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分析比较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单药,在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4月1日~2006年6月1日期间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78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口服或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其中吉非替尼组44例.多西紫杉醇组34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生存时间(MS)。[结果]吉非替尼组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分别为29.5%和2.9%;疾病控制率相近,分别为72.7%和70.6%。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患者的MS分别为17.5个月(95%CI:9.3—25.7)和26.8个月(95%CI:15.1~38.51(Х^2=3.35,P=0.0672);中位PFS分别为9.8个月(95%CI:6.2~13.4)和4.4个月(95%CI:2.5~6.3)(Х^2=11.33,P=0.0008)。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74%。多西紫杉醇组3/4级血液学毒性反应高达58.8%,吉非替尼组未观察到3/4级血液学毒性。[结论]吉非替尼作为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客观有效率及PFS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且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重点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且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晚期(ⅢB ~Ⅳ期)ALK阳性NSCLC患者50例,记录相关临床信息、治疗方案并随访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截至随访结束,进展患者(24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6个月(95% CI为8.3 ~10.9个月),其中5例死亡;未进展患者(2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0.7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48.0%,24/50);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中,≤40岁的患者拥有更长的PFS(P =0.017),且COX回归多因素分析(Enter法)也有意义(HR =6.1,95% CI为1.4~27.5,P=0.018);而性别(HR =0.8,95% CI为0.2~2.6,P=0.697)、吸烟史(HR=1.5,95% CI为0.4 ~5.6,P=0.524)、病理类型(HR=1.1,95% CI为0.3 ~4.2,P=0.922)、分期(HR=1.7,95% CI为0.4 ~8.4,P=0.50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HR =0.4,95% CI为0.4 ~4.3,P=0.461)、EGFR未知(HR=1.3,95% CI为0.3~6.1,P=0.727)、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HR =2.0,95% CI为0.6 ~6.8,ECOG PS评分,P=0.290)、既往治疗情况(HR =0.6,95% CI为0.2~1.8,P=0.385)和脑转移情况(HR =0.7,95% CI为0.1 ~3.2,P=0.628)均与疾病进展时间无关.结论 克唑替尼对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耐受,年龄是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肺癌骨转移且中度以上疼痛患者进行前瞻、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临床研究,研究组21例,为注射用唑来膦酸4mg;对照组20例,为注射用帕米膦酸60mg。在研究期间两组均未进行任何化疗;对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主要有效指标NRS、缓解率和加用止痛剂及次要有效指标QOL、KPS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情况。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的NRS、QOL及KPS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后第14天研究组NRS明显低于对照组(3.38vs4.55,P〈0.05),即治疗后第14天唑来膦酸缓解疼痛的作用明显优于帕米膦酸。疼痛总缓解率:研究组第7天57.1%、第14天61.9%;对照组分别为45%、50%,无统计学差异。在加服即释吗啡人数比较中:研究组1例,而对照组3例。不良事件比较:研究组1例,对照组4例,主要表现发烧、恶心呕吐(与输液较快有关,减慢输液速度后消失),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有关。结论: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明显、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且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104.
王孟昭  李龙芸 《中国肿瘤》2008,17(10):861-866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关注。PET不仅用于肺癌患者的诊断、分期,而且在确定放射治疗的范围、判断化疗的效果和分析预测预后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总结中国球孢子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球孢子菌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以“Coccidioidomycosis”联合“China”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以“球孢子菌病”联合“中国”为检索词检索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共检索文献23篇,获得资料相对完整的中国粗球孢子菌感染患者32例。加上2016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播散性球孢子菌病患者1例,共33例。分析33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感染部位、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及接触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特征。 结果 33例患者中,7例(21.2%)发病前到过球孢子菌病的流行区域,6例(18.2%)起病时处于免疫抑制状态。24例(72.7%)呼吸系统受累,6例(18.2%)皮肤受累,3例骨骼受累,2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角膜及胃受累各1例;8例(24.2%)为多系统受累,其中3例死亡。14例表现为各类肺部结节,5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实变影及空洞各4例,胸腔积液3例,多发斑片影及团块影各2例。28例于受累组织病理中检出球孢子菌包囊,3例于脓液、渗出物或胸水涂片中检出球孢子菌包囊,4例于痰、脓液及组织培养后见球孢子菌菌丝及孢子,仅有2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20例应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13例全身或局部应用了两性霉素B,8例针对病灶进行手术切除,1例应用丙种球蛋白。5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存在可造成免疫抑制的基础疾病,1例为婴儿;其余患者病情均在相应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 球孢子菌病及早诊断,合理用药,预后一般较好。多系统受累和免疫抑制是球孢子菌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于该类患者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足量、足疗程用药,警惕疾病急速进展最终导致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老年患者的特点和治疗经验 ,我们对北京协和医院 2 0 0 3年 3~ 5月临床确诊的SARS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对象与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发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试行 )》及《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1],选择北京协和医院 2 0 0 3年 3~ 5月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SARS老年患者 (≥ 60岁 ) 2 4例 ,对其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同时期SARS非老年患者 53例为对照。结果采用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 ,并作 χ2 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 ,…  相似文献   
107.
血管新生在肿瘤生长、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不仅促进血管生成,且作为内皮细胞的生存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的异常表型,故通过阻断VEGF信号来抑制血管新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血浆肌钙蛋白I(ScTnI)对急性肺血栓栓塞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近4年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并行ScTnI检查的患者共33例,分为ScTnI<0.1 ng/ml组(n=20)及ScTnI≥0.1 ng/ml组(n=13),分析ScTnI水平与转归的关系.结果:ScTnI<0.1 ng/ml组中大面积肺血栓栓塞9例,次大面积4例,非大面积7例;合并低血压休克者6例;治疗后8例患者呼吸困难完全消失,11例呼吸困难基本消失;1例死亡.ScTnI≥0.1 ng/ml组中大面积肺血栓栓塞12例,次大面积1例;合并低血压休克者11例;治疗后3例呼吸困难完全消失,3例呼吸困难基本消失,7例住院期间死亡.2组间低血压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ScTnI升高者预后差,住院期间低血压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经外科肺活检诊断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的疾病谱变迁并探讨外科肺活检在DPL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3年1月至2020年12月28年间连续455例接受外科肺活检的DPLD病例资料,其中男211例,女244例,接受活检时年龄(45±14)岁。按照1993—2002、2003—20...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调查晚期肺癌患者心理韧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2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晚期肺癌患者心理韧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韧性总分为(73.89±19.23)分,力量性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