张剂的血液动力学作了对照观察和研究.作者对十二例慢性酒精中毒所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进行了治疗,先静脉输注加压素0.4U/分,后加静脉输注硝普盐1μg/kg体重/分钟,每5分钟增加1μg/kg/分钟,直至血压达到基本水平.研究了加压素在两种不同情况下对全身、肺、肝和肾血液动力学以及血气的影响.门静脉压是通过肝静脉置三腔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使一些原本由于体积较大或侵犯门静脉而无法安全切除的胰头部肿瘤病人得到手术治疗的机会,我们尝试施行先行门-肠系膜上静脉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方法:2004年9月~2005年6月,对5例严重侵犯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的胰头部肿瘤病人施行先行人造血管门-肠系膜上静脉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年龄61岁。肿瘤平均直径4.8cm。结果:5例病人均成功施行先行门-肠系膜上静脉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260min,平均术中出血1570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8天。术后随访,平均术后生存时间为11.6个月(4~15月)。结论:由于先行建立了通畅的门静脉系统血流,有效地保证了肝脏的主要血流,减少了严重肠道淤血和肝脏缺血的发生。本术式在切除肿瘤前,即在原位完成门脉的阻断与重建,理论上能够降低手术过程中对肿瘤的挤压而导致肿瘤细胞门静脉系统播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青少年胰腺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胰腺外科在2000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手术治疗的23例20岁以下(8~19岁)胰腺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表现、手术处理、病理结果及生存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切除肿瘤,无一例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112个月,平均随访...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究成人无腹痛慢性胰腺炎(CP)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总结近10年C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成人无痛性CP患者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成人无痛性CP共56例,成功随访的46例(82.1%)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51.6±14.5)岁,随访时间(34.5±27.1)个月。(1)CP胰管结石、胰管改变者26例:内镜介入治疗14例,外科手术治疗7例,两者联合治疗3例,保守治疗2例。(2)CP影像学表现为胰腺或腺周占位的18例:均外科手术治疗。以上两组患糖尿病和腹泻症状者均无减少,部分患者一般情况有改善;各1例患者死于胰腺癌。1例胰管结石患者取石术后结石复发。(3)CP胰管改变合并胰腺囊肿者2例:内镜与外科治疗各1例,后者手术后出现胃出血及肝硬化、黄疸,原因不明。结论内镜与外科治疗无痛性CP胰管结石疗效相近,而影像学表现为胰腺或腺周占位的CP则以外科手术为首选,单纯胰管改变患者治疗尚需观察。各种治疗仅可改善部分无痛性CP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应加强对无痛性CP患者的随访和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39.
胰高血糖素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少见病胰高血糖素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本院2例及国内24年间文献报道30例胰高血糖素瘤的诊治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病程中的不同阶段曾被误诊(多被误诊为湿疹和糖尿病),其中84.4%(27/32)患者有典型的胰高血糖素瘤临床特征(如轻度糖尿病,迁移性坏死性皮炎、舌炎、口角炎、贫血和体质量减轻等).21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例行Whipple手术,1例行胆肠吻合术,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或摘除术,7例不适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病理结果显示27例为恶性,3例良性,2例性质不确定.治疗后多数患者皮疹在短期内消退,症状改善.结论:胰高血糖素瘤临床罕见,极易误诊;根据典型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及实验室检查(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即可提出定性诊断,辅以影像学检查可提出定位诊断;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对比远端胰腺切除术中两种胰腺残端封闭技术的疗效,为胰腺外科手术医生选择合理的胰腺残端封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01至2013-09-30因“胰体尾占位性病变”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行开放的远端胰腺切除术的部分病人资料,分为切割闭合器组(99例)和手工缝合组(57例),对比两组之间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输血量、引流液淀粉酶值及胰瘘、术后输血率、术后体温(T)≥38℃、术后心率≥100次/min、术后再次手术、术后住院天数、术后30 d内再住院率及术后30 d内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输血量和总住院费用手工缝合组均少于切割闭合器闭合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胰腺外科医生在行开放的远端胰腺切除术时优先考虑选用手工缝合的方法来封闭保留侧胰腺残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