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医药卫生   2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数字减影造影介入后手术切除骶骨肿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和评价经数字减影造影术(DSA)介入后手术治疗骶骨肿瘤的价值。方法 24例骶骨肿瘤术前经双侧髂内动脉行DSA介入治疗,介入后1周内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全部病例肿瘤均顺利切除,术中出血减少,平均出血量为1200ml;2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仅1例局部复发,2例恶性肿瘤死亡。结论 经DSA介入后手术治疗骶骨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2.
自体髂骨解剖性重建髋臼后壁缺损的生物力学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严重粉碎性与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重建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1)生物力学研究:从稳定性及头臼应力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6具成人新鲜骨盆股骨标本左右侧两两对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成髋臼缺损模型后,实验组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hree dimensional memory fixation system,ATMFS)解剖性重建缺损髋臼;对照组用钢板螺钉系统重新复位固定髋臼骨块.比较两组加载状态下在经度及纬度方向的位移,分析解剖性髋臼后壁重建的稳定性;利用压敏片计算并比较两组头臼对应面积,髋臼前壁、臼顶、后壁的平均压强与最大压强,分析解剖性髋臼后壁重建后的头臼匹配性.(2)临床研究: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取与髋臼直径相同的髋臼锉,从髂嵴内缘旋锉形成解剖性弧面,髂嵴外缘相当于臼壁唇缘.将凿取的髂骨块用ATMFS三维锁定修复后壁缺损.2000年1月-2002年6月,共用此法治疗10例男性患者,年龄16~50岁,平均36.4岁,其中新鲜髋臼骨折7例,陈旧性髋臼骨折3例.后者从骨折至重建术的时间为58~251 d,平均137.7 d.随访平均5.8年(5.2~7.1年).结果 (1)生物力学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重建后的稳定性与头臼匹配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研究:全部患者术后X线片未发现骨折有再移位,下床负重时间为1.6个月(1.2~2.1个月).异位骨化2例,未影响关节功能活动.按照Modified d'Aubigne and Postal临床分级标准,优良率93 %.结论 利用ATMFS进行自体髂骨解剖性髋臼后壁重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头臼应力分布,临床应用疗效优良,为髋臼后壁严重粉碎与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3.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22例。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Ⅱ型)7例;三部分骨折(Ⅲ型)10例;四部分骨折(Ⅳ型)5例。20例采取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NeerⅣ型中2例采取了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经4~24个月随访,平均12·5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价:平均为79·6分(36~92分),其中优10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2·72%。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应积极进行健康评估、早期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同时辅以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可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4.
153钐-氯屈膦酸二钠在原位人骨肉瘤裸鼠模型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53钐-氯屈膦酸二钠(153Sm-clodronate)在原位人骨肉瘤裸鼠动物模型中的疗效.方法:以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接种SCID小鼠皮下,成瘤后经BALB/c裸鼠胫骨移植传代,再接种裸鼠胫骨建立原位人骨肉瘤裸鼠模型,测定153Sm-clodronate的生物分布,并通过外观、瘤体质量、钼靶X线片、组织学观察和生存期与153Sm-EDTMP、clodronate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注射后24 h生物分布示瘤骨分布远高于其他组织,放射性计数比瘤骨/血=4 627.1:1,瘤骨/正常骨=10.8:1,正常骨/肝脏=8.4:1.153Sm-clodronate治疗组较对照组溶骨反应轻,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是瘤体质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153Sm-clodronate浓聚于瘤骨,在原位人骨肉瘤裸鼠模型中的疗效较好,有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寻求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的方法并探讨记忆生物力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成年湿髋臼尸体标本行CT扫描成像得到髋臼每层横截面图像,提取边界坐标.利用有限元分折软件ANSYS5.6构建髋臼三雏有限元,三维十结点四面体实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结果:所构建髋臼模型共划分为121 239个结点、112 491个单元。客观反映髋臼真宴解剖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结论:构建的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为髋臼骨折内固定的记忆力学研究提供可循模型.  相似文献   
56.
天鹅型记忆加压接骨器记忆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通过对天鹅型记忆加压接骨器(swan—like memorycompres-sion.connector,SMC)进行力学测定,分析相关记忆生物力学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成人尸体湿肱骨,制作骨折模型,包绕压敏胶片后以SMC固定,测定加压支和环抱支固定骨折时的应力值。结果 环抱支与肱骨接触部位的应力范围是2.42~22.68N,而SMC加压支在骨折断面产生的应力较大区的压应力为13.6MPa左右。结论 SMC的环抱支应力有利于固定骨折两断端,加压支在骨折断面形成的应力场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57.
股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力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力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68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经带锁髓内钉治疗,13例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实施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术,治疗同时行自体髂骨髓腔内外植骨术。结果:81例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68例股骨干骨不连治疗后,有5例出现主钉或锁钉折断,经再次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愈,其余患者不连端全部愈合;13例股骨远端骨不连经DCS内固定术后全部愈合。81例平均愈合时间为6.5个月。根据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综合指标评定疗效,本组优54例,良21例,差6例,优良率92.6%。结论:股骨骨折骨不连的主要原因为内收肌群的生物力学因素导致内固定失败造成;股骨干骨折及骨不连手术内固定应以髓内固定为主,股骨髁部骨折及不连接应选用坚强的DCS系统。  相似文献   
58.
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采用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1~75岁,平均47.3岁。按AO/ASIF分型:A3型9例,C2型9例,C3型17例。开放性骨折4例,但皮肤及软组织损伤较轻,污染轻。手术方法中单纯手法牵引复位加外固定架27例,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加外固定架5例,尺骨固定加外固定架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h~21d,平均6.6d(2例陈旧性骨折除外)。结果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2个月。按照解剖学上的恢复结果,解剖复位9例、功能复位24例、接近功能复位2例。术前尺偏角为-15°~15°(平均10.5°)及掌倾角-30°~0°(平均-10°),术后尺偏角20°~35°(平均25°)及掌倾角0°~20°(平均11.5°)。关节功能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21例、可2例。无针道感染,无针孔骨折,无医原性神经、血管损伤,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感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三个创伤中心收治的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手术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43.6岁。采用肱骨远端后外侧入路18例,鹰嘴截骨入路8例。单纯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14例,Herbert螺钉结合克氏针固定5例,Herbert螺钉结合肱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固定7例。功能评估采用肘关节活动度(屈曲、伸展、旋前和旋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患者主观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2.6年。随访结束时肘关节活动度屈曲(132.0±16.5)°,伸展(5.0±9.0)°,旋前角度(85.5±7.2)°,旋后角度(70.2±5.8)°;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4.2±3.0)分,主观满意度VAS(8.2±1.6)分。其中1例患者内固定松动,骨块移位,再次手术复位内固定。所有骨折完全愈合,其中5例出现肘关节僵硬,经功能锻炼后恢复正常,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无异位骨化。结论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需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Herbert螺钉是有效的固定方式,有时需结合克氏针及钢板才能取得可靠的固定效果,配合术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0.
胫骨平台骨折非解剖复位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分析随访病例关节移位的类型、部位、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方法对1991年6月~2004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有良好随访的29例未达解剖复位或术后出现复位丢失的病例的X线片进行分析,并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随访6个月~13年,平均3.5年,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评分法,优11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达82.7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获得良好治疗效果首先要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其次要恢复膝关节良好的力线,再者要在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下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并要有完善、合理的康复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