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4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总结女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9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86例(包括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血管外科41例,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胸心血管外科145例)MG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64岁,平均年龄43.9岁。按Osserman临床分型,小儿MG45例,成人MG141例,其中眼肌型25例,轻度全身型63例,中度全身型29例,急性暴发型19例,晚期严重型5例。合并胸腺瘤166例,按Masaoka分期I期40例,Ⅱ期69例,Ⅲ期44例,Ⅳ期13例。152例患者经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行胸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34例胸腺无明显增生经颈部横切口行单纯胸腺切除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围术期发生MG危象22例,经相应的处理治愈。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165例,失访21例。痊愈30例(18.18%)、基本痊愈28例(16.97%)、显效60例(36.36%)、好转25例(15.15%)、无效22例(13.33%)。Ⅰ型、Ⅱa型、Ⅱb型、Ⅲ型和Ⅳ型有效率分别为100.00%、93.10%、90.00%、77.27%和53.85%。结论女性MG患者经胸腺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加强围术期处理,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激素,可减少各种MG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为带血管蒂膈肌瓣重建食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12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 解剖观测膈肌神经血管的起源、走行、外径、分布、长度及其交通情况。 结果 膈肌的营养血管主要有膈下动脉,肌膈动脉、心包膈动脉膈肌支、膈上动脉和下位肋间后动脉的部分分支。膈下动脉是膈肌的主要供血血管,主要起始于腹腔动脉干或腹主动脉,起始点外径分别为:(1.52±0.06)mm,(1.61±0.04)mm。经左右膈脚的两侧上行进入膈肌,分别分成前、后两支。前支行向前外,支配中心腱中间部、中心腱两侧叶前部、部分膈肌前肋部,后支行向后外,分布中心腱两侧叶后部、部分膈肌后肋部、部分膈肌腰部。 结论 以膈下动脉为血管蒂的膈肌瓣完全具有重建食管的解剖学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索猪带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对比以不同血管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的可行性及优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 方法 健康长白猪10头,体质量24~25 kg;根据血管蒂的不同随机分2组,每组5例。A组,以左膈下动脉为蒂;B组,以左心包膈动脉为蒂,左侧膈神经同蒂血管一同游离。全麻下切除部分下段食管(3~5 cm),取带血管蒂膈肌瓣管状成形并重建缺损食管,缺损膈肌涤纶补片修补。 结果 B组的生存时间及长期存活动物例数均大于A组(P<0.05);B组蒂血管心包膈动脉的游离长度显著大于A组膈下动脉的游离长度(P=0.004);B组膈肌瓣长度及宽度均大于A组可切取的长度(P=0.001)及宽度(P<0.001)。 结论 成功建立猪膈肌重建食管的动物模型,以心包膈动脉和以膈下动脉为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下段均是可行的;B组模型较A组模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4.
心血管白塞氏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血管白塞氏综合征(CBS)的临床表现,外科手术治疗时机及围手术期的治疗要点.以提高CBS的确诊率,减少CBS术后并发症,提高CBS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CBS病例(住院科室为心内科,胸心血管外科)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病例共9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5.4±15.2)岁.临床表现:低热4例,咯血2例;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舒张期杂音7例,合并心前区收缩期喷射样杂音3例.心包摩擦音2例.心电图表现: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4例.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RP)增高6例,ESR加快6例,针刺试验阳性6例.结果 完成CBS手术共9例,主动脉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升主动脉成形1例,同种带瓣管道的Bentall手术4例次,死亡4例.CBS患者第一次手术后出现瓣周漏(PL)平均6.5月,第二次手术后出现PL平均4.5月.结论 CBS的误诊率高.外科治疗关键在于术前明确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轻到中度的主动脉瓣返流(AR)以内科治疗为主,重度AR在ESR、CRP等稳定后行手术治疗.推荐行Bentall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是全程、足量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同时预防因长期应用激素等药物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5.
系统性红斑狼疮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国外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检索1979年~2004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2004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66年~2004年Pubmed数据库中有关SLE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文献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国内数据库中未检索到相关文献,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关文献57篇,共计81例。资料显示瓣膜病变累及二尖瓣58例,累及主动脉瓣32例,同时累及到上述两个瓣膜共11例,单纯累及三尖瓣1例。大多数病例术前使用过类固醇治疗,术前心功能为3或4级。外科治疗方法包括机械瓣膜置换术(29例)、生物瓣膜置换术(19例)、瓣膜成形术(10例)、同种组织瓣膜置换术(2例)。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膜穿孔2例、瓣周漏2例;瓣膜成形术后再手术5例。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30 d死亡率9.9%。结论SLE病变瓣膜主要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多表现为单一瓣膜,类固醇治疗可能引起SLE心脏瓣膜损害。因瓣膜损害而使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变时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较为安全,术后效果良好。手术方式主要为瓣膜置换和成形术。瓣膜成形术后易再发瓣膜炎,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可再发瓣膜炎致瓣膜穿孔、瓣周漏而需要再次手术。机械瓣膜置换术对于SLE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86.
动物实验评价自制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动物实验检验自制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的功能。 方法:对比分析自行研制的新型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与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对实验犬(n=6)及对照犬(n=6)的多项指标的影响,如胸腔闭式引流术所用时间、两种装置的抗拉力、引流胸血及胸血回输情况和创伤前及回输后周围静脉血液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及动物生存情况等。 结果:胸腔闭式引流所用时间,实验组[(44.67±8.89)s]低于对照组[(451.67±63.56)s](P<0.000 1);抗拉力,实验组[(55.17±0.71)N]高于对照组[(35.48±0.57)N](P<0.05);血液回输,实验组回输胸血(325.00±88.03)mL,对照组回输等量生理盐水。液体回输后实验犬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实验组[(106.33±9.56)g•L-1]高于对照组[(63.83±7.19)g•L-1](P<0.001)。24 h内实验组动物全部存活,对照组动物死亡3只。 结论:自行研制的新型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较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具有更加有效、方便及增加自体血液回输功能等特点,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乳没生肌散联合胰岛素湿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控制血糖、抗感染、扩血管等内科基础治疗及局部清创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将乳没生肌散喷涂于患部疮面上,同时予以胰岛素湿敷,而对照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仅予以胰岛素湿敷。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显著减少足部溃疡总面积及缩短治愈、好转天数(P〈0.05)。同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及局部清创的基础上,乳没生肌散联合胰岛素湿敷治疗糖尿病足能减少感染发生.加快溃疡面愈合。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痰湿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痰湿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加味半夏厚朴汤,对照组采用美敏伪麻溶液进行治疗。结果:咳嗽积分、咽部临床表现方面,治疗后两组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第1周与第2周咳嗽消失病例与对照组比较例数更多(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厚朴汤对痰湿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9.
蜕皮甾酮对伤口促愈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对实验性兔创伤模型的促愈作用.方法 将2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每只兔制备成含有4个全皮层缺损的创伤模型后,每个创伤缺损分别予以正常对照、地塞米松、蜕皮甾酮、云南白药处理,分别于造模后3、6、9 d处死3组兔,取创伤缺损局部组织,常规制片和染色,组织形态学对比观察药物对创伤缺损的作用.结果 术后3 d,各处理因素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9 d,蜕皮甾酮组、云南白药组分别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地塞米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蜕皮甾酮组与云南白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创伤早期各处理因素创面均以渗出和充血为主;术后6、9 d可观察到蜕皮甾酮组与云南白药组较其他两组明显促进肉芽组织形成,促上皮细胞增生;蜕皮甾酮组与云南白药组比较,促愈效果相似.结论 蜕皮甾酮对实验性兔创伤缺损模型有明显促愈作用,可为临床促愈用药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0.
食管壁支气管源性囊肿是发生于食管壁的支气管源性囊肿,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1例误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