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肺痨纳入外感病辨证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广  李静 《环球中医药》2010,3(6):442-444,446
中医学历来将疾病分为两大类,即外感和内伤:两类疾病有不同的证治特点,也有不同的辩证模式。那么,肺痨是外感还是内伤?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2.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科萨奇A16型(CVA16)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手、足、臀、口腔等部位丘疹、疱疹和发热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症状,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脑干脑炎、神经性肺水肿,危及生命[1]。由于其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对婴幼儿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观察艾滋病(AIDS)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探讨AIDS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 观察282例AIDS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AIDS患者的症候学特点.结果 常见症状体征为:健忘174例(61.70%)、乏力151例(53.55%)、脱发110例(39.01%)、神疲懒言107例(37.94%)、睡眠异常106例(37.59%)、异常汗出105例(37.23%)等.舌质多淡红、舌红或紫;部分患者苔厚或/和腻、苔色多白或黄;舌下静脉多增宽或曲张;多数患者舌体正常.最常见脉象为:沉脉类157例(55.70%)、实脉类 142例(50.40%)、虚脉类112例(39.70%)、数脉类66例(23.40%).最常见证型为心脾两虚、肺脾气虚、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肺气阴两虚等.结论 AIDS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端,虚劳和外感疫毒是病机的关键.病名以虚劳为主.证型可单一出现,也可合并2~3个证型.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研究固定剂量复合剂(FDC)在抗结核治疗中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登记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20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7%,主要为高尿酸血症(73.9%),发生时间平均17d,其次为肝损害(35.5%),发生时间平均40d;发生1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50.2%,发生3种及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占7.8%。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率为5.4%。结论:FDC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会有一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应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通过积极对症处理患者多能完成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5.
“截断扭转”是著名老中医姜春华先生提出的针对急性热病的治疗原则,是急性热病治疗学的新观点。本文就其应用做了阐述,认为“截断扭转”应与辨病治疗相统一,与辨证治疗相结合,针对急性传染病起病急、来势凶、发展快、变化速、病势重、威胁大等特点,应尽早介入。针对不同阶段,早用通腑攻下,主用清热解毒,早用凉血化瘀,早期扶正祛邪,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截断扭转”对提高临床疗效和临床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对其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正肝方水煎液灌喂正常大鼠,采血制备药物血清。以正常鼠血清为阴性对照,维甲酸(RA)为阳性对照,将药血清温育Bel-7402人肝癌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细胞核质比,放射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AFP)含量,动态比色法测定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正肝方药物血清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显著降低细胞核质比,抑制细胞分泌AFP,降低细胞γ-GT活性,升高ALP活性,并有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结论:正肝方具有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的作用,其主要机理可能是抑制了Bel-7402细胞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于2006年2月24-27日在深圳召开,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深圳市东湖医院承办.  相似文献   
148.
“伤寒补亡”是宋代伤寒学家研究伤寒学的重要特点。他们从医疗实践出发,深感“仲景之书,残缺已久”,对《伤寒论》中涉及或未涉及到的外感疾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大量的增补、扩充、区分和辨别。诸家之中,尤以庞安时所补为多,所辨为力。浅析如下,以求教正。一、增补伤寒证治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载方244首,载证53类,其中: 1.增补《伤寒论》中方证俱无者。庞安时对其增补论治二十类。其中,妊娠伤寒证13方,伤寒杂证6方,小儿伤寒证7方,败坏别行证5方,伤寒  相似文献   
149.
赤芍承气汤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验证赤芍承气汤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并观察其疗效 ,探讨其作用机理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重型肝炎患者 41例 ,随机分对照组 2 0例和治疗组 2 1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 ,治疗组加用赤芍承气汤 ,每日 1剂 ,共 2周。分别检测总胆红素 ( TBil)、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 ( PTA)、血清内毒素 ( Endotoxin,E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结果 :TNFα活性与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 ( P<0 .0 1 ) ,治疗组 TNFα、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 P<0 .0 1 ) ,治疗组 TBil、PTA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0 .0 5 ) ,Alb较对照组也有升高。治疗组好转出院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赤芍承气汤对重型肝炎具有显著疗效 ,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内毒素的产生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0.
<正> 一毫无疑问,中医学是一个知识体系,并且有其内部结构。为了说明中医学的知识结构,我们不妨引进这样一个物理模型。任何一种知识体系,总是围绕一种核心观念(有人称之为“思维势场”,或称为“规范”)建立起来的。这种观念是一个时代本学科知识的精华,并且是它们的升华,是一种可以为大多数人暂时接受的思想规范。它作为哲学的精神,影响和支配着许多学者的智力,使他们围绕这一核心来扩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