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集中了5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流行趋势和预后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单中心注册研究DESIRE(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2368例患者,选择其中身高、体重、血压、血糖和血脂等记录完整的患者共1911例,平均年龄(60±10)岁,记录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期间临床不良事件,患者死亡为随访终止,记录死亡时间.代谢综合征定义采用2005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修订(NCEP ATP Ⅲ)的定义,以体重指数(BMI)≥25 kg/m2代替腹围指标.计量资料均值应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不良事件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相应临床资料记录完整的患者1911例,其中男性1458例占76.3%.截至2007年底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5年(293~1855 d).按照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将患者分为2组,发现合并代谢综合征对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死亡率没有影响,但明显增加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P<0.05).随访3.5年,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增加的MACCE事件主要表现在:再次血运重建事件、脑卒中事件和再入院事件(P<0.05);把性别、年龄、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放入Logistic模型中,比较影响总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仅发现合并代谢综合征是影响总MACCE发生的惟一因素(OR 1.319,95%CI 1.020~1.706,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5个组成成分对随访MACCE的影响,发现糖代谢异常(OR 1.047,95% CI 1.005~1.091,P<0.05)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OR 0.777,95%CI0.610~0.989,P<0.05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的预后,并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预后的差异. 方法入选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植入DES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75~89岁组、60~74岁组和40~59岁组,并将60~89岁的患者分为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两组,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结果手术成功率75~89岁组、60~74岁组和40~59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5~89岁组的院内病死率高于其他两组(分别为1.5%与0.4%,0.1%,均P<0.05);随访期死亡和脑卒中发生率也高于其他两组(分别为3.1%与2.3%、0.7%;1.5%与1.3%、0.3%,P<0.01或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60~74岁组和75~89岁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为血肌酐水平(OR=2.961,95%Ci为1.643~5.338,P<0.01)、年龄(OR=2.687,95%CI为1.329~5.434,P<0.01)、性别(OR=2.661,95%CI为1.376~5.145,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OR=2.041,95%CI为1.026~4.061,P<0.05)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OR=1.735,95%CI为1.132~2.661,P<0.05).60~74岁组中,不完全血运重建组的病死率高于完全血运重建组(分别为1.5%和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运重建(OR=0.307,95%CI为0.011~8.467,P>0.05)不是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住院病死率增加的因素. 结论 75~89岁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PCI及DES植入的预后较40~59岁组患者差.完全血运重建使老年冠心病患者获益更大,但不完全血运重建不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2004年在北京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早期胸部影像特点及相对应的临床表现,并对比2003年资料,探讨其早期的表现,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2004年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7例SARS患者的临床、化验、胸片及高分辨CT(HR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均急性起病,体温>38℃,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发热第1周出现肺部局灶或多段分布的阴影,阴影常呈类圆型,多表现为磨玻璃影,其内可见小叶间隔增厚,部分表现肺实变影,病灶内可见支气管气像,无坏死或空洞病灶,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无胸腔积液。发热的第2周,肺部阴影迅速扩大,或发展至对侧,出现呼吸困难,在出现肺部阴影进展时,给予糖皮质激素,阴影在2~3d内明显吸收,临床症状改善。病程早期,白细胞不增高,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偏低,血乳酸脱氢酶(LDH)在第2周明显增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第2或第3周开始增高。结论:对于急性起病、发热、白细胞不高、胸部HRCT表现类圆型磨玻璃阴影伴小叶间隔增厚或肺实变、短期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提高警惕,注意排除SARS。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 893例,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无房颤组(A组,3 802例)和并发房颤组(B组,91例),分析房颤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住院和随访期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结果:A组与B组院内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35d、520d,B组MACCE发生率较A组有增高趋势(15.4%∶11.4%),主要为全因死亡率较高(5.7%∶1.7%,P=0.019),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相当。结论:并发房颤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的远期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房颤患者,房颤是预测PCI术后远期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5.
答读者问     
聂绍平 《中级医刊》2004,39(11):64-64
  相似文献   
66.
冠状动脉穿孔是导管室的"灾难性"并发症之一,其常见原因包括使用较硬或亲水涂层导引导丝、球囊过度扩张或破裂、高压支架扩张、旋切术、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等.国外研究显示,在带膜支架时代以前,其死亡、心肌梗死和急诊CABG发生率分别为10%、39%和39%.  相似文献   
67.
答读者问     
河南省范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史大曾同志问:普通支架是否是纯物理性的,而药物支架是否是物理 化药性的,谈谈两种支架构造、性能及放置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究LVEF〉40%伴心衰的冠心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近期及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3286例患者。至少随访1年,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有无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A组LVEF〉40%并无心衰者(2022例)、B组LVEF〉40%伴心力衰竭者(1070例)、C组LVEF≤40%(194例)。比较各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院内、长期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 67.1%患者接受PCI治疗,32.9%患者接受CABG治疗,A组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最高。LVEF〉40%的冠心病患者中伴有心衰的患者并不少见,占34.6%。LVEF≤40%组患者院内死亡率、长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LVEF〉40%伴心衰者组患者院内死亡率、长期死亡率明显高于LVEF〉40%并无心衰者组患者。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LVEF≤40%组患者死亡风险是LVEF〉40%并无心衰组患者的2.3倍(HR2.324,95%CI0.982~5.728),LVEF〉40%伴心衰组患者死亡率是LVEF〉40%无心衰组患者的1.3倍(HR1.275,95%CI0.792~2.053)。结论 LVEF〉40%的冠心病患者中伴有心衰的患者并不少见死亡率高,是LVEF〉40%无心衰组患者的1.3倍。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ACUITY-PCI评分与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对接受PCI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52例NSTEMI患者临床资料。对每例患者进行ACUITY-PCI、GRACE和SYNTAX评分,随访1年,随访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将3种评分方法对终点事件预测价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GRACE评分、SYNTAX评分及ACUITY-PCI评分预测NSTEMI患者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呈依次递增趋势,其准确性分别为0.627(95%CI:0.5350.720),0.671(95%CI:0.5890.720),0.671(95%CI:0.5890.753),0.754(95%CI:0.6890.753),0.754(95%CI:0.6890.802)。3种评分方法均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其中ACUITY-PCI评分同时具备较好的准确性和拟合优度。结论ACUITY-PCI评分可预测接受PCI的NSTEMI患者预后,其同时具备较好的准确性和拟合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