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近端漂下法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应用。方法对13例常规逆向导丝技术行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置入术失败的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近端漂下技术行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13例均成功完成腹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释放支架后即行主动脉造影证实胸主动脉假腔完全封闭、无内漏,腹主动脉真腔明显增大,假腔缩小,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出院前复查主动脉双源CTA示支架位置良好。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心血管重要事件发生,复查CTA腹主动脉假腔无明显扩大。结论对于不能通过逆向导丝技术完成的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病变,采用近端漂下法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近端漂下法技术是一种可行、安全的,并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的手术方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2.
房间隔穿刺的准确定位是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成败的关键.如何预防和减少心包填塞、血栓栓塞及夕匕亡等严重并发症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因此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准确、可靠的房间隔穿刺术方法,即"井"字定位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1月~2006年6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中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其中5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测量其腰围、脖围、血压、空腹甘油三脂(TG)、空腹高密度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尿酸、hsCRP等生化指标,并登记询问其生活习惯,家族史等情况,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选取50例健康成人(男30例,女2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脖围。结果住院病人中男性患者84例(69.90%),女性患者36例(30.10%),其中大部分不运动或少量运动(82.52%);男性患者的腰围均值为(98.69±6.46)cm,脖围均值为(39.71±5.31)cm,女性患者腰围均值为(96.40±4.19)cm,脖围均值为(35.75±1.93)cm;男性对照组脖围为(36.71±1.79)cm,女性为(33.22±2.06)cm,P<0.05。在5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患者35例(70.27%),冠脉造影阳性者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19例(38.46%),冠脉造影阴性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3例(18.18%);随着代谢综合征病程的延长,冠脉造影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结论男性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女性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者,脖围可能是一个简易的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指标。  相似文献   
6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5年生存率在50%左右,而现有的药物治疗尚难取得满意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临床应用,使CHF的预后得到进一步改善。CRT已成为部分CHF治疗的一线方案。本研究前瞻性观察8例CHF患者进行CRT的安全性和初步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5.
<正>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了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心房重构的发生和发展[1]。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已成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但有关改善心房重构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观察二尖瓣狭窄患者球囊扩张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与心房重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背景:生长因子能促进侧支血管的发育,且多种因子协同效果更为明显,骨髓液中富含多种生长因子.目的: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的骨髓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受精蛋70枚在(37.5±0.5) ℃条件下孵育,第7天开窗,第8天将存活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正常血清组、正常骨髓液组、损伤血清组、损伤骨髓液组以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组,每组10枚,分别滴加5 μL兔正常血清、5 μL兔骨髓液、5 μL兔血管内膜损害血清、5 μL兔血管内膜损害骨髓液、5 μL生理盐水及0.3 μg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鸡胚绒毛尿囊膜中,连续3 d.数码相机拍照后平铺于载玻片上,计数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的血管数目.结果与结论:与正常血清组相比,正常骨髓液组、血管内膜损害血清组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的血管总数明显增多,大中血管明显增生;且血管内膜损害血清组大、中血管数更为明显增加.提示正常骨髓液具有明显的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血管生成的作用,其强度优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膜损伤第7天的血清和骨髓液能够明显的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的血管生成,其强度优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不同缺血时间的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1月收住我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至急诊PCI时间分成3组:〈6h为A组;6~8h为B组;8~12h为D组。各组依据住院号顺序随机分成缺血后处理组(P组)和对照组(C组)。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随即行PCI术,但植入支架后不再进一步干预;缺血后处理组患者在支架植入后即开始行后处理;两组支架扩张时间10秒。撤出钢丝最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的TIMI血流级别,罪犯血管如前向血流为TIMI血流〈2级即为慢血流。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h、2h、3h测定心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CKMB);对比分析术前术后抬高ST段的总回落水平(各导联回落乗以导联数)及术前与术后1周QT间期变化。术后1周内和术后半年心脏超声评估LVE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P组患者心肌酶、心电图ST段总回落水平、QT间期变化、术后半年左心功能较对照组(AC组)都明显改善,但冠脉血流速度未见明显差异;AP组较B组、D组心肌酶、心电图ST段总回落水平、QT间期变化、术后半年左心功能都明显改善。冠脉血流速度尽管B组、D组慢血流例数增加,但与AP组比较仍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与心肌的缺血时间成相关,当心肌缺血时间超过界定点时,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或消失。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治疗合并中重度右房室瓣返流的左房室瓣狭窄(MS)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4 6例合并右房室瓣中重度反流的重度MS患者进行严格的PBMV术后随访,评估心功能。平均随左房室(4.7±1.3)年。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左房室瓣瓣口面积(MVA)由术前的(0 .73±0 .2 5 )cm2 增至术后的(1.6 0±0 .5 5 )cm2 ,左房压力由术前的(2 9.14±5 .90 )mmHg降至术后的(15 .2 4±4 .6 0 )mmHg ,右房室瓣返流(TVR)Ⅲ级由术前的(6 .6 9±1.6 1)cm2 降到术后的(6 .10±2 .14 )cm2 。Ⅳ级由术前的(19.10±8.98)cm2 降到术后的(18.4 4±9.6 3)cm2 ,心功能明显改善:15例术前心功能Ⅲ~Ⅳ级,术后随访5年,8例心功能仍为Ⅱ级,2例心功能为Ⅲ级,3例失访。另2例术后半年行换瓣术及右房室瓣修补术(其中1例合并大量腹水) ;31例术前心功能Ⅲ级,术后心功能Ⅱ级,随访5年心功能仍为Ⅱ级。结论 PBMV对合并中重度TVR的MS患者也有可靠的远期疗效,可作为一种姑息性疗法,改善此类重症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对73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主要并发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32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共发生并发症19例,占2.60%(19/732),其中冠状动脉类并发症5例,占0.68%(5/732),非冠状动脉类并发症14例,占1.91%(14/732),股动脉途径并发症17例,占3.10%(17/348),桡动脉途径2例占1.09%(2/184);无1例死亡、非致死性Q波心肌梗死发生.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经桡动脉途径造影是一条降低血管类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评价左房室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再狭窄的病例再次作球囊扩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 0 1例接受球囊扩张术的患者,分为首次球囊扩张组(45 3例)及再次球囊扩张组(48例) ,球囊扩张前后用超声及导管测左房室瓣口面积(MVA)、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压(LAP) ,比较两组患者这些参数在PBMV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首次球囊扩张组与再次球囊扩张组PBMV后MVA分别由术前的(0 .86±0 .2 5 )、(1.0 9±0 .2 6 )cm2 增加至(1.87±0 .2 7)、(1.86±0 .30 )cm2 ;LAD分别由(46 .0 9±7.5 7)、(49.74±9.88)mm减少至(41.6 4±7.97)、(45 .4 1±8.4 4 )mm ;LAP分别由(2 9.2 6±6 .6 4 )、(30 .5 2±5 .2 8)mmHg下降至(16 .14±5 .13)、(2 2 .35±7.83)mmHg(P均<0 .0 0 1) ;再次球囊扩张组较首次球囊扩张组术后MVA增加的幅度(术前术后的差值)小(0 .72±0 .2 2vs 0 .99±0 .2 7,P <0 .0 0 1) ;左房压下降的幅度则较低(8.33±4 .17vs 13.0 7±5 .77,P <0 .0 0 1) ;两组各种并发症及总的并发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的患者,再次作球囊扩张术仍然是安全有效的,但效果不如首次扩张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