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于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切痂后的伤口,在不同压力下恒压包扎,观察皮片成活情况及临床应用。方法以24只中国本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8只,每只制做3 cm×6 cm深度烧伤创面4个,磺胺嘧啶银霜保痂,伤后3~4d切痂,自体游离移植腹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甲、乙、丙三组分别在20mm Hg、30mm Hg、40mm Hg恒压下持续包扎,2周后拆线,观察皮片生长情况。结果动物实验甲组皮片成活率:81.06%±12.17%,乙组皮片成活率:99.34%±1.47%,丙组皮片成活率:64.92%±12.85%,统计学分析显示:甲、乙、丙三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经过10例病人15个创面观察,皮片成活率约(94%±1.5%)。结论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切痂后游离移植自体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后,在30mm Hg恒压下包扎,2周后皮片成活较稳定。仔细修剪皮片保留完整的真皮下血管网是皮片成活的首要因素,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是防止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临床观察,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具有如下优点:供皮范围对小面积烧伤创面来说相对较广,供皮区可直接缝合;皮片质软、有弹性,耐磨。病人损伤小、痛苦轻,术后未发现任何并发症;有皮瓣的优点兼有皮片易成活的优点。  相似文献   
32.
烧伤创面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0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5—01~2005—12深度烧伤创面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0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彻底切除鼻部肿瘤又能避免面部切口的手术方法。方法:32例鼻部恶性肿瘤病例,应用鼻内窥镜术式及经唇龈切口彻底切除肿瘤,术后均辅助放射治疗。结果:32例鼻部肿瘤,术后随访3年,其中8例复发。结论:该方法能较彻底切除病灶肿瘤,生存率与鼻侧切开联合放疗没有差别,可避免面部切口,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观察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将58例Ⅱ~Ⅳ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术后同步放化疗组(治疗组)和术后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1、2年生存率和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6.7%(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Ⅲ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分别为21.4%和16.6%(P>0.05),消化道反应25%和13.3%(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疗效,毒副反应可接受.  相似文献   
35.
1994~1995年间我院收治56例入院前创面使用湿润烧伤膏(北京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监制)的烧伤病人,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42例,女14例。年龄6个月~73岁,平均1 7.3岁。致伤原因:热水(蒸气)烫伤40例,火焰烧伤6例,火药烧伤4例,化学烧伤4例,电弧、沥青烧伤各1例。接触热源时间:最短1~2秒钟,最长5分钟,平均接触热源约40秒钟。烧伤面积和入院时烧伤深度:最大烧伤面积24%,最小0.25%(约2.2cm×3.5cm),平均烧伤面积6.4%。最大Ⅲ度面积6%;最大深Ⅱ度14%,最大浅  相似文献   
36.
叶刚  李志军  罗文广  毕娟  李登敏 《四川医学》2009,30(11):1765-1766
目的探讨治疗声带息肉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避免损伤声带其它层面的显微结构,减少瘢痕形成,最大限度地保留喉的发音功能。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07年8月间120例声带息肉患者,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利用显微微瓣手术,在Re inke层内完成手术操作,分析术后的效果。结果120例声带息肉患者术后均完成1~6个月随访,治愈113例,好转7例,复发0例。结论显微微瓣技术能够彻底治疗声带息肉,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可以避免瘢痕形成,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喉正常和高质量的发音功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