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7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医药卫生   298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蛇床子素对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le)在体外对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改良Gomori钙钴法染色鉴定,^3H-胸腺嘧啶和^3H-脯氨酸掺入法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细胞内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以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依普黄酮(ipriflavone,IP)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结果:蛇床子素对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的增殖、ALP的活性和胶原合成都有促进作用。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比IP强,但对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弱于IP。结论:蛇床子素通过增加成骨细胞数量、促进细胞胶原蛋白及ALP的合成而促进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42.
本对756例患临床资料.从国际疾病分类ICD-9E编码的角度.对其外伤外部原因做了归纳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及转移制基因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1例良性甲状腺中P16,nm23—H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甲状腺乳状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16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良性甲状腺瘤组,两者之间其差异有显著性,nm23—H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 P16蛋白表达缺失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有关,nm23—H1具有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功能,其nm23—H1蛋白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预后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4.
乳腺癌根治术加放射治疗后上肢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乳腺癌根治手术加放射治疗患者上肢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于接受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加放射治疗且放射治疗后已超过1年(中位数2.8年)的74例乳腺癌患者,从症状和体征两个方面进行了观测,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的发病因素。结果患者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在症状和体征检查中均约为50%,肩关节功能下降分别为49%和58%,患者年龄和全腋窝照射是发生上肢水肿与肩关节运动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上肢水肿和肩关节运动障碍是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加放射治疗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腋窝处理中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以预防或降低其发生率,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5.
观察了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hCNTF)对5个肿瘤细胞系(大鼠胶质瘤C6系,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SHG-44系,小鼠黑色素瘤B16系,人胃粘液腺癌MGC-803系和人肝细胞癌SMMC-7721系)体外增殖的影响。发现rhCNTF(20ng/ml~2000ng/ml)可抑制C6和SHG-44细胞增殖,对B16细胞有刺激增殖作用,但对MGC-803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rhCNTF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可能与其参与瘤细胞的生长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6.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诊断肺及纵隔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技术对肺及纵隔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笔者采用W ang氏TBNA定位结合术前CT片或术中CT扫描作为定位依据应用O lympus NA-2C活检针经支气管镜对病灶穿刺活检,并行常规支气管镜刷、活检。结果显示该技术对肺、纵隔疾病有较高的诊断率,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检测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水平,并对部分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清IL-10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Ⅰ和Ⅱ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Ⅲ和Ⅳ期患者(P=0.011);有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稍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获得肿瘤局部控制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P〈0.001)。结论血清IL-10水平检测在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观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8.
对聚醚醚酮/二苯砜、聚醚醚酮/二苯酮所组成聚合物/稀释剂体系,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醚醚酮多孔膜,探讨了制备具有耐高温、耐溶剂的聚醚醚酮多孔膜的可能性,对聚合物/稀释剂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并研究了聚合物的含量对成膜多孔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骨巨细胞瘤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注射用阿奇霉素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 .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注射用阿奇霉素的含量。结果 注射用阿奇霉素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12h内稳定。结论 注射用阿奇霉素可与5 %葡萄糖注射液和0 .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