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医药卫生   2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08-1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髌骨骨不连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髌骨骨折距本次手术时间5~28个月。均采用以镍钛聚髌器为主要内固定方式,适当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骨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情况,膝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至7.5年。术后3~12周,平均8.6周膝关节屈伸水平与健侧相仿,无骨块移位、植入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张春才疗效评定标准:优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8%。 结论: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髌骨骨不连,通过手术重建关节面的平整性,有效固定并早期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是挽救膝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介入后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介入后骨盆肿瘤切除与功能重建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8例骨盆肿瘤患进行术后临床回顾分析。其中骨巨细胞瘤10例,软骨肉瘤7例,骨转移性腺癌4例,骨肉瘤3例,骨恶性淋巴瘤1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动脉瘤要囊肿2例,均行肿瘤切除及骨盆环重建。结果:本组28例患手术均顺利,肿瘤获彻底切除,平均随访时间3年(1-5年),无术中休克或死亡,无盆腔脏器损伤,伤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全部病例均可负重行走。结论:经DSA介入后骨盆肿瘤切除肿瘤切除与重建功能的保肢手术是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83.
目的 通过定量检测骨关节病标本中核心结合因子al(Cbfal)含量的变化,探讨Cbfal在骨关节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定量检测15例髋关节骨关节病及4例膝关节骨关节病标本中损伤软骨与正常软骨Cbfal mRNA的含量。结果 损伤软骨Cbfal mRNA的转录水平较正常软骨升高约38倍。结论 Cbfal在受损软骨部位表达,与骨关节病的发生过程有关,并可能是关节软骨部位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4.
目的:镍钛聚髌器在人体温度下产生的固定和加压作用为持续不断的,使出现吸收的骨折端继续紧密对合,回顾性分析生理性成骨力值概念在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①选择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3-01/2006-01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患者106例,其中男75例,女31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9.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 h-7 d,全部为闭合性骨折.②西脉产聚髌器由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由5个功能爪枝和1个连结爪枝的功能腰部组成,分为大、中、小3个型号.根据其结构为奥-马互逆的特性使其在体温驱动下,功能爪可从5~9个方面对髌骨产生持续、稳定、立体、向心的加压聚合力.记忆合金还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理想的人体生物功能材料.③术后2.4,8周及5个月时复查X射线片.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06例患者平均随访23个月(11~50个月),X射线片示髌骨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者96例,患膝功能平均3.3周达到90°,平均6.9周屈、伸功能达到健侧水平,按Bosrman临床评分系统,优99例,良7例,优良率100%.术后未见聚髌器松动、断裂等材料反应.无炎症、排异等宿主反应.结论:镍钛聚髌器使骨折端获得可靠的固定,同时使生理性应力在骨愈合的过程中持续通过骨折端,可以获得良好的骨愈合和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在心脏手术中吗啡预处理对患者血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16例,随机分为吗啡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常规诱导和气管插管,持续泵入丙泊酚和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间断追加芬太尼和哌库溴铵。吗啡预处理组在开胸后给予吗啡0.2mg/kg。分别在诱导后、体外循环(CPB)开始后30min、CPB结束时、手术结束时以及手术后6h经中心静脉抽血测定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在CPB开始后30min显著升高,在CPB结束时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在CPB结束时吗啡预处理组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在CPB结束时对照组NSE升高显著,而吗啡预处理组无显著改变。两组NSE水平在手术结束时均高于诱导后水平。结论心脏手术中CPB后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显著升高,提示存在脑损伤的可能性。S-100β蛋白似较NSE更敏感。吗啡预处理显著降低了S-100β蛋白的水平,表明吗啡预处理可能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记忆生物力学计算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探讨弓形状记忆接骨器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记忆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莫尔原理计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应力场,同时应用实验力学方法对弓齿开关记忆接骨器载荷形变进行测定。结果:生物力学计算求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受力P和位移δ之间的关系为:P=13.69δ,实验测定发现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153钐氯屈膦酸二钠(153Smclodronate)在原位人骨肉瘤裸鼠动物模型中的疗效。方法:以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接种SCID小鼠皮下,成瘤后经BALB/c裸鼠胫骨移植传代,再接种裸鼠胫骨建立原位人骨肉瘤裸鼠模型,测定153Smclodronate的生物分布,并通过外观、瘤体质量、钼靶X线片、组织学观察和生存期与153SmEDTMP、clodronate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注射后24 h生物分布示瘤骨分布远高于其他组织,放射性计数比瘤骨/血=4 627.11,瘤骨/正常骨=10.81,正常骨/肝脏=8.41。153Smclodronate治疗组较对照组溶骨反应轻,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是瘤体质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153Smclodronate浓聚于瘤骨,在原位人骨肉瘤裸鼠模型中的疗效较好,有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8.
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10月,分别采用DHS(DHS组,n=59)、Gamma钉(Gamma钉组,n=46)和PFNA(PFNA组,n=53)治疗并随访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闻骨折患者158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各组问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和Gamma钉组低.DHS组、Gamma钉组和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6.44%、84.78 oA和90.57%,组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DHS组骨折愈合时问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Gamma钉组与PFNA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问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小,固定更为牢靠,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为探讨脊柱后路S-F技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外撑开器通过四枚椎弓根螺钉,使骨折椎体完整的复位,并紧锁在带螺纹的连接杆上。结果 骨折完全复位10例,大部分复位13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愈合。结论 脊柱后路S-F技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在骨盆切除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和评估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后手术治疗骨盆肿瘤的价值和方法。方法:对30例骨盆肿瘤病人进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栓塞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结果:30例肿瘤均获彻底切除,术中出血大在和,平均出血为2200ml,平均随访28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术前经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利于种瘤切除,是骨盆肿瘤切除的十分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