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4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01.
众所周知,在所有的外伤中,胸外伤死亡率位居前列.可是,大多数严重的胸伤患者都死在院前,在和平年代的医疗实践中,严重的胸伤并不多见.常见的肋骨骨折不需特殊处理,卧床、止痛、必要时胸壁固定即可.  相似文献   
102.
103.
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是一种甚少见的良性肿瘤.国内毛贞坚[1]等于1982年首先报告1例,随着诊断技术及研究的进展,各类报告增多.现结合我院所见5例病例加以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1982~1997年我院共收治肺硬化性血管瘤5例,均为女性,年龄26~55岁,其中50岁以上2例,其余3例均为30岁以下患者,肿块位于左上肺叶1例,右中肺叶2例.右下肺叶2例,其中1例为多发并肺动一静脉瘘者。二、临床表现2例无任何症状.于查体时发现,其余3例均出现咳嗽、咳痰。病程5个月~1年。2例出现咳血痰或咯血且与PSH有明确关系.5例中4例行纤支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系统评价胸骨上半部分劈开切口(PUS),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福尔马林保存成人尸体6具,模拟不同平面的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从显露效果、美观效果和损伤程度三方面对切口进行评价.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的皮肤切口上端较高,易暴露,但长度较短;随着切口下端向下延伸,心底部各结构和心脏上半的各结构可依次显露.结论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损伤程度较小,而皮肤切口的上端易暴露,可能因此影响美容.将上端隐藏于两侧,可改善美观效果.该切口对心底部各结构显露良好,对心脏体部各结构显露一般,而对下腔静脉显露不佳.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不同长度、位置的PUS,既能减少损伤、又能满足显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5.
不同脑灌注方法对深低温停循环脑组织温度、温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脑灌注方法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脑组织温度、温差的影响,以及与自由基及脑皮质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评价不同灌注方式的脑保护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n=5)。Ⅰ组单纯行DHCA,Ⅱ组DHCA RCP,Ⅲ组DHCA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转流降温至鼻咽部温18℃时停循环,期间Ⅱ、Ⅲ组分别行逆行脑灌注(RCP)及SACP,90 min后复温,再灌注90 min。结果停循环后犬脑组织温度缓慢上升,脑皮质温度(BCT)及脑深部温度(BBT)在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之间BCT、BBT亦有明显差异(P<0.01),停循环时间与不同脑灌注方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停循环过程中及复温后各组脑皮质-深部温差(Dc-bT)、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Ⅰ组复温30 min时Dc-bT最大,Ⅲ组停循环前Dc-bT最小。Ⅲ组脑超微结构改变轻于Ⅰ、Ⅱ组。结论DHCA中存在脑组织自然复温及较明显的脑皮质-深部温差。RCP有利于维持脑部低温,但不能有效降低脑皮质-深部温差。SACP可保持脑温低温,有效减小脑皮质-深部温差,脑保护效果优于RCP和DHCA。  相似文献   
106.
王武军 《海南医学》1999,10(4):268-270
1.现状实施整体护理是护理学科的发展方向,是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进一步深化护理改革和世界先进国家护理接轨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的整体护理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扎实地向前开展并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如下:1.1迅速建立建全各级整体护理领导机构自1996年8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系统化整体护理研讨会后,卫生厅立即成立省整体护理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由主管厅长担任组长,医政处处长、护理中心主任担任副组长。并举办全省整体护理学习班,首先把转变各级领导的思想观念放在重要议程,通过学习、培训使大家逐渐认识到护理模式的转变决不…  相似文献   
107.
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附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资料与方法  受者 ,女 ,43岁 ,身高 15 3cm ,体重 45kg ,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终末期 )。供者男 ,2 4岁 ,为外伤后脑死亡者 ,体重5 5kg ,身高 16 3cm。供、受者淋巴细胞毒试验 (PRA) <1% ,HLA基因配型有 6个位点相合 (半相合 )。供心切取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 4℃Stanford大学晶体心脏保存液 ,灌注压低于 110mmHg ,灌注量 180 0ml,放于含冰屑的保存液中 ,修整。于 2 0 0 0年 4月 5日在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 (标准法 ) [1] 。使用StockertⅢ型人工心肺机和大号Medtronic膜式…  相似文献   
108.
深低温停循环在腔静脉内瘤栓清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深低温停循环应用在腔静脉内瘤栓清除术中的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12至2007-06应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清除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内瘤栓21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体外循环转流86~118 min,平均(102.33±16.52)min,停循环36~64 min,平均(47.12±10.86)min.术后全部患者清醒,术后清醒时间6~72 h,平均(14.32±6.98)h,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120 h,平均(20.54±10.72)h.1例术后6天死于心力衰竭、1例术后19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访6~64个月无远期并发症.结论:体外循环及深低温停循环对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的瘤栓清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9.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4%~0.9%,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4%[1],好发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见于颅脑和脊髓的任何部位,以颞叶最为多见[2].肿瘤由神经节细胞和异常增生的胶质细胞组成,大多数表现出良性生长过程,肿瘤全切除术后复发率及间变率远低于同级别的胶质瘤[3],因其具有良好的预后,故对此肿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本文通过3例术后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术前CT及MR的影像分析,并做文献回顾.由于MRI及PWI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此仅做了初步的研究,旨在探讨节细胞胶质瘤的常规影像学表现以及肿瘤区PWI及MRS的特征性改变,从而提高对节细胞胶质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8年来实施胸腔镜辅助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近8年来国内外传统开胸PDA结扎术;腋下小切口PDA结扎术:胸腔镜PDA钳闭术及Amplatzer封堵器PDA封堵术的相关文献,对获得的相关临床资料与本术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351篇,各相关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本术式与其他四种术式总并发症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开胸PDA结扎术;腋下小切口PDA结扎术、胸腔镜PDA钳闭术、Amplatzer封堵器介入PDA封堵术和本术式的PDA治疗直径(mm)适应范围分别为2~20、3~16、3~10、4~12和2~20;治疗后残余分流率(%)分别为0.92~1.4、0~0.39、0.60~3.08、1.40~2.43、2.1;再次手术发生率(%)分别为0.39~0.91、0.39、0~2.31、0~0.59和0;年龄(岁)时应范同分别为0.9~56、5~24、1~36、3~60和1.5~38;住院日(d)分别为9~14、3~5、3~5、1~3和3~5;平均治疗费用(元)分别为12 486、6 042、9 781、34 169和10 230;死亡率(%)分别为0~0.56、0、0、0和0.[结论]本术式疗效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但创伤小,恢复快;在PDA治疗直径和年龄适应范围较腋下小切口、单纯的胸腔镜手术及Amplatzer封堵术广,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mplatzer封堵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