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医药卫生   184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构建并分析COVID-19和心房颤动(房颤,AF)的共表达网络,探寻COVID-19相关AF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geo/)中获得COVID-19和AF相关数据集,通过WGCNA识别疾病相关模块,将COVID-19和AF疾病相关模块中的基因进行交叉,得到COVID-19相关AF的共享基因,进行GO、KEGG、Reactome、WIKI Pathway分析探寻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并构建PPI蛋白网络互作图,运用Cytoscape软件确定关键基因和关键通路。结果 共得到45个COVID-19和AF的共享基因,富集分析显示目标基因涉及多个生物学进程及通路,其中MAPK信号通路最值得关注。结论 探讨了COVID-19和AF之间联系的分子机制,得到了3个关键基因MAP3K1、CREB1、RPS6KA3,认为AngII-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所导致的炎症风暴在COVID-19相关AF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活性成分,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首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瓜蒌、薤白、半夏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然后,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关的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活性成分-靶点结构图,并对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筛选,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交互作用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筛选。最后,选用Metascape和Wiscape网站对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成分是槲皮素、β-谷甾醇、柚皮素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是其核心靶点。GO富集过程包含1 323个生物过程、50个细胞组成、95个分子功能,其中KEGG通路主要有癌症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3.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减重代谢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极度肥胖患者具有较高的VTE发生风险。笔者就国内外相关指南、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同时结合笔者中心的临床经验,整理并总结极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VTE预防管理流程,以期为VTE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对药学服务在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对照组和药学服务组,常规对照组采用传统医护模式,药学服务组除接受传统的住院医疗服务外,由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及药物治疗管理,出院后每2个月进行一次药学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用药种类、用药数量、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例数和脑卒中复发例数的差异,以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前后的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240例患者,剔除失访和自然死亡患者共10例,最终纳入230例,两组各115例。出院6个月后,药学服务组的用药依从性要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用药种类、用药数量、药品不良反应和脑卒中复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要显著低于干预前(P <0.05)。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院内和院外药学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协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对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株体内选择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选择前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结核患者为实验组,观察含利福平(RF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前及治疗2、4、5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RFP敏感性的变化,对获得性RFP耐药患者治疗前后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以前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58例患者治疗后有5例前鼻腔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获得RFP耐药,脉冲场凝胶电泳和蛋白A分子分型结果表明这5例患者携带的菌株不同,但同一患者治疗前后分离的菌株同源。对照组39例患者中无耐药菌株出现。结论 耐利福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株的选择性富集是在MSW内完成的。  相似文献   
96.
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食管反流病是西方国家比较常见的疾病,亚洲国家该病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国内目前尚无全国范围内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于该病的人群分布还不是很清楚.胃食管反流病是多因素疾病,除了一些公认的危险因素外,某些因素,如肥胖、吸烟等,对该病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另外,胃食管反流病与某些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分布和危险因素及伴随疾病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86例,所有病人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住院病人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SA组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A组为5.37%±1.30%,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应给予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98.
奈替米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来替米星每日1次投药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药代动力学、抗生素后效应和药物毒性。方法48例患者分为三组:(1)单一组14例,使用奈替米星,每天总量为6mg·kg-1·h-1;(2)合用组16例,使用头孢唑啉每12小时1次投药3g,奈替米星每天200mg;(3)对照组18例,使用头胞唑啉每12小时投药3g,与阿米卡星每天200mg联合使用,分别观察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疗效;应用荧光偏振分析仪(TDX)药物浓度自动分析仪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应用AVANTAGE生物分析仪研究奈替米星抗生素后效应,观察了奈替米星的肾、耳毒性。结果每日1次单用奈替米星组疗效较头抱叹批及阿米卡星组好。平均血药浓度为27.23mg/L谷浓度为0.23mg/L,半数药物消除相时间为5.095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为70μg·h-1·ml-1。奈替米皇0.5、1及4倍最低抑菌浓度(MIC)对4种细菌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本组研究未发现耳、肾毒性。结论奈替米星每日1次投药法有较高血清浓度,较大药时曲线下面积,作为浓度依赖性杀菌药,此药临床效果较好,而且其抗生素后效应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 观察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单发胃腺癌的腹部双期增强CT资料,将其分为训练集(n=97)和验证集(n=96),比较LNM (+)与LNM (-)肿瘤CT表现的差异。分别于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CT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相应影像组学标签;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CT参数及其影像组学标签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腺癌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建立临床模型及影像组学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胃腺癌LNM的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其差异。结果 训练集含54例LNM (+)和43例LNM (-),验证集含58例LNM (+)和38例LNM (-)。LNM (+)患者肿瘤厚度和阳性淋巴结占比均高于LNM (-)者(P均<0.05)。肿瘤厚度及淋巴结状态均为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并用于构建临床模型。淋巴结状态和静脉期影像组学标签是胃腺癌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以之构建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10和0.778,与临床模型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772、0.762,Z=1.11、0.27,P=0.27、0.78)。结论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胃腺癌LNM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