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冬季用煤取暖地区的常见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经过约2~60天的“假愈期”后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精神障碍。现将笔者收集的40例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率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对540例脑出血患者,按脑出血部位、血肿量、有无脑室出血、中线结构移位,分别比较消化道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 合并消化道出血132例(24.4%),死亡112例(20.7%).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脑叶出血组25.4%,小脑出血组17.6%,脑干出血组30.4%,蛛网膜下腔出血组36.7%,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室出血组37.0%和局限脑基底节区出血组11.5%;病死率脑叶出血组25.4%,小脑出血组11.8%,脑干出血组21.7%.蛛网膜下腔出血组30.0%,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室出血组35.2%、局限脑基底节区出血组6.9%.合并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48.5%,无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11.8%.结论 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提示死亡率的增加.应毫不延误地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脑干梗死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CT、MRI、治疗及转归.方法总结50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CT、MRI及脑干梗死的多发部位.结果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主要病因,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多发部位在桥脑.结论脑干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病例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低分子量肝素、杏丁注射液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低分子量肝素组(33例),杏丁注射液组(34例),及两药合用组(34例),低分子量肝素的用法为0.4ml,皮下注射,每日2次。杏丁注射液组的用法为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各组均治疗14日。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缺损评分,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结果 两药合用组显效率71%,有效率91%,均显著高于单用低分子量肝素组或杏丁注射液组(P〈0.05和P〈0.01)且未发现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与杏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1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磁共振及血管造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诊断的价值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总结64例经MRI、MRA、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和急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30例病人无明确病因,发病时间4~9年,主要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62例病人经MRI、MRA确诊,未确诊2例经DSA检查确诊。本组32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静脉窦插管溶栓术及抗凝等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本组28例行静脉窦插管溶栓术,20例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A及DSA检查可确诊。发病早期(〈1个月)给予静脉窦插管溶栓术,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几率大,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观察。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CRP含量;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RP含量、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吸烟指数、颈动脉IMT及斑块数呈正相关。结论 CRP作为炎性指标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血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照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共14d;对照组不用依达拉奉,其余治疗两组相同。两组基础用药相同:丹参注射液+拜阿司匹林片。结果治疗第14天,治疗组ESS、MBI评分分别为(73.8±15.9)分、(56.2±26.8)分;对照组ESS、MBI评分分别为(61.4±18.1)分、(47.1±28.9)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2例出现肾功能损害,停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治疗组、对照组各有1例脑梗死灶内少量出血,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但原有肾病者使用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症状相关侧颈内外动脉血管病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24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进展组60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非进展组18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病人症状相关侧血管病变的程度、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颈内外动脉血管存在中、重度狭窄为78.3%,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仅为5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侧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进展无相关性(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与症状相关侧颈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低血糖性偏瘫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血糖合并孤立局灶性的神经系统体征比较少见,此类病人一般年龄偏大,常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我们共收集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冬季用煤取暖地区的常见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的迟发性脑病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经过约2-60d的“假愈期”突然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精神障碍。我院自1995年10月-2004年2月共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396例,有昏迷史258例,其中病程呈昏迷-中间清醒期-迟发性脑病40例。病因皆为冬季煤火炉取暖,烟囱排放煤烟气不足或漏气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