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1995年 3月至 1998年 12月 ,我们共收治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病人 8例 ,均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临床资料 本组 8例中男 3例 ,女 5例。年龄 6~ 2 4岁。其中单纯主动脉瓣下狭窄 1例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5例、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二尖瓣关闭不全、残存左上腔静脉各1例。其中 5例有心悸、气短、乏力、晕厥等症状 ,3例无明显症状。在主动脉瓣区均可闻及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显示心胸比率 0 48~ 0 6 7。心电图示双室肥厚 1例 ,左室肥厚 7例 ,2例伴左室劳损。彩色超声心动图示 7例于主动脉瓣下可探及隔膜样回声 ,1例见主动脉瓣下肌性圆锥…  相似文献   
32.
病儿男,4岁.发现右上肢体脉搏弱1年.查体:发育可,右上肢血压50/30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肢血压95/60 mm Hg,右下肢血压115/75 mm Hg,左下肢血压130/70 mm Hg;心前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示两侧肺血不对称,右侧偏多,主动脉结不宽,肺动脉段平直,心胸比率0.55.  相似文献   
33.
婴幼儿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经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技术修补单纯多发室间隔缺损手术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阜外医院从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间采用体外循环下经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技术行多发室间隔修补术的病例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8个患儿均实施了经右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手术,避免了左心室或者右心室切口。年龄3~27(8.9)m,体重6.3~14.5(9.9)kg。所有的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Qp:Qs为1.07:1。平均随访时间1~19(15)m。1例患儿因出现重度的肺动脉高压重新入院接受肺高压治疗外,其他患儿均恢复良好。所有患儿均没有显著的室缺残余分流。结论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技术修补多发室间隔缺损避免了分期手术,无需心室切口,保存了心室功能,可以取得很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患者体外循环(CPB)深低温时高氧血气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拟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气管理组(常规组,16例)和高氧血气管理组(高氧组,16例)。CPB术中分别采用常规血气管理及高氧血气管理方法。分别在切皮前、CPB15min、选择性脑灌注(SCP)10min、降主动脉开放5min、左锁骨下动脉开放5min、左颈总动脉开放5min、无名动脉开放5min、鼻咽温复温至35℃、CPB停止10min经颈静脉球及氧合器动脉端取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血氧分压(PjvO2)及PaO2。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苏醒时间、ICU停留时间。手术前后进行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等检查。结果经调整混杂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氧组深低温期间PaO2与PjvO2呈显著独立正相关(B=0.129,SE=0.045,P〈0.05)。高氧组有2例(12.5%),常规组有3例(18.75%)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与常规组比较,高氧组CPB中SjvO2、PjvO2升高,术后苏醒时间、ICU停留时间缩短。结论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CPB深低温期间采用高氧血气管理方法可提高溶解氧的供给,增加氧储备,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5.
病儿男,4岁.发现右上肢体脉搏弱1年.查体:发育可,右上肢血压50/30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肢血压95/60 mm Hg,右下肢血压115/75 mm Hg,左下肢血压130/70 mm Hg;心前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示两侧肺血不对称,右侧偏多,主动脉结不宽,肺动脉段平直,心胸比率0.55.  相似文献   
36.
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比较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单侧顺行性脑灌注(ASCP)和双侧ASCP的脑保护效果。方法 1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单侧ASCP组和双侧ASCP组,每组各8例。两组均行术前、术后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CT)、术中均动态监测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压力,均行颈内静脉球血样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各有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在ASCP期间单侧组无名动脉压高于左颈总动脉压(P〈0.01),而双侧组无名动脉压与左颈总动脉压相同。两组间各时间段颈静脉血氧分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底动脉环完整,存在有效侧支循环条件下,单侧ASCP及双侧ASCP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单侧灌注操作较为简便,双侧灌注在ASCP期间两侧灌注压较为均衡,双侧灌注是否增加脑栓塞的危险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vid首先于20世纪90年代初施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简称David手术),该手术可避免换瓣所致的血栓、出血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近期施行该手术10例,现报道如下,并对手术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8.
病儿男,4岁.发现右上肢体脉搏弱1年.查体:发育可,右上肢血压50/30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肢血压95/60 mm Hg,右下肢血压115/75 mm Hg,左下肢血压130/70 mm Hg;心前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示两侧肺血不对称,右侧偏多,主动脉结不宽,肺动脉段平直,心胸比率0.55.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在降主动脉常温阻断的过程中,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低温盐水保护脊髓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①实验于2003—10/2004—05在北京阜外医院实验外科完成。选用12只成年中国小型香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6只。对照组:常温阻断降主动脉和副半奇静脉60min,再灌注90min。实验组:阻断前游离出副半奇静脉,阻断60min,同时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低温(4℃)9g/L氯化钠溶液,灌注流速为16.65mL/min。②两组术中监测动脉压、肛温的变化。术后即刻取第2腰椎段脊髓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原细胞的损伤程度,计算活力指数(切片上有活力的神经元细胞总数除以全部的神经元细胞数)。③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完成统计分析。结果:中国小型香猪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脊髓损伤较重,有神经元细胞数量的减少、萎缩和变性。实验组的脊髓损伤较轻,神经元细胞大致正常。(2)实验组的神经元细胞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51&;#177;0.06,0.21&;#177;0.01,P=0.002)。⑧降主动脉阻断后两组实验动物的肛温均有下降。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阻断60min和再灌注20min时.肛温降至最低,明显低于阻断前(P〈0.01)。两组肛温的下降幅度相近(P〉0.05)。另外开放后对照组动物的肛温逐渐回升,至再灌注90min时,肛温与阻断前相近(P〉0.05)。而实验组动物的肛温在再灌注后回升不明显,至再灌注90min时,明显低于阻断前(P〈0.01)。结论:①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脊髓在降主动脉的手术中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②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冷盐水可以减轻因缺血导致的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选择性脑灌注(SC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兔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大耳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对照组(DHCA组):DHCA 60 m in;实验组(SCP组):DHCA 60m in 经右锁骨下动脉顺行性选择性脑灌注。每组均经体外循环降温至鼻咽温18℃,停循环,实验组停循环期间经右锁骨下动脉SCP。DHCA 60 m in,复温,停机,取脑组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脑皮质中的谷氨酸(G 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实验组脑组织G lu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37.3±23.6)vs(87.0±15.9)μg/100 mg(P<0.01)。结论选择性脑灌注可抑制EAA的释放,可能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