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大粗隆式股骨柄(GTF)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8年3月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病人8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GTF组45例,采用大粗隆式股骨柄髋关节置换治疗;PFNA组43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88例病人均得到随访,时间1.2~6年,平均3.3年。GTF组负重下床活动时间较PFNA组短,手术切口长度较PFNA组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PFNA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F组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TF与PFNA均为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术式,GTF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对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臀上或臀下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臀上或臀下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共9例。皮瓣面积为6cm×10cm~8cm×20cm,覆盖受区溃疡大小为4cm×7cm~7cm×18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1年半,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臀上或臀下穿支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保留臀大肌,供区无须植皮,是修复臀部褥疮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3.
杨志旭  范铁兵  李洁  戎光  肖宁  陈姝  易亮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09-19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原发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7 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辨证计量要素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是治疗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安全有效的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44.
四川省地震灾后黑热病疫情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地震灾后疫区黑热病流行趋势,为制定灾后黑热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核实和处理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病历资料;了解各受灾疫区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结果各疫区地震前每年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各种防治措施,发病数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徘徊;地震当年采取较大范围的灭犬措施和在人群集居地反复使用杀虫剂,病例数较往年有所减少;地震后次年,由于防治工作的松懈,发病数较地震当年有所增加。结论地震使疫区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灾后疫区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人群和自然与社会因素依然存在,其暴发和流行的风险犹存,仍需做好灭犬、灭蛉工作,加强对黑热病的询诊和监测,开展利什曼原虫感染犬的查杀和防治黑热病知识宣传,在灾后一段时间里,黑热病发生的风险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目的 本文介绍了我国血吸虫病诊断工作的现状, 阐述了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工作进展, 提出了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建设和运行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便闭病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肠痹门”“便闭门”处方中药,运用Excel、SPSS 22.0、SPSS Modeler软件进行证型、药物频次、属性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叶氏治疗便闭病主要辨证为湿热内蕴、肾阳虚、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肺失宣肃等证型。药性以温、寒、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Pca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为80%,VEGFR-3表达阳性率为76%。Ⅰ组:Gleason评分≥6分的19例,Ⅱ组:Gleason评分大于4分但小于6分的6例,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7%、33.3%,P<0.01,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VEGFR-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5%、33.3%,P<0.05,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VEGF-C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相关(R=0.436,P<0.05)。VEGFR-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显著相关(R=0.608,P<0.01)。VEGF-C、VEGFR-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年龄、PSA、前列腺体积无关,P>0.05。结论在Gleason评分大于4分的Pca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分级密切相关,VEGF-C、VEGFR-3的表达强度可作为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估江西省由输入性疟疾病例引起本地继发传播的潜在风险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推动全省实现消除疟疾目标,调整监测重点地区和风险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建立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收集江西省2012-2015年100个县(市、区)疟疾疫情、传疟媒介和防控能力等数据资料,分别计算各县(市、区)疟疾传播潜能指数(TPI)、消除疟疾防控能力指数(ICI)和疟疾传播风险指数(MRI),并绘制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潜在风险地图。结果全省疟疾传播风险指数前10位的县(市、区)分别为临川区(2.131)、信州区(1.609)、九江县(1.404)、章贡区(1.365)、丰城市(1.225)、青山湖区(1.184)、于都县(1.171)、定南县(1.018)、浔阳区(1.015)和珠山区(1.006)。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级市所在辖区以及流动人口较多的县(市、区)。结论江西省存在因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且流动人口越多、防控能力越薄弱的地区,其风险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A(H3N2)亚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M)基冈E119V奥司他韦耐药突变位点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RT-PCR)方法.方法 由GenBank获取2000-2012年A(H3N2)亚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26条,据此设计特异性靶向NA E119V突变位点的TaqMan-MGB探针进行双重rRT-PCR反应,并利用耐药参考株、临床分离株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评价.结果 建立了快速检测NA基因E119V位点的双重rRT-PCR检测方法.本方法在A(H3N2)病毒(HA=8)稀释度至10-5仍可检测到荧光信号,病毒滴度的对数与Ct值之间呈线性相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无耐药突变的A(H3N2)流感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均无交叉反应,两条TaqMan-MGB探针之问不存在交叉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并能够检测耐药株和敏感株混合病毒中的耐药突变,在较高浓度的混合病毒中对耐药突变的检测限是5%,在低浓度混合病毒中的检测限是50%.重复性试验得到H3N2-119E和H3N2-119V两组探针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2.32%和0.57%,批间CV值分别为1.77%和0.97%,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对其中20株病毒的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证实这些毒株的NA基因119位点均为谷氨酸(E),表明本研究设计的方法与序列测定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了基于TaqMan-MGB探针检测A(H3N2)亚型流感病毒E119V耐药突变的双重rRT-PCR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实验过程和结果判读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50.
彭益  樊建刚  李彬  肖宁  冯勇  李静娴  唐兴华  何刚   《四川医学》2018,39(6):682-685
目的探讨复杂头颈部异物诊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在我院诊治的复杂头颈部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方法及治疗预后。结果 4例表浅部位异物中,3例顺利取出异物,1例再次手术在超声引导下取出异物;6例鼻腔、鼻窦和/或眼眶异物中,3例单纯在鼻内镜下取出异物,1例在影像导航指引下经鼻内镜取出异物,1例眶尖部异物未行手术且视力丧失,1例鼻窦颅底异物患者死亡;6例咽部或颈段食道异物中,1例误诊,1例自行穿出,2例经颈侧切开取出异物,1例形成脓肿未找到异物,1例异物发生变位经超声引导下再次手术取出异物。结论利用现代影像技术的帮助,复杂头颈部异物的诊治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应注意漏诊、误诊及防止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