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晚发型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认知功能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显示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对1999年6月-200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癫痫门诊就诊的175例颅脑外伤后晚发型癫痫患者,将其分为有明确病灶组和无明确病灶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再取其中37例癫痫患者作为癫痫组,39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癫痫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并对癫痫组患者中的13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DTI)检查。结果颅脑外伤后晚发型癫痫患者中有明确病灶组和无明确病灶组患者单纯部分发作或复杂部分发作的发作频率均显著高于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比较两组间各发作类型的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外伤后晚发型癫痫组患者VIQ、PIQ、FIQ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癫痫组1min之内说出的蔬菜、动物、水果及总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癫痫组较对照组Stroop试验反应时明显延长(P<0.01)。DTI研究可见在T2加权像病灶中心部位呈长T2信号,MD值明显增高、FA值明显减低。病灶周边T2加权像看似正常的白质(NAWM),其MD值高于、FA值低于对侧相应白质区域(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晚发型癫痫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DTI成像能发现脑白质早期病变,尤其是能够显示T2加权像看似正常白质的细微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海马突触体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水平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半乳糖组。D-半乳糖组动物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每日1次)56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后制备海马突触体,测定PBR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01),KD无显著变化。D-半乳糖组Bmax(177.2fmol/mg±26·7fmol/mg)低于对照组(296.7fmol/mg±33.5fmol/mg)(P<0.001),海马突触体[3H]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与迷宫试验动物逃避潜伏期(r=-0.854)、平台象限游泳时间(r=0.845)及距离(r=0·851)显著相关(P<0.001)。结论海马突触体PBR表达量可能与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对海人酸点燃大鼠癫痫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海人酸组和对照组,海人酸组动物注射惊厥剂量海人酸(8mg.kg-1)建立化学点燃模型。注射7d后再注射阈下剂量海人酸(4mg.kg-1),将癫痫敏感性形成的动物作为癫痫敏感性形成组,未形成的动物作为癫痫敏感性未形成组。对照组分别经皮下注射阈下剂量的海人酸及生理盐水作为单独阈下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120min内动物癫痫发作情况,然后动物断头取脑,采用梯度离心技术制备大脑皮质线粒体,利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测定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特异结合量。结果:癫痫敏感性形成组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癫痫敏感性形成组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特异结合量与注射阈下剂量海人酸后动物湿狗样抖动次数、癫痫发作潜伏期、癫痫发作最大强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水平与海人酸点燃大鼠癫痫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本研究探讨女性癫痫患者妊娠期间癫痫发作以及服用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3月5日至2016年7月15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癫痫门诊就诊的育龄期癫痫妇女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妊娠前准备、妊娠期间发作/服药情况、产后哺乳、婴幼儿健康状况等进行跟踪调查,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评估癫痫发作次数、服用抗癫痫药物对胎儿健康的影响。结果在观察期内共收集到50例妊娠癫痫妇女,采集患者所有临床资料,截止到随访结束时,所生婴幼儿平均年龄为4.5±4岁(6个月~13岁)。妊娠期间服药患者共26例,在上述26例患者所生27个婴幼儿中(其中1例有二胎),有1例服用丙戊酸(VPA)联合拉莫三嗪的患者所生孩子为脑瘫、脊柱裂、并指等发育畸形,另有一例怀孕期间服用卡马西平,第10周胎儿停止发育、人工流产,其余婴幼儿均体健,发育较同龄人无明显差别。怀孕期间未服药的患者共24例,在怀孕期间复杂部分性发作4例,继发全面性发作11例,既有复杂部分性发作又有继发全面性发作3例,一直无发作6例。1例患者所生孩子为脑瘫外,其余婴幼儿均体健,发育较同龄人无明显差别。在这些患者中哺乳期仍坚持服药的患者共11例,所有服药哺乳的婴幼儿均健康。结论妊娠期间癫痫发作多数情况下不影响胎儿发育,但需警惕全面性发作造成的不良影响。现有数据不足以得出癫痫妇女妊娠期间服用奥卡西平是安全的,这尚有待于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5.
26.
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135例急性中风患者发病时间的临床分析,结果显示脑梗塞发病存在明显的24小时节律性变化,即4Am~10Am为高发时间段,约占总例数的48%,而10Pm~4Am很少发病,占8%。脑出血发病未观察到有昼夜节律性改变。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016年9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并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前庭性偏头痛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在外院首诊并误诊,误诊时间10~70 d,平均25.75 d,误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6例,梅尼埃病13例,后循环缺血8例。57例均出现5~12次中度到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且均存在日常活动后头痛症状加重的情况。后完善相关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均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及改变生活作息治疗1个月,其中44例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6例症状消失;5例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失访。随访3个月,34例症状未复发;11例出现1次偏头痛症状发作,但较轻微,持续时间均未超过1 h,无前庭症状;3例出现1次偏头痛及前庭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均24 h;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8例失访。结论前庭性偏头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以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8.
关颖  王湘庆  毕齐 《中国医药》2012,7(6):699-701
目的 分析多系统萎缩(MSA)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8例临床诊断为MSA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头颅MRI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 MSA患者男性(45例)多于女性(33例),男女比例为1.36∶1,中年起病,平均发病年龄(59±10)岁;MSA-C亚型多见,58例,占74.4%;58例(85.3%,58/68)患者头MRI显示阳性结果;34例(82.9%,34/41)患者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有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MSA是一种累及神经系统多部位的变性疾病,首发症状以小脑症状最多,多数患者出现3个以上系统同时受累.MRI表现多以橄榄、桥脑、小脑萎缩为主,对MSA诊断有肯定意义.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有助于MS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9.
僵人综合征(stiff-person syndrome,SPS)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以男性居多,呈慢性进展或波动过程.现就1例肺癌所致的副肿瘤性僵人综合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正常睡眠周期消失患者临床及24h动态脑电图特点以及与意识状态、背景节律和痫样放电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并行24h动态脑电图正常睡眠周期消失患者115例,按照年龄分为少年组8例(16~19岁),青年组22例(20~44岁),中年组21例(45~59岁),老年组64例(60~97岁)。所有患者采用意大利EB Neuro EB light 32通道动态脑电监测系统进行脑电图检测。结果不同意识状态患者背景节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04,P=0.085)。不同背景节律患者痫样放电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26,P=0.396)。脑电图背景节律与痫样放电无相关性(P0.05)。不同年龄组脑电图背景节律分析发现,年龄增长与背景节律慢化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因、意识状态及痫样放电与正常睡眠周期消失无相关性(P0.05)。背景节律对睡眠周期存在与否有影响及预测意义(OR=16.445,95%CI:4.181~64.677,P=0.000)。结论正常睡眠周期消失是一种严重的脑电图异常,提示颅脑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背景节律可能影响正常睡眠周期或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