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8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1.
目的 对近20年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其研究特征、热点及趋势。 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采用VOSviewer软件对2001年至2020年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相关文献的总体特征进行关系网络构建及可视化分析。 结果 本分析共有237篇文献,总共被引5 272次,篇均被引22次。在20年的时间里SCI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峰值。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日本、意大利、美国。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和h指数最高的机构是日本大阪大学。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2位的期刊是Retina和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玻璃体切除相关手术的探索上。该领域被引用次数排名前十的文献提示不同的年限研究的侧重点有区别,2001—2011年主要为玻璃体切割术的使用推广和内容物的填充,2011年之后为内界膜填塞、内界膜翻瓣、内外路联合手术的探索。 结论 近些年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为基础的手术方式的改进上,如何更为恰当的处理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内界膜是国际学者研究的热点,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12.
目的:研究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朴异构酶Ⅱ(Topo-Ⅱ) 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PR)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gP,GST-π, Topo-Ⅱ和LRP在69例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P-gp,GST-π,Topo-Ⅱ和LRP在贲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49.2%,75.4%,68.1%和58%,均高于正常组织(0,30%,20%和0, P<0.01).随分化程度由高到低,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2.4%,61.5%,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GST-π表达率分别为40%,75.8%和88.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33.3%,69.7%和80.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LRP表达率分别为50%, 54.5%和65.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中,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和58.3%,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GST-π表达率分别为57.1%和83.2%, 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57.1%和72.9%,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LRP表达率分别为38%和66.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中,P-gp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和24.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GST-π表达率分别为87.5%和58.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65%和72.4%,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LRP表达率分别为70%和41.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四种耐药基因在贲门癌组织中存在共同表达.结论:贲门癌存在多个耐药基因的共同表达, 联合检测有助于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作前瞻性预测和化疗方案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813.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小胞外囊泡(sEVs)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人脐带来源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标记蛋白, 收集第3~5代MSCs培养上清, 超速离心收集sEVs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形态。将65只清洁级8~10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17只)、磷酸盐缓冲液(PBS)组(24只)和sEVs组(24只)。PBS组和sEVs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2 μl PBS和2 μl sEVs后, 在蓝光照度930 lx的环境下照射6 h;正常组小鼠不做处理。分组处理后3 d, 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结构, 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进行凋亡细胞计数, 视网膜电图(ERG)检测小鼠视网膜功能, mRNA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PBS组与sEVs组小鼠视网膜mRNA表达差异情况, 并进行差异基因KEGG聚类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一步验证差异基因表达。结果培养的MSCs中CD90、CD105表达阳性, 而CD34、CD45表达阴性, 提取的MSC-sEVs呈直径为80~140 nm的双层膜囊泡结构。...  相似文献   
814.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致盲眼病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近年以光动力学疗法 (phothdynamictherapy,PDT)选择性治疗 AMD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广受重视。本文对此作一综述。AMD在西方国家是导致 65岁以上老年人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萎缩型 AMD病人视力会逐步下降 ,其中血管化 AMD约占 1 0 % ,经常导致视力急剧丧失〔1〕。有人报道 65岁以上老年人 1 .7%一只眼有血管化 AMD〔2〕。如果另外一眼出现大的玻璃膜疣或局部色素增殖 ,则很有可能也演变为血…  相似文献   
815.
为探讨CA50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术后监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30例健康人、66例结直肠癌及27例结直肠良性病患者血清CA50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50值显著高于良性病患者及健康人(P<0.01);结直肠癌行根治手术后其血清CA50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复发者又再升高,而行姑息手术后其变化不显著(P>0.05)。提示检测血清CA50含量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16.
目的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评价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组(14例)和对照组(21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抗原递呈能力。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能向树突状细胞分化,分化后的树突状细胞表达CD11c、CD40、CD80和CD83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能力减弱,分化后的树突状细胞具有较弱的抗原递呈能力。  相似文献   
817.
目的 通过HPLC多成分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的多模式化学识别方法对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var.mandshuricum进行不同产地质量分析研究,为北细辛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了4个产区的18批细辛样品,采集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聚类分析(cluster...  相似文献   
818.
白内障是目前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手术仍是其唯一有效的解决方式,其发病机制及有效的预防手段依旧是眼科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成熟,白内障动物模型的造模方式更加多样,实验动物的物种更加丰富,动物模型依然是研究白内障机制的中流砥柱,但人类白内障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未构建出理想的白内障动物模型。故本文按病因分类,就不同病因所致白内障动物模型的造模原理、体内和体外造模方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为构建更贴近人类白内障的综合动物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19.
目的 探讨lncRNA GIHCG对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qRT-PCR实验检测人脑正常胶质细胞HEB和胶质瘤细胞系U251、A172、SHG139、U87中GIHCG和miR-146a-3p表达水平。以U251和SHG139细胞为研究对象,沉默GIHCG表达或过表达miR-146a-3p后,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蛋白印迹法检测CDK1、CyclinD1、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GIHCG与miR-146a-3p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qRT-PCR实验验证GIHCG与miR-146a-3p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HEB细胞比较,胶质瘤U87、U251、A172和SHG139细胞中GIHCG表达升高(P<0.05),miR-146a-3p表达降低(P<0.05)。沉默GIHCG表达或过表达miR-146a-3p,U251和SHG139细胞存活率、存活分数、CDK1、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GIHCG在U251和SHG139细胞中靶向负调控miR-146a-3p表达,抑制miR-146a-3p表达逆转了沉默GIHCG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论 沉默GIHCG表达可促进miR-146a-3p表达,从而增强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20.
对三个良性家族性肌阵挛癫痫(BAFME)家系中的31例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年龄为16-83岁,平均45.9岁.家系一发病年龄为14~46岁,家系二为15~39岁,家系三为31~5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以皮质震颤、肌阵挛伴或不伴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28例存活者行脑电图检查,21例显示异常,主要表现为多棘波或棘慢、尖慢复合波的出现.25例存活者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21例可见巨大电位.丙戊酸钠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肌阵挛或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