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杨轲  王雅  马从乾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91-2292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单纯抗凝和溶栓治疗血栓复发率和血栓后遗症发生率高,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17例该病患者采用导管取栓与介入综合治疗措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对比评价腔内修复术(EVAR)与药物治疗(MT)对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观察2006年3月~2014年3月住院的85例PAU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VAR组(47例)和MT组(38例),EVAR组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行EVAR治疗,MT组单纯行药物强化治疗,随访观察2组间近期、远期的肢体缺血、截瘫、肾功能衰竭、脑卒中、新发主动脉夹层、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EVAR组患者4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内漏、支架移位、主动脉破裂死亡及脑卒中等发生。首次入院至30 d随访,2组随访率均为100%,2组无截瘫、脑卒中及死亡事件发生。EVAR组肢体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略低于MT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0 vs. 10%,2% vs. 5%)。MT组新发主动脉夹层发生率显著高于EVAR组(16% vs. 0%,P<0.01)。2组远期随访时间、随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2)个月 vs.(32±23)个月,87% vs. 82%〕。远期随访2组间均无截瘫发生,MT组肢体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略高于EVAR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16% vs. 2%;13% vs. 5%)。EVAR组总的病死率及主动脉破裂病死率均略低于MT组,但2组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5% vs. 13%;2% vs. 6%)。结论 与MT相比,EVAR治疗PUA , 可降低近、远期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牛磺酸调节基因1(TUG1)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为:对照组、ox-LDL组(含有100 g/mL的ox-LDL细胞培养液)、si-NC+干预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和si-TUG1+干预组(转染TUG1 siRNA)。实时定量PCR检测HUVECs中TUG1表达;DCFH-DA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ST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LD-P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ox-LDL组HUVECs中TUG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TUG1 siRNA转染可下调TUG1的表达(P0.05)。ox-LDL组HUVECs中的ROS水平升高(P0.05),SOD活性降低(P0.05),培养液中MDA含量升高(P0.05),LDH活性升高(P0.05),NO含量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中c-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si-TUG1+干预组显著减轻ox-LDL组的上述变化(P0.05)。结论下调TUG1减轻ox-LDL诱导的HUVECs氧化损伤,减少HUVECs凋亡。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兔的实验性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死亡是否有凋亡参与。方法 前房注入固定的红细胞悬液使免眼压升高,分别在术后7,14,21,28天处死动物,取视网膜组织,TUNEL标记染色,电镜观察。结果 电镜下可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特征为典型的凋亡早期特征-核浓染。免疫组TUNEL法实验组发现神经节细胞凋亡,而正常对照组没有发现。结论 实验性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有凋亡参与。这为通过调探凋亡而治疗青光眼的视网膜视神经损伤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环状胰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对13例环状胰腺的发病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分析,讨论了解其发病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3例环状胰腺患儿(男9例,女4例),12例治愈,1例死亡。预后较好。结论:环状胰腺发病较早,手术治疗效果可靠,预后较好。预后主要与疾病本身及手术是否及时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207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及9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并发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组141例(简称“Ⅰ组”)、糖尿病并发培养阴性肺结核患者组(简称“Ⅱ组”)6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组(简称“Ⅲ组”)95例。应用全血T-SPOT.TB 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对MTB菌株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的免疫反应。结果 T-SPOT.TB检测在Ⅰ组、Ⅱ组、Ⅲ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9%(131/141) (95%CI:87.3%~96.5%)、86.4% (57/66)(95%CI:75.7%~93.6%)、48.4% (46/95)(95%CI:38.0%~58.9%)。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91,P<0.01);Ⅱ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33,P<0.01)。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与Ⅱ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31,P=0.129)。以肺结核临床诊断为金标准,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8%(188/207) (95%CI:86.0%~94.3%)、51.6%(49/95) (95%CI:41.1%~62.0%)、80.3%(188/234) (95%CI:74.7%~85.2%)、72.1%(49/68) (95%CI:59.9%~82.3%)、78.5%(237/302) (95%CI:73.4%~83.0%)。结论 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oculyzer眼前节全景仪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远视及远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55例110眼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oculyzer眼前节全景仪引导,进行个体化LASIK(25例50眼);对照组进行传统LASIK(30例60眼)。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变化、屈光度变化、偏中心切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屈光度均有不同程度回退,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裸眼视力更好,6mo时屈光度更稳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偏中心切削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culyzer眼前节全景仪引导的LASIK手术治疗远视散光的术后疗效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羚贝止咳糖浆止咳平喘效果及通过减轻肺组织病理性凋亡达到止咳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将48只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川贝雪梨糖浆、氢溴酸右美沙芬组),羚贝止咳糖浆低、中、高剂量(1.27,2.55,5.1 g·kg~(-1))组,每组8只,通过豚鼠枸橼酸引咳实验考察羚贝止咳糖浆镇咳作用。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川贝雪梨糖浆、氨茶碱组),羚贝止咳糖浆低、中、高剂量(1.27,2.55,5.1 g·kg~(-1))组,每组10只,通过豚鼠氯化乙酰胆碱、磷酸组胺混合引喘实验考察羚贝止咳糖浆平喘作用。取健康小鼠68只,利用烟叶和刨花各50 g早晚各熏蒸1次,1次30 min,连续熏蒸7 d,建立小鼠支气管炎模型,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法判定模型建立成功,小鼠支气管炎模型建立成功后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immunofluorescent histochemistry,IHC)比较空白组、模型组、川贝雪梨糖浆组及羚贝止咳糖浆低、中、高剂量(2.14,4.28,8.56 g·kg~(-1))组,肺部组织病理性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lymphoma/lewkmia-2,Bcl-2),自杀相关因子(factorassociatedsuicide,Fas)的积分吸光度,研究羚贝止咳糖浆对小鼠支气管炎模型肺部组织病理性凋亡相关蛋白Bcl-2,Fas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羚贝止咳糖浆显著延长豚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HE染色结果显示成功建立小鼠急性支气管炎模型,免疫荧光化学法结果显示,羚贝止咳糖浆可显著增加炎症肺组织Bcl-2蛋白,减少Fas蛋白的表达。结论:羚贝止咳糖浆通过调控肺部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Fas抑制肺部组织病理性凋亡,帮助恢复组织正常结构减轻肺组织炎症发挥止咳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30.
熊焰  刘鹏  王雅  张涛 《新中医》2014,46(2):73-76
目的:观察超微脂康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胶囊组、汤剂组和超微组,治疗3月后,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化指标、肝/脾CT比值等变化。结果:胶囊组30例,临床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汤剂组28例,临床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5.0%;超微组30例,临床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各组总有效率近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中医证候积分总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主要证候积分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超微组形体肥胖、食少纳呆证候积分要低于胶囊组、汤剂组(P0.05)。各组生化指标、肝/脾CT比值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微组在改善肝/脾CT比值方面要优于胶囊组、汤剂组;超微组改善谷丙转氨酶(ALT)、谷酰氨转肽酶(GGT)指标要优于胶囊组(P0.05)。结论:超微脂康饮与壳脂胶囊、脂康饮汤剂疗效相当,而且具有用药剂量小,便于携带、服用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